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
抗战》知识点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教师讲述: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
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
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正面战场的抗战
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丢失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
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时间——1938.3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李宗仁
结果——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注: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
背景——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时间——1938.6
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1938.6花园口决堤事件,“以水代兵”,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范围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3.第三次长沙会战
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支援太平洋战事,并策应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防止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
时间——1941.12
地点——长沙
结果——胜利
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注:1941.12.8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注:1942.1.1,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美英苏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
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军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4.豫湘桂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摧毁中美两国设在广西、湖南等地的空军基地。
)
时间——1944初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
①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③支援了敌后战场
④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考点归纳庄战役
时间:1938年3月。
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