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1965年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驾御眺望稀薄飞翔B.陋室祭坛屏住圣餐C.朦胧装扮冷冽喧嚣D.震颤蹒跚芬芳酗酒解析:选A。
A项中“驾御”的“御”应为“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风吹着________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2)我们用木制的大刀和手枪/________着杀人的游戏(3)我们的冰爬犁沿着陡坡危险地滑着/滑着。
突然,我们的童年一下子________A.黑暗演练中止B.空旷演习终止C.空旷演练中止D.黑暗演习终止答案:B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是一首主体融入超验世界的感应诗,写的是作者在青藏高原一个叫哈尔盖的火车小站旁仰望星空时的一次幻感。
B.西川以旁观者的角色潜意识地发觉一个具有“神秘的力量”的超验世界竟然呈现,正“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C.《1965年》诗人以叙事的方式来展开对历史和童年生活的回忆,并在这种叙述中尽力捕捉那些难忘的、对一生都有意义的经验。
D.张曙光在《1965年》这首诗的开头写到了“黑暗”,那种“黑暗”是社会气象的反映,带来的就是死亡。
解析:选D。
D项中提到的“黑暗”还包括“天色的反映”。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回答4~6题。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我成为某个人,某间点着油灯的陋室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4.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写诗人在一个偏僻荒凉的小火车站“眺望星空”时获得的巨大的心灵震撼。
B.诗人“眺望星空”,感受到了自然的博大;而“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则体现了人的渺小。
C.青草“疯狂地生长”“马群忘了飞翔”,以动植物的生命状态烘托此情此境归于死寂。
D.陋室屋顶“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写出了星空的繁密,更描画出心灵祭坛的璀璨。
E.最后两句表明,作者内心的宗教情感非常纯洁和虔诚,此刻他已成为一名坚定的信徒。
解析:选CE。
C归于死寂的说法不符合本诗的情感基调;E宗教情感、信徒的灵魂,这样表述太模糊。
实际上,很难说此诗与宗教有什么具体的联系。
5.本诗朴素平实,但情感深挚强烈。
比如写“风”的两句,前句从________的角度写出环境空旷渺远的特点;后一句则极富有________的纵深感,不禁让人想起唐人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答案:空间/时间6.这首诗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首主体融入超验世界的感应诗,写的是作者在青藏高原一个叫哈尔盖的火车小站仰望星空时的一次幻感。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安详老奸巨滑摒.弃(bǐnɡ) 拾.级而上(shè)B.迎和秘而不宣编纂.(zhuàn) 栉.风沐雨(zhì)C.掣肘正本清源驾驭.(yù) 如法炮.制(páo)D.就绪得垄望蜀屏.住(bǐnɡ) 汗流浃.背(jiá)解析:选C。
A.老奸巨猾,摒(bìnɡ)弃;B.迎合,编纂(zuǎn);D.得陇望蜀,汗流浃(jiā)背。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鲁迅的杂文寓热于________,以思想锐利、语言犀利著称;周作人的小品文平和冲淡,以见解新颖、情趣盎然见长。
(2)最近,安康市工商局联合公安、电信、文化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________无证无照黑网吧的专项执法活动。
(3)少数用工企业受利益驱动,________《劳动合同法》条文,对职工搞起了“劝退”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A.冷静取消曲解B.冷静取缔误解C.冷峻取消误解D.冷峻取缔曲解解析:选D。
冷静:平心静气、毫无偏见地分析道理不感情用事。
冷峻:冷酷严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取消:使原有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
误解:理解得不正确。
3.(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解析:选D。
A.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B.尘埃落定:多用来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C.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D.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读完摆在我们面前的沈娟蕾的最新的一组作品,我隐约能听到一个具有男人般魂魄的抒情女性的声音。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解析:选A。
B成分残缺,C不合逻辑,D搭配不当。
二、类文表达(一)阅读下面食指的《相信未来》,回答5~6题。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5.“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是什么意思?试分析“查封”一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指黑暗势力扼杀了“我”产生希望的地方。
“查封”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6.三次“写下”“相信未来”有什么变化?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
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
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
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
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糅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方寸田园琦君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她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
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
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
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
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
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
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
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
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
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
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
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
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
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
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
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
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
”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④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
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
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
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
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