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训练营培训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为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选择分析篮球运动是广大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本节课所学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动作,是篮球配合过程中的纽带和桥梁。
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教学结构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传接球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
四、本课重点、难点(传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的动作方法。
难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协调配合。
(接球)重点:伸臂、迎球、手放松,接球、后引、有缓冲。
难点:迎球缓冲的协调配合。
五、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有40多人,全部为男生。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和学习,且中考时有的学生加试了篮球的运球,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对篮球基本技术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本课练习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由于初次给该班上课,缺少对学生篮球基本功情况的了解,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还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最大的可能性空间。
鑫奥体篮球俱乐部.六、教学结构1、准备部分:由于本节课恰好是课间操之后的第一堂课,因此在准备部分中省略了徒手操,同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本节课运用了绕场慢跑、篮球熟悉球性的趣味活动,慢跑过程中配以《灌篮高手》主题曲,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悉球性活动,使机体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达到热身目的。
2、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采用示范法、讲解法、分解法、创设情景法,游戏比赛等方法,使学生建立传接球的动作表象,通过学生两人面对面的徒手练习、一对一传接球练习、运球——传接球游戏,内容难度上循序渐进。
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提高传接球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传接球默契配合能力。
3、结束部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放松,不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同时也达到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目的。
七、教法与学法的选择(1)教法:示范法、讲解法、分解法、创设情景法、游戏比赛法等教法。
(2)学法: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究。
八、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每人1个、标志物6个(锥筒)、便携式小音箱1个九、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10-130次/ 分练习密度30%-40%鑫奥体篮球俱乐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教复习篮球运球技术、学习双手胸前传接内、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传接球的兴趣教、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练习,90以上的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目、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教传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的动作方法重接球重点:伸臂、迎球、手放松,接球、后引、有缓冲传球难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协调配合教接球难点:迎球缓冲的协调配合难课部1-一、课堂常1接受汇报活动及要求:做到快、静、2了解学生情况.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2-3.师生问好,检查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活动及要求:慢跑舒展筋骨,良好的状态进去基本部分要求:面对学生,声.提出本课内容和要组织:体操队洪亮,精神饱满.安排见习2-活动及要求教法二、热身活1认真听讲、练习动作到2听教师指挥统一进行练教师讲解,引导学1)热身3主动体验,大胆尝圈两路纵队绕篮球场慢练习。
组织见2-播放《灌篮高手》2题曲,创设情景,调学生学习篮球的激情教法)球性练教师示范并强调动1双手指腕拨重难点;见2-头腰膝绕注意观察,发现问2胯字绕及时纠正单手体后抛接1每项练习课部教.三、复习运球技术教法:组织:教师讲解示范。
1.3-1图右)手高/(1)原地单手(活动及要求2激情口令提示3次运球,每只手运1动作正确,积极主轻松幽默引导3字高运球)原地体2 组织见3-认真听老师要高低运球3次3运球时目视前方,协调用力组织4-活动及要求1认真观察老师示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24-四、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活动及要求二、教法认真模仿练1示范:与一名学生1)双手胸前接努力发现搭档的错误,并帮2行传接球示范传接球接球时两眼注①动作方法共同进步达到相互学习纠正侧面然后做正面法双手两臂伸出迎球来球4-后面示范接球和传球然张开两拇指成八字形活动及要求4-1法,组织见两手他手指向前上方伸出1集中注意力,预防受讲解:在示范过程2一个半圆形。
当手指触球时认真体会传接球的技术要2教师用语言引导、启两臂顺势屈双手将球握住3相互纠正,互帮互学生自主回答传接球两手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动作方法和要领,最球于胸腹之间做概括②动作要点一对一徒手练习,3在手接触球时收伸臂迎球排面对面站立,利用后引缓冲,握球于胸腹之间音指挥,一排做另一动作连贯一致)双手胸前传4-2传球时双手持①动作方法两肘自然弯曲于胸腹之间眼睛平视传球目标体侧身体重球时后脚蹬地发力两手腕随前移两臂前伸旋内,拇指用力下压,食、球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一对一传接球练习4手后,两手向下略向外翻两排面对面站立,两②动作要点4-3一球,组织见、伸(臂、翻(腕蹬(地练习过程中挑选传接,动作协抖(腕、拨(指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连贯,双手用力均匀示在以上的练习中师及时发现问题,个错误个别纠正,共同误集体纠正,鼓励性评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课部教.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内容安排及练习方法选择.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
本教案在编写过程中,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运动规律及学生身心特点方面充分考虑,在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练习方法、练习手段时仔细斟酌,下面是我在编写该教案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恳请各位评委老师不吝点评。
一、准备活动部分1、准备活动中取消徒手操,因为本节课之前有课间操。
2、准备活动第一项为绕场慢跑3圈,使学生达到热身效果,配合播放曾经风靡热播、非常受青少年的欢迎篮球动画片《灌篮高手》的主题曲,能激发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激情。
3、准备活动第二项选择了熟悉球性的趣味性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球性,达到热身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性的练习提供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克服新学期第一节体育课的紧张感,同时为本节课的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开端。
预计在准备活动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部分学生在熟悉球性的几个项目中可能会出现手腕、手指僵硬,控制球能力较差的问题。
解决方法:对球性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其放松大胆尝试。
二、基本部分1、安排复习运球内容考虑到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基本的运球技术、篮球项目的特殊性及本节课的整体安排,选择了原地单手高运球、原地双手体前V字高运球的运球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提高球性的基础上,增强对球的控制能力,并为本节课安排的运球—传接球游戏做准备。
2、双手胸前传接球内容的安排(1)首先安排的是接球的学习,原因是接球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错误动作(手指指向来球方向)而导致手指挫伤,而传球则相对安全。
(2)在学习接球和传球时,首先通过老师正面、侧面、后面示范,使学生建立运动表象,而不是直接讲解动作技术要领。
(3)在示范之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针对动作要领的相关问题,示范之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讲解时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繁琐,主要以概括学生的正确回答并补充注意事项为主。
(5)练习方法的选择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取先徒手后有球的方法,徒手练习时组织学生面对面做练习,相互指出搭档的不足并帮助其改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最后安排了运球—传接球接力游戏。
通过游戏方式对所学技术进行练习,6(.寓学习于娱乐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比赛的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预计在基本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部分学生运球基本功不扎实,运球时掉球。
(2)部分学生练习传接球过程中,挫伤手指。
(3)部分学生练习传球时,传球不准确。
(4)部分学生练习接球时,迎球时手臂未伸直。
(5)部分学生练习接球时,接球后没有缓冲或保护球的动作。
(6)部分学生练习接球时,接不住球。
(7)部分学生练习传球时,由于距离远而传球不到位。
相应解决方法:(1)观察学生运球掉球的原因,如运球手腕僵硬、运球时肩部不够放松等,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2)强调在接球时拇指成八字指向自己,其他手指指向上方,双手成半圆形。
(3)强调在传球时双手同时均匀用力。
(4)强调在迎球时手臂伸直。
(5)强调在接到球时要立即将球后引到小腹前保护好球。
(6)强调接球的手型,及在接到球后触球部位为手指指根以上部位。
(7)强调传球时发力顺序,先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上步,伸臂、翻腕、拨指。
三、结束部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放松,不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同时也达到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