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

1 目的为规范本单位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管理体系及规定的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单位外部供方提供的相关过程和输出实施控制。

3 职责供应管理部负责统筹管理和指导,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外部提供的过程,并明确各外部提供过程的责任部门。

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服务的责任部门根据对应要求编制管理方法及实施细则。

4术语和定义(无)5 工作流程6内容总则外部提供包括过程、产品和服务。

对以下三种情况,公司应对外部供方的相关过程和输出实施控制:a)采购类:外部供方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公司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例如:原材料、零部件采购。

b)代售类:产品和服务不是由公司直接提供给顾客,而是由外部供方代表公司提供给顾客。

如:在硬件产品提供方面,品牌授权制造和销售等。

本公司不涉及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c)外包类:公司决定由外部供方提供过程或过程的一部分。

如单工序外包;在设备销售中,将设备的安装和后期的维保分包给外包方;在产品的交付过程中将运输外包;在布线或装配过程中,将测试环节外包等。

各类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分类原则 采购类产品分类原则采购类的原材料及电装所需的零部件产品根据其重要程序分类,分类原则见下表1。

设备及其配件的分类原则由设备部另行制定相关规定。

表1 采购类产品分类外包类产品分类外包类性质又分外包产品和外包过程服务两类。

a) 外包产品类根据影响重要程度分类,分类原则见下表2。

表2 外包产品类分类原则说明:军品、汽车产品原则上不允许外包。

b) 外包过程服务类根据其重要程度分类,分类原则如下表3。

表3 外包过程服务类分类原则外部供方初次选定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外部供方初次选定时,负责采购和外包管理的人员应调查和收集外部供方的相关信息,调查信息重点为考察外部供方的综合实力,至少包括:a) 企业相关资质;b)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c)质量保证能力水平;d)资源配备及生产制造能力状况(生产机检测设备、人力资源、财务等状况);e)交货周期、产品定位及市场占有率;f)产品相关性能鉴定、有害物质检测、及安全性认证(如UL)情况等。

调查时可以以发放外部供方调查表方式开展调查,必要时可以到供方现场进行考察和调查,结果填写外部供方调查表。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选定供方。

应保持外部供方调查、选定供方过程相关成文的信息。

供方评价供方评价责任供应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供方评价准则,成立供方评价小组执行供方评价。

评价小组组成:由主管供应管理负责人担任组长,组长根据供方类型指定评价人员:a)采购类供方:评价参与人至少应包括采购、质量、研发(或工艺)、仓库、财务等部门/工序负责人或其代表;b)外包类供方:评价人至少应包括负责计划外包的部门、质量、研发(或工艺)、财务等负责人或其代表。

选择和评价供方时,应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与采购或外包相关的风险。

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应在有关的专项采购和外包的文件中予以明确,并邀请顾客参加对外部供方的评价,同时保留相关邀请记录(包括已邀请但顾客因故未参与的记录)。

若需对外部供方实施降级管理或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事前应征得顾客的同意,并保留相关记录。

新供方评价时机条件新供方初次认定评价,重点考察供方的综合实力,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

新外部供方满足以下条件下时,方进行初次认定评价:a) 采购类供方:已经过样品检测试用及至少两批次小批量试用合格。

b) 外包类供方(包括外包产品和外包过程服务):在同一供方已进行2次(含)以上验证,各项可靠性、安全性性能指标均已做了全面鉴定。

每年年初对已被评为合格的,且后续有持续提供过程、产品或服务的供方,进行年年度再评价。

评价项目新供方评价(初次评价)和年度考核评价的项目如下表4。

表4 外部供方评价项目各外部供方管理部门根据以上评价项目要求编制外部供方评价表,开展供方评价工作。

顾客度对供方有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其关注的外部供方评价和选择。

合格供方分级管控合格供方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基本分级标准如下表5 。

表5 合格供方分级标准注:1)表中“▲”和“●”表示必须要有;“△”表示可有、可无。

2)括号“[”、“]”表示包含,小括号“(”表示不包含。

3)I级为最优合格供方, II级次之,Ⅲ级为最低级。

评分低于60分为不合格供方。

评价评分规则由各类采购产品/外包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合格供方名单的编制和应用外部供方管理责任部门根据外部供方评定结果,按“供方属性”进行排序编制合格外部供方名录,由各责任部门的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顾客有要求时并报顾客代表认可。

除非特殊原因,否则应从现行有效的合格外部供方名录中选取相应的外部供方。

A、B类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需首选Ⅰ级合格供方实施采购,Ⅰ级不能满足才选Ⅱ级合格供方,如果Ⅰ级或Ⅱ级都不能满足时,方能选择Ⅲ级合格供方。

A、B类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至少应有两家合格供方,除非量极少、或不能短期内随意更换的物料(电镀、沉铜药水等)、或仅有唯一合格供方的特殊情况。

供方风险分析和评价选择和评价A类采购物料和A类外包类外部供方时,各外部供方管理责任部门人员应组织工艺、质量等相关部门对各个风险区、风险点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具体按《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执行。

供方年度考核和动态管理各外部供方的管理责任部门应对供方的绩效进行年度统计和考核,并编制“外部供方年度绩效考核表单”。

对绩效不良者发出书面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无效的,将降级或取消合格供方资格。

公司评价小组、部门或顾客均可提出合格外部供方取消建议;如为顾客指定外部供方,取消合格外部供方资格应征求顾客意见。

若因绩效考核结果而需调整外部供方的合格分类,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责任部门应填办“外部供方评价表”进行重新认定,作为更新“合格外部供方名单”的依据。

若平时发现在册合格外部供方存在偏离原合格认定条件的情况,各部门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书面警告、限期改正、重新评价等。

针对超过六个月不合作的外部供方,不进行年度合格供方评价。

若重新合作,则按新外部供方进行重新评价。

新供方或合格供方年度评价后,应及时更新合格外部供方名录,并按原名录的审批手续进行审批。

外部供方现场审核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责任部门人员每年初根据更新后的“合格供方名单”,必要时制订“合格供方年度稽核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现场审核。

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责任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现场审核以及现场审核内容。

外部供方现场审核人员应至少包括以下资格和能力:a)了解汽车审核过程方法,包括基于风险的思维;b)了解适用的顾客和公司特定要求;c)了解ISO9001和IATF 16949中适用的与审核范围有关的要求;d)了解适用的待审核的制造过程,包括制造过程风险分析(如PFMEA)和控制计划;e)了解审核范围有关的过程技术、产品技术以及适用的核心工具要求;f)了解如何计划审核、实施审核、编制审核报告以及关闭审核发现。

g)若有客户对外部供方审核人员资质有特定要求,应满足客户要求。

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责任部门人员每年初根据更新后的“合格供方名单”,必要时制订“合格供方年度稽核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现场审核。

a) 供方风险评估;b) 供方监视;c)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d) 产品审核;e) 过程审核。

公司可基于风险分析,包括产品安全/法规要求、供方绩效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水平,对供方审核的需求、类型、频率和范围的确定准则,制定供方管理规定予以明确。

供应管理部保留供方审核报告的记录。

对于评估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审核方法需与汽车过程方法相符。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实施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实施审批各外部供方责任部门执行相关采购或外包活动时,需求部门应填写“申请审批单”,根据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活动要求编制并实施报批流程。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应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优先选择合格等级较高的外部供方,按照内部要求填写“采购单”或“外协加工单”。

因故不能或不适合向该类外部供方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应在申请时说明。

若遇特殊原因需在“合格外部供方名单”之外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应填写“非合格供方采购审批单”或“非合格供方外包审批单”,报分管副总经理批准。

对于顾客有特殊要求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需要时可在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申请单予以标识。

军品和汽车产品原则上不允许外包。

若因内部原因不能按顾客要求完成生产交付产品时,在外包前应经过主管工艺或质量的副总经理审批,并明确外包过程的管控要求。

必要时,应征得顾客同意。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在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活动过程开展前,应确保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时充分和适宜的。

在进行采购或外包时,应制定订单或合同,经双方签订确认后实施。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合同/订单应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充分保证合同在质量、经济、技术、法律等条款的完备性。

与外部供方签订的合同/订单应充分和准确地表述各方面要求:a)外部提供过程、产品的名称、具体内容、数量、型号规格、产品标准、检验准则等。

b)与提供服务的外部供方签订的合同应涵盖服务内容、方法、人员资质、技术服务、售后保障的要求、服务验收标准或准则等。

根据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影响程度以及外部供方的自身质量控制能力,合同/订单中应酌情对外部供方提出质量约定(必要时质量部负责签订质量协议),以保证外部供方最终交付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能满足我方要求。

合同/订单中还应包括环境、安全控制和知识产权控制要求。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合同/订单须按照内部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以确保外部供方选取的正当性、合同内容的适宜性和完整性。

需要时,各外部供方的管理责任部门应参与合同审查,以避免合同内容偏离其需求原意。

对于军品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在技术协议或合同中,还应明确以下信息:a)外部供方提供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质量保证要求和保障要求,充分保证其技术质量条款和质量保证条款的完备性;b)对于顾客要求参与控制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相关合同应经顾客代表审查;c)外部供方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报告;d)外部供方供方需提供产品的技术状态变更、其生产线和工艺或设备发生变化的信息;e)外部供方生产和保持的成文信息(文件、记录)的控制要求;f)外部供方应提供的其他信息。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跟进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责任部门应制定并遵循相关规定的管理流程,严格按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合同的约定执行,密切跟进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实施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