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专题检测一、单选题
1.在一定量AgNO
3和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下列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
正确的是( )
A.B.
C.D.
2.图X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t
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
1
℃时,M、N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M、N t
2℃时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
℃,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3.某同学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配制好的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C.通过计算需要氯化钠5g,水45g
D.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4.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A.d点的意义是 t
2
℃时,60g水中最多溶解 A物质24g
B.t
1
C.t
℃时 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2
D.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 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分析处理图表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是A和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对于两者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B
B.若要配制浓度相同的A、B的饱和溶液,则温度范围为20℃<t<30℃
C.若要配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则B所需溶质更多
D.40℃时,A、B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A<B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CuO粉末②用l0mL水和l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的溶液④用10mL的量筒取8.23mL水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7.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A.食盐B.苏打C.生石灰D.硝酸铵
8.在质量分数为20%的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和16g水,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30% B.25% C.20% D.18%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0.欲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需要加水()A.10g B.100g C.200g D.20g
1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成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B.食盐C.酒精D.面粉
二、实验题
12.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如下:
(1)操作④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
(2)若操作③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配制好的溶液要装在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请在如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_____
14.今天是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应选取的装置为_____(填装置编号),反应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制取H
2
表示),若要使制取的H
干燥,则需要将氢气通入_____(填装置编号)中.
2
(3)若制取氢气时需要100g9.8%的稀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配制过程中,除上图装置中的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①天平②胶头滴管③药匙④10mL量筒⑤100mL量筒
(4)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铜中还混有未反应的氧化铜.为了得到纯净的铜,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 (OH )2、KNO 3、Na 2CO 3、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16.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其流程简图和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已知:①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②3
2322Δ
2NaHCO Na CO H O C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
(2)结合图2分析,图1反应1中NaHCO 3作为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从图2中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
(3)图1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 (填离子符号), 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4)从图2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C,NaHCO 3 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四、计算题
17.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过程:
根据图中数据,求:
(1)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g ,溶剂质量为 g。
(2)若通过蒸发水的方法使其变为20%的溶液,蒸发水的质量为 g。
(3)求上图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X?
18.维生素C的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一定浓度的I
2
溶液进行滴定,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C
6H
8
O
6
+I
2
=C
6
H
6
O
6
+2HI;现欲测定某维生素C片样品中V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某次实
验数据如下:取100mL含有稀醋酸的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
称取0.2000g样品,
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127g·mL-1的I
2
溶液进行
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其消耗I
2
溶液20mL。
计算该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19.150g稀盐酸跟一定量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与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盐酸跟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求①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②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保留为0.1%)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C 6.A 7.D 8.C 9.A 10.B 11.D
12.(1)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种类、溶剂质量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
(2)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
(3)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中的冰糖溶解情况进行比较
13.100ml 偏小氯化钠溶液5%
14.烧杯漏斗 B Zn+H
2SO
4
=ZnSO
4
+H
2
↑ F ②④⑤使氧化铜充分反应完
CuSO
4、H
2
SO
4
15.Ba(OH)
2、Na
2
CO
3
、Na
2
SO
4
KNO
33222
BaCO+2HCl=BaCl+H O+CO 复分解
16.过滤此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Na+、
NH
4+ CO
2
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17.(1)10;90;(2)50;(3)12.5g 18.88%
19.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5g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