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刮痧护理

刮痧护理

4.肩胛环设计纵五带、横八带,但临床操作不 应拘泥,如纵三带、横五带亦可。
肩胛下环
纵三带 至阳至悬枢为第1纵带 双侧膈俞至三焦俞为第2、3纵带
横六带 从第7胸椎至第1腰椎之肋间
隙 沿肋间隙生理弧度刮拭
肩胛下环
主治:消化系统疾患,尤其脾胃、肝胆为先。 1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满、便秘… 2 气血虚弱、心悸、气短、眩晕、失眠等。 3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慢性肝炎(加灸),小儿疳积、消瘦、营养 吸收障碍、呕吐、两胁胀痛、水肿….
晕刮的预防
1.初次接受刮痧保健、精神过度紧张或者身 体虚弱者,要先解释,消除顾客的顾虑, 同时手法宜轻。
2.顾客过度饥饿、疲劳或者出汗大渴时,不 要立即刮痧,应让其进食、休息、饮水后 再进行刮痧操作。
3.在刮痧过程中,要与顾客交谈,随时注意 其神色变化,并询问其感受,灵活调整手 法,早发现,早预防,避免晕刮。
全头放松刮痧
方法一:从头顶百会 穴向前额方向刮试 ,每个方向刮试1020次,一次逐渐向 左移动,知道刮试 至百会向哑门穴为 止。然后从头部正 中线开始,向右反 方向刮试。
全头放松刮痧
方法二:刮头正中线,从 前向后,采用先轻、后重 、再轻的手法刮试30次, 然后依次向头部两侧移开 并分别从前向后单方向刮 试。
俯仰坐俯坐
卧卧位卧位
位位肩位颈
肩肩部颈部
部部刮部刮 刮刮痧刮痧 痧痧 痧
颈 肩



操作程序
1.取适当体位,暴露待刮部位,用热毛巾檫拭 清洁。
2.涂抹介质,用刮痧板得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 有热感为度。
3.刮…..
坐位颈部刮痧
1.颈正中刮痧: 从风府 陶道 从天柱 风门 45度角 轻 重轻 各10次。
头为精明之府,清阳之府,诸阳之会。 脑为髓之海,脑者元神之府,
有统帅阳经和调节一身阳气的作用。 乃五脏六腑之精汇聚之所,系神明之府
。 刮痧先刮头,能疏通气血、调整阴阳。
思考题
头部刮痧常用穴位有哪些 ?
颈肩背部刮痧

勿 失 其
失 其 穴

1.常用腧穴 风府 大椎 天柱 风门 肩井 陶道 肩髎 长强
2.宜采用轻刮法。 3.穴位可配合点按法、按揉法。 4.刮试头侧面,注意保护耳朵,避免刮伤。
特殊刮法
四神聪:头顶部,以 四神聪为延伸,即 百会为中心,向前 、后、左、右四个 方向刮试。
功用:疏通经络、醒 脑开窍、镇静安神 、疏风平肝、回阳 救逆。
四神聪
体位:坐位,术者利于患者一侧或后方。 运板:宜轻柔、快捷、流畅。辅手扶持患者前额
每带刮拭30次,
按轻 重 轻
项丛刮
功用:醒脑开窍,明目聪耳,平肝熄风… 主治:从整体调节观出发,适应症广泛。高
血压病、卒中、卒中后遗症,耳系疾病, 神经衰弱,脱发,荨麻疹….. 体位:坐位、俯卧位 均可。 注意事项:双手配合。沿颅骨切迹刮拭,向 下刮拭至后项部,最好有酸胀感或放射感。
1.肩上部: 风府 陶道




用 点 按 手
至 肩 井 ,
颈 部 双
法风侧

池 、 肩
刮 痧


颈 部 俯 卧 位 刮 痧
俯卧位颈部刮痧
从风池 肩井
风池、肩井 点按操作。
项丛刮 整体疗法的灵魂刮
位置:枕外隆凸下至乳突 根部,沿颅骨下肌层左 右分成6等分,每一等分 为一个刮拭带,左右计 12个,项丛刮共13个刮 拭带。
头部左侧刮痧
刮痧师一手扶住头得右侧,另一手持板刮试 头的左侧,从太阳穴附近开始,绕耳上, 向头侧后部的乳突和风池穴方向刮试,连 续轻刮8-10次,然后力量加重,刮试8-10次 ,逐渐减力,轻轻刮试8-10次,使顾客头部 放松,有舒适的感觉。
头部右侧刮痧 同左侧。
侧 头 部 刮 痧
晕刮的表现
刮痧过程中,出 现头晕、目眩 、心慌、面色 苍白、出冷汗 、四肢发冷, 严重者恶心呕 吐或者神昏扑 到等表现。
头部分布刮痧
头顶部 头部双侧 后头部
刮痧
头顶部向前刮痧
从百会向前额方向刮试 。一手扶前额,一手 持板操作。首先刮前 正中线,连续30次, 前10次力量轻,中间 10次稍重,后10次逐 渐减力。然后刮正中 线的两侧,力量次数 同正中部。
头顶部向后刮痧
从百会向头后部至 颈项方向刮试。 首先刮后头部正 中,连续30次, 方法同前。然后 刮后头部的两侧 ,力量次数同后 头部正中。
类似常人梳头动作,亦称 之为梳头法。
体位选择
坐位 --- 多数情况下采用,方便操作 。
仰卧位--- 刮试前额和双侧头部。 俯卧位--- 刮试后头部和头两侧。 侧卧位--- 刮试头部侧面。
注意事项
1.头部结构特殊,刮试头部要细心、耐 心、认真。
2.操作前,要摘掉眼镜,女性拆开发辫 。
3.头部刮痧不用涂刮痧介质。 4.头发稀少的宜轻刮,以防刮破头皮。 5.要避开有疔、疖、包块的部位。 6.头发浓厚且长者,宜用刮痧梳刮试。
第2带起于风池,经肩上(肩井)至肩嵎穴。 第3带在第2带对侧。 第4、5带为第3颈椎至第3胸椎两侧夹脊穴。
项 三 带 项 五 带
项三带、项五带
主治:项三带: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 炎、慢支、哮喘、感冒、发热、头痛、耳 鸣、少年视弱、对内脏疾病有调节作用。 项五带: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 炎、肩背部疾患、感冒、气管炎、神经衰 弱、目疾……
肩部刮痧
风池 肩井 肩髃
30次 轻重轻
从上向下 肩胛内侧 由内向外 肩胛冈方向

弧线 肩关节后缘




冈肩
由 内
后 部


轻采


弧 线


拭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 部
10
次 。
肩外侧
左手握住前臂 手腕,使上臂 外展,刮拭肩 关节外侧的三 角肌正中及两 侧缘。
项三带、项五带
位置:后发际正中线至第3胸椎下(身柱)为 第1带。
维风双带
主治:偏头痛、后项痛、三叉神经痛、眩晕 、中风后遗症、面瘫、耳系疾病….
体位:坐位,术者立于患者之前或之后。 运板:辅手扶持一侧头部,术手运板刮之。
先刮第一带,从太阳穴后方起板向后沿耳 根刮至风池穴25-30次;次刮第二带,从头 维穴起板,与督脉平行,向后刮至风池穴 25-30次。风池穴需行点按手法。 注意事项:第一带不可击打耳部。
运板:第2、3带加强肩井刮拭,必要时风门、 肩井、肩髃拔罐。

五 带


横环


纵五带 横八带
肩胛环从大椎至筋缩为第1纵带。
两侧华佗夹脊穴为第2、3纵带。 膀胱经第1侧线为第4、5纵带。
第1胸椎至第9胸椎之肋间隙, 沿肋间隙生理弧度横向刮拭
肩胛环
主治:大凡急、慢性疾病,脏腑病及疑难病。 1 呼吸系统:感冒、肺炎、慢支、哮喘… 2 循环系统: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 3 消化系统:胃炎、胃痛、消化性溃疡、消
化不良、便秘….. 4 其他:腰背痛、肋间神经痛、关节炎… 体位:俯卧或俯坐位。
注意事项
1.整体保健必刮之处。第1纵带手法宜轻柔, 不可使蛮力,以免损伤脊椎。
2.第2、3纵带贴骨刮,遇结节、压痛点应重点 刮。第4、5纵带尽量拉长。
3.背部为“痧岛”,刮时出痧先后不一,在沿途 刮拭力量一直下,已出痧部位不必再刮。
1.常用腧穴
天突 憻中 中府 中脘 气海 关元 中极 神阙
或两侧,术手握板,朝一个方向反复进行刮试 ,每个部位各刮30次,共计120次。 要求:向前不击打前额,向后刮至枕骨粗隆下, 向左右各刮至两耳尖上稍许处,以不击打双耳 为宜。 注意事项:双手配合,以保持头部稳定和安全。
颞三片
位置:一侧3片,两侧计6 片。以左侧为例,第一 片,板置于耳尖前,向 下刮至颧弓上,轻刮30 次,不可击打颧弓。第 二片,耳尖上至百会连 线之1/2处,板向下刮至 颧弓,30次。第三片, 从百会穴处向下刮至颧 弓,30次。
第五节 全身保健刮痧护理
刮痧护理
一、头部刮痧保健 二、颈部刮痧保健 三、肩腰部刮痧保健 四、胸腹部刮痧保健 五、四肢保健刮痧 六、面部刮痧保健
一、头部刮痧
1.常用腧穴 百会 神庭 头维 太阳 风池
头部刮痧
掌握: 全头放松刮痧 分布刮痧 常用穴位的特殊刮法
晕刮表现、预防及其处理原则。
晕刮处理
1.出现晕刮,即刻停止。 2.让顾客平卧,采取头高脚低体位。 3.予顾客温水或糖水,让其休息。 4.必要时点按人中、百会、涌泉穴,以振奋阳
气,缓解症状。 5.上述处理未缓解者,及时联系医疗机构。
注意事项
1.头部分布刮痧多用于亚健康人群或者头部有 不适症状的顾客,操作时宜仔细、认真、 轻柔、协调。
体位:俯卧位,枕垫于胸腹下。
注意事项
1.消化系统疾病必刮之处。
2.纵三带的第1带手法宜轻柔,第2、3带贴骨 刮,遇到压痛、敏感点应着重刮拭,运板 由轻到重。
背部刮痧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将刮痧油(可用香油、白酒) 在背部抹匀,手持方形刮痧板。
第一步:刮脊柱,从颈部发际开始,推 至大椎骨,同方向重复刮试。使用刮痧 板的1/3部位,一小段一小段的重复刮 试,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尾椎骨。 每个部位分别重复十至二十遍。 第二步:刮两条膀胱经,从肩部开始, 刮至腰部。 第三步:刮肩胛骨缝,由肩颈开始弧形 刮试。 第四步:刮肩胛骨中部附近天宗穴,从 上向下刮。 第五步:刮两侧肩部,从颈部根儿向肩 部两侧刮。
颞三片
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性头痛 、失眠、面瘫、牙痛、且可以治疗耳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