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二)体内机能的增强
1 、心脏机能的增强
–心脏增大,心室壁的肌肉增厚。 –心率、脉搏减缓,每次心搏所排出的血量增多。
2 、肺的发育
• 12岁时肺重量为出生时的10倍,肺小叶结构完善, 肺泡容量增大,肺活量迅速增长。
3 、大脑的发育
–脑重:10岁时脑重为成人的95%,12岁时一般为1200克 ,接近成人水平。 –脑电波:13-14岁前,波比较活跃,之后大脑机能基 本成熟后,脑电波才基本表现为波(大脑皮层处于紧 张活动状态时的主要脑电活动)。

(三)自我评价
• 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 • 由于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逐渐丰富,青少 年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 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能力也逐渐全面、主 动且深刻。 • 对自己的矛盾心态、具体情境中的心理活动, 总体心理面貌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过渡性 1、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2、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过渡

青少年期的基本特征:矛盾动荡性
生理和性成熟——自我意识发展
性的需要
独立的需要
社会规范与心理成熟水平
• 女孩的卵巢释放的雌激素促进了乳房、子宫和阴道 的成熟,使身体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脂肪积累。

2 、性器官的发育
• 在青少年期以前,儿童的性器官发育缓慢,但 到了青春期,男女青少年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3 、性机能的成熟
• 女孩月经初潮的年龄多在10-16岁之间。 • 男孩首次遗精一般发生在12-18岁之间。
第八章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主讲:魏青

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理解青少年心理发 展中的重大变化; • 2、理解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特别关注青少年思 维监控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3、理解青少年自我意识、情绪、道德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状况与特点。

(三)性的发育与成熟
1、 性激素的变化
• 性成熟为性激素所控制。雌激素被认为是女性激素 ,雄性激素是男性的激素,男女都同时具有这两种 激素,但量不同。 • 男孩的睾丸释放出大量的雄性激素睾丸素,导致了 肌肉的增长,躯体、面毛的生长和其他的男性性特 征的出现。

表 男女第一第二性征发育顺序
年龄(岁) 8 9 10-11 12 女 性 男 性 骨盆变宽,臀部变圆 皮脂腺分泌增多 乳房开始发育 阴毛长出,生殖器官增大 睾丸及阴茎开始增长 声带变长,声音开始变低
13
14 15 16-17 18-19
阴道分泌物从碱性变为酸性

第一节 青春期身心发展
青春期生理的显著变化,为青少年心理的急剧发展提供了前提

青春的美好与烦恼
• 你的青春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象 呢? • 朝气蓬勃、充满幻想、冲动、反叛、 品尝初恋的甜蜜、幸福与苦涩……


一 、何谓青少年期
“青少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olescenre , 指的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由 于性成熟是此时发展的主要特点,通常又被称 为青春期(The puberty stage)。 目前,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把青少年年龄定为 从11、12岁到18、19岁。又可划分为:①少年 期: 11、12岁至14、15岁(初中阶段);② 青年初期: 14、15岁岁至17、18岁(高中阶 段)

3 、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的变化:生殖器官(女性的卵巢、 子宫和阴道;男性的阴茎、阴囊和睾丸)的变化 第二性征的变化:在男性身上,表现为喉结 突出、嗓音低沉,唇部出现胡须等;在女性身上, 则表现为声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变大、皮下脂 肪较多等。 这些变化在身体外部可以看到,并且是性成 熟的另外一些标志。

四、青少年创造思维的发展 创造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
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定向阶段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顿悟阶段 验证阶段

第三节 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 青少年的个性的显著特点: • 不平衡性、极端性或偏执性
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高发期
①青少年时期是心理疾病发病的高峰阶段; ②品德不良最容易出现在青少年期,而青少年的违法犯 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比例也较高; ③其他象车祸、溺水、斗欧等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 也是在青少年期。
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过渡性,矛盾 动荡性,社会性进一步增加等特征.

矛盾动荡的具体表现:
敢作敢为 患得患失 反叛传统 标新立异
思想偏激 行为冲动 情绪两极化明显
妄自尊大 妄自菲薄
依赖性 独立性
对成人闭锁 对同伴开放

表现: 不稳定性:行为冲动,喜欢冒险 两极性:情绪表现常两极波动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身心发展“不平衡” •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 1、外形上的成人——成人感 • 2、性的成熟——性好奇、性冲动(性压抑)、性 吸引… • 应加强性教育: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


3、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组织性和整合性逐渐增强 • 相对于早期儿童,青少年个体能够把自我形象 的不同方面整合为一个较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 整体,并把一些有明显差异或冲突的信息整合 ,使其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当我第一次见面 的时候,我会有些退缩,但熟悉以后,我是积 极和热情的”。 • 14-15岁的青少年于11-12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 相比,更容易对自我不一致的信息产生困惑。 整个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实际上经历了分化— 困惑—整合的历程,青少年后期基本上达到了 自我概念的整合。

5、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
自我概念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社会 心理学范畴,社会的偏见或刻板印象会在人们 的自我概念中表现出来。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 理特征上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社会期望和社会 角色的差异,自我概念的发展相应会呈现出性 别差异。 • 弗莱厄蒂(Flaherty)的研究表明:男孩在成 就/领导方面又高于女孩的自我概念,在意气相 投性/社会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却较女孩低。 • 马什和帕克发现:男孩在数学自我概念上有优 势,女孩在语文自我概念上有优势。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 • • • •
(一)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自我意识高涨 表现在: 1、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2、青少年的个性具有主观偏执性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 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的外表、心理特质和 社会性等方面的自我知觉。是自我系统中的认知 成分。

4、青少年自我概念存在年龄差异
大量的发展性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的发展 曲线是起伏跌宕的,其一是在某些关键期和转 折期。 • 马什(Marsh,1989)运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 量表对数千名6-18岁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自 我概念在7-9岁开始下降,14岁开始回升,1114岁是自我概念的最低点。发展呈U型曲线。 • 我国学者周国韬、贺岭峰(1996)运用修订后 的Song—Hattie自我概念量表对500名11-15岁 学生进行的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基本上也呈现U 型发展曲线,小学五年级至初一显著下降,初 一至初三逐年显著上升,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 的最低点。
青少年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这 一时期,青少年了解、探索自身成长的兴趣 日益增长。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青少 年也开始以更加复杂和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自 己。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无论在内容上 还是结构上都与个体早期的自我概念有着很 大不同。

1、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抽象性和理想化 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以抽象和理想的思 考自我(拥有元思维能力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 我要思考我是谁” ),开始广泛地自我和他人 的理想特质,并通过一些理想化的标准对自己 和他人做出比较。 • 青少年的自我描述: “我属于人类。我有点优柔寡断。我不知道 我是谁” “我能够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我感觉敏 锐。我想我看上去是很漂亮的” “如果我是***,我将会……”

(四)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 1、青少年早期(11—14岁):同一性解构 急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觉的变化唤起早期青少年对同一性 的重要思考, 2、青少年中期(15—17岁):同一性重构 在青少年早期急剧的生理、认知变化之后,青少年中期的任务 是调节和巩固这些变化以整合到不断完善的同一性中,于是开始 了同一性的形成过程。 3、青少年晚期(18—22岁):同一性巩固 这一时期个体一方面对童年期形成的重要认同进行筛选并整合 他们到新的同一性结构中,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新的有意义的自我 表达和被社会认可的方式。


三、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是主观上的成人——“成人感”
• 青少年最突出的 外部表现是: • 身体迅速发育 • 朝气蓬勃 • 热情奔放 • 冲动叛逆
青春期心理的主要 特点有: 过渡性 闭锁性 社会性 动荡性

月经来潮,腋毛长出 骨盆明显变化 月经已有规则,并开始排卵, 骨骼生长开始停止,痤疮
睾丸增大,阴茎进一步增长,阴毛长出
声音变粗,乳房发胀 阴囊色素增加,腋毛长出,开始有须,睾 丸增长完成,首次遗精 面部及身体长毛,阴毛成男子型,出现精 子,痤疮 长骨生长开始停止
资料来源:许政援、沈家鲜等编著:《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 半成熟:对成熟的主观追求与感受 • 半幼稚: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 • • • • • • 青少年的心理冲突和矛盾这样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反抗性一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第二节 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