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2018-8

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2018-8


22 Chp3 一般应对措施
及时有效沟通
1、及时沟通,不让情绪恶化。 2、与学生产生共情。 3、积极的心理暗示
23
案例
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你给了我55分,我感到很难过, 我觉得我已理解了所教的内容,觉得可以通过的。 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55分,而是你自己丢 掉的。 老师B:你55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 好分数的。 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须按照规 定办事。 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 了解原因在哪儿。 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 为我在惩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
解,该男生从初二开始有自虐行为,心情
不好的时候,就喜欢用刀在手臂上划刀,
任课老师、家长反映,该生平时行为正常,
品行良好,各方面表现正常。
16 Chp2 常见心理问题
情绪问题
4
◆愤怒情绪:急性情绪亢奋(情绪化)、好攻击等 ◆紧张情绪:过度担心、惊惶失措等 ◆急躁情绪:易冲动、感情用事等 ◆冷漠情绪:不合群、孤癖等
8
案例
(心理冲突的泛化):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 岁,高中一年级新生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进入高中后,一直感到不适应,非常想家。 有时睡不着,常常梦到父母,一听到音乐里“妈妈”的内容就 哭。别人谈起家就觉得想哭内心很孤独。上课经常走神,学习 效率不高。无心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总盼着早点放假回家。 求助者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因生活琐事与宿舍室友关系紧张, 想换宿舍学校没同意,心情不好、内心痛苦。 求助者情况:独生女,性格柔弱、温顺,在家很受宠爱,自幼 没有单独离开过家,上高中前很多生活琐事都由父母料理,连 自己的衣服鞋袜都不用洗,她认为只有家里才是最安全舒适的。 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不良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 仅仅集中在最初刺激事件上(入学后感到不适应独立生活), 而是很多与最初刺激事件有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求助者的不良 反应,例如,“一听到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哭”;一直觉 得内心很孤独”。所以已经泛化,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Chapter.3
一般应对措施
20 Chp3 一般应对措施
防御性发现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可能有突发性,可以 设立班干部观察员,班主任及时发现,能 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转心理辅导老 师。
21 Chp3 一般应对措施
区分对待
1、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是神 经症、神经症。 2、能力范围外的建议转介。 3、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学生心理老师跟踪辅导。
25
案例
教师E(全神贯注地看着学生,表情耐心):对 没错。这次考试你确实考了55分。
学 生:可是,我觉得这次考试不公平!平时比 我学得差的同学都及格了。
教师E(点头、专注):老师理解你对分数的失 望。可是老师感到,你认为是我在故意 为难你,我感到难过,老师想知道你是 怎么想的,能告诉老师吗?
26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一般心理问题
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 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 心理不健康状态。
诊断条件: 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中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 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恼、自责等。 反应时间:不良情绪持续1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不能自行 化解。 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 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 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泛化与否: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局限于最初事件, 即便与最 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 也不会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案例
某高一男生,在校期间心情烦躁不安,
情绪激动,跟同学发生纠纷,求助班主任,
班主任介绍到心辅室。
18 Chp2 常见心理问题
抑郁倾向
5
◆情感麻木:丧失既往生活、学习的热忱和乐趣,常闭门独 居,回避社交 ◆自评过低: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 定的态度看待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 ◆情感退行: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记忆 力减退、脑子迟钝、行动迟缓 ◆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不值得 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躯体症状: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
3点内容
Chp1 心理问题的区分
Chp2 常见心理问题
Chp3 一般应对措施
3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Chapter.1
心理问题的区分
4 Chp1 心理问题的区分
正常与不正常 的区分
健康
正常 不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 可疑神经症)
不正常
1. 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 症;疑病症;植物功能紊乱;神 经衰弱
◆学习障碍:感知觉障碍;视听功能障碍;语言发育障碍; 多动性行为障碍 ◆厌学逃学:学校恐惧
11
案例
一般资料: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高同学学习美术,成绩一直比较稳定,突 然有一天说不想读书了,学考也没参加,直接回家, 不再来学校 求助者情况:独生女,小学镇小,初中东恩,都比较 好的学校,从小喜欢画画,目前外面有接私活,画漫 画插画,觉得读书太辛苦,读不进去,想通过画漫画 过生活。
教师E(保证地微笑着):老师了解了你的苦恼,你 现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老师愿意帮助你。
27 Chp3 一般应对措施
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及时减压。(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及 时宣泄掉,在合理的范围内,听音乐、倾诉、哭 泣、运动、大吼大叫等,不良情绪如果堆积,日 久月累,就会有心理问题产生)
28 最后,让我们用
7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2、严重心理问题
定义: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激烈,持 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诊断条件: 刺激性质:诱因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当事 人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 等。 反应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2个月—6个月。 反应强度: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激烈。多数会短暂失去理性 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减轻,但“自然发展”或 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 响。 泛化与否: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 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
13
案例
一般资料: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高二一女生,跟同学之间时常闹矛盾, 有自残现象发生。该生高二从杭州转校过来,之前还 好,慢慢的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好相处。有自 虐行为发生,1、上午跑操期间,突然撕咬自己的手臂。 2、经常在胳膊上看到伤痕。还有同学反映:课堂上, 后座同学把脚伸过来碰到了她,拿墨水滴到同学鞋上。 经常怀疑同学在背后说她坏话。
2. 严重精神障碍:抑郁症;精神分 裂症;人格障碍
5 Chp1 心理问题的区分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 的区分
持续时间 泛化程度
强度
一般一心理问 二个月以内 对象无泛化表 不影响逻辑思维 Nhomakorabea题

严重心理问题 二个月以上,对象泛化(一年 躯体化反应
半年以下
被蛇咬, 十年怕 井绳)
情绪强烈,
影响思维。
6
真诚
尊重/欣赏/专注
自信
自我认同
睿智
精力 充沛
宽容
耐心/中立
责任感
安全感
值得信赖
完成使命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Chapter.2
常见心理问题
10 Chp2 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问题
1
作为学生,学习问题一直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学习困难:学习不适应;缺乏科学方法;丧失学习兴趣; 学习自觉性差;被动学习等
◆考试焦虑: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有逃避考试的倾向; 出现生理反应;考中有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出汗等;注意力 难以集中;记忆、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12 Chp2 常见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2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技法方面问题:社交方法欠缺、不看交往对象 ◆认知方面问题:理想与现实不符;自我为中心 ◆情感方面问题:嫉妒与自卑;自负与害羞、孤僻 ◆人格方面问题:气质性格等人格差异带来交往中的
误解、矛盾与冲突。 主要表现1、师生关系2、同学关系3、亲子关系
案例
学 生:老师,我跟我父母保证过,这次数学一定要 考80分以上,可是….他们知道现在这个分数 会打死我的….(哭泣)。
教师E:听起来,你现在的担心和不安,是很在意你 父母的反应?
学 生:是的,他们对我的期望太大了,而每次数学 考试后我却总是让他们失望。我不是平时没 学会,可是….我都不知道,回家后该怎么面 对他们。
24
案例
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55分,而是你自己丢掉的。 [评析] 这位老师表现出惩罚性、防御他自己受到责备;用他自己 认为的诚实来伤害学生(第一层次) 老师B:对你得55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好分 数的。 [评析] 老师告诉学生希望帮助他,但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是虚 假的(第一层次) 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因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 [评析] 老师表达了根据规则办事的思想,而没表达出他真正对人 的感觉(第二层次) 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 在哪儿。 [评析]老师有限度地表达出他的感觉(第三层次) 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为我在惩 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 [评析]老师能适当而真诚地表达出他的感觉(第四层次) 。
诊断:严重社交障碍
14 Chp2 常见心理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