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娃娃家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娃娃家

案例发生的区域:娃娃家游戏案例发生的年龄班:小班
【案例】谁去菜场买菜
在11月中旬,我们将所有娃娃家里的菜集中起来增设了一个“绿色超市”。

超市正常营业了,生意
好得不得了。

情况一:娃娃家的妈妈出来买菜,随后爸爸又再出来,到超市里大肆购物,家里的灶台上,餐桌上
全堆满了各种蔬菜和水果。

情况二:爸爸和妈妈一起出门,途中不断争抢篮子。

孔晨豪爸爸说:“你回家做饭吧,我去买菜,把篮子给我!”朱美芬妈妈:“我是妈妈,我去买菜,你要不要去抱娃娃啦?”两人商量未果,一直争
论到超市里。

但是,达到超市以后,爸爸妈妈买菜时却能有商有量。

情况三:经过调整以后,爸爸妈妈知道只能有一个人去超市买菜,家里需要留一个人看家和照顾娃娃。

王思齐妈妈一个人到超市以后,“买”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可是离开时却没有付钱,而超市营
业员只一味地给客人拿东西,自己一个人沉浸在发放材料的乐趣中,根本不记得要收钱。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我们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越来越强了,对于游戏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能自发地想起新的游戏内容,并且大胆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
的兴趣所在,我们的超市也是由此得来。

在增设超市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买菜的时候是很起劲的,
可是买了菜回家却不知道如何让安置它们,随意乱放。

在情况二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不会协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新鲜的事物争抢不休。

而在情
况三中,可以看出,我们小班孩子对于新角色也很有兴趣。

其实超市里的材料还是原来娃娃家里的
材料,而她却可以以一个新的身份去摆弄材料,这让他很兴奋。

然而,角色的里面的职责,她就没
有尽到,完全忘记了卖给别人东西时她要向客人收钱这么一回事。

【指导策略】
1.情景回放:小班幼儿对于看自己的照片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将情况一的现象拍摄下来,以
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全体幼儿看,让孩子们来说一说,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

这样把问题还给孩子们自己解决,比老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教更为有效。

2.提示要求: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引导娃娃家的爸爸
妈妈在出门前要商量好,确保家中有人照顾娃娃。

表扬在超市里买菜有商有量的爸爸妈妈,并引导他们可以把在超市商量买什么菜的对话引用在其他方面来。

3.谈话讨论:活动前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去超市买东西时,他们看到的营业员都是怎
么工作的,客人买了东西要不要付钱。

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营业员的职责,明白客人买东西需要给钱的道理。

4.示范教育: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影响,特别喜欢模仿。

所以教师在游戏前可适当进行示范
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