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概述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以当事人双方是否互负对待给付义务为标准,合同
可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
双方当事人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实践中绝大 多数合同(买卖、租赁、承揽等)都是双务合同。 单务合同指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有给付义务的合同。 如赠与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九、其他分类 ◆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 ◆商议合同与格式合同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选)
一、合同法律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指合同生效后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的
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和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一样,也由主体、
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二、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 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合同当事人,包括债权人
意对待他人事务,以使当事人双方利益获得平衡所 应承担的义务。 附随义务为法定义务,无须当事人特别约定(第60 条第2款)。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附随义务的类型: (1)协助义务。 (2)通知义务。 (3)照顾义务(客运合同)。 (4)保管义务。 (5)保密义务。 (6)告知或说明义务。 (7)忠实义务(居间合同)。 (8)保护义务(供电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五、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以成立是否应符合法定或约定要求的形式要件为标
准,合同可分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指法律规定或约定必须具备一定形式的
合同。必须由当事人采用特定的方式(履行审批、 登记手续,适用于重要交易。如法人借款、融资租 赁、建设工程、不动产抵押等)才能成立。 要式合同所指的特定形式主要是书面形式。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区别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法律意义: 1.成立要件不同
诺成合同以当事人的合意为成立要件;实践合同以 合意并交付标的物为成立要件。 2.交付标的物的意义不同
诺成合同,交付标的物是履行行为。不交付应承担 违约责任;实践合同,交付标的物是合同成立要件。 不交付,合同未成立 ,不产生违约责任。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3.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其他组织),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
可以自己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社会组织(依法登记 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合伙、联营、中外合作、 外资企业;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经核准登记并 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领取营业 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和债务人,二者地位相对,在某些合同关系中互为 权利义务。 第2条:合同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 织(《合同法》称“其他组织”)。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1.自然人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
人。包具有本国国籍、其他国籍和无国籍的自然人。 都可以成为合同的当事人。 2.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 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现代社会, 法人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的合同,即“一诺即成”(买卖合同、租赁合同 等)。 实践中多数合同为诺成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指除需当事人意思表示一 致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需以交 付标的物为合同成立要件时,该合同才属实践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保管合同等)。
4.先合同义务 指当事人为订立合同而接触、准备或磋商时,基于
诚信原则而产生的说明、告知、注意、保密、忠实 及保护等义务。 严格讲,先合同义务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前,并非合 同债务。违反此义务构成缔约过失,承但缔约过失 责任。
八、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以合同的履行是否对第三人产生直接效力为标准,
合同可分为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束己合同,指第三人为自己约定并承受权利义务的
合同。第三人不享有权利,也不承担义务。合同当 事人也不得向第三人主张合同权利。绝大多数合同 都属于束己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涉他合同,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权利义 务的合同。主要包括利他合同、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如甲、乙约定,由甲定购乙所制作的蛋糕,由乙 送给甲的朋友丙)。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不要式合同指法律未规定或当事人未约定必须采用 特定形式,当事人可采用任何形式的合同。
区分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的法律意义:二者的成 立要件不同。要式合同以特定形式为成立要件;不 要式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
为交易便捷与安全,合同以不要式为原则,以要式 为例外。要式合同未满足法定或约定形式,并不绝 对产生合同不成立的后果(第36条)。
区分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的法律意义: 1.束己合同严守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而涉他合同在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该原则。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2.涉他合同的缔约目的在于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 利义务,合同效力及于第三人。 应注意:涉他合同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是有限 度的。当第三人未履行为其设定的合同义务时,仍 应由合同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既有学理上的分类,亦有法律上的分类。同一 合同可能分属不同种类。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以法律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特定的名称为标准,可
将合同分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有名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指法律设有规范,并赋予
一定名称的合同。《合同法》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 无名合同又称非典型合同,指法律尚未特别规定,
给付即可完成的合同。典型的如“一手交钱一手交 货”买卖。 将分期给付界定为一时性合同的原因:属单一的合 同,总给付自始确定。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继续性合同,指内容非一次性给付即可完成,而是 继续地实现的合同。
特点:时间因素在合同履行上居重要地位(债务人 处于持续履行状态,否则构成违约),总给付的内 容取决于给付时间的长短。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法律上区分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的意义: 1.履行抗辩权的适用不同 双务合同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单务合同原则上无 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余地。 2.风险负担不同 双务合同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 行合同时,发生风险负担问题(交付主义、合理负 分担主义等);单务合同,无对价风险负担问题。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2.合同消灭是否溯及既往不同 一时性合同消灭具有恢复原状的可能性,故法律规
定其无效、被撤销时一律自始归于消灭。合同因违 约而解除时以溯及既往为原则。 继续性合同消灭时,无法恢复原状,或不适宜恢复 原状,继续性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时,一般只 向将来发生效力,不溯及既往。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合同”,但非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三)合同的目的在于产生具体的财产性权力义务 合同是当事人践行意思自治的重要手段,其目的
是设立、变更、终止具体的财产性权力义务关系。 因此,《合同法》将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
份关系的协议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3.不真正义务 又称间接义务,指债权人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违反
亦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仅使承担义务的一方遭受 权利减损或丧失的不利后果的义务。 第119条:一方违约后,对方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 失扩大;未采取适当措施致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 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三、合同与契约 中国古代,“契”即当事人达成合意的文字。古人
为防止毁约,将契分两半,各执其一为凭证。双方 据契履约时,将各自一半合起来,此即“合同”。 目前合同已成我国民法领域通用术语及法定概念。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合同的分类,即基于不同的标准将合同分成不同的 类型。
合同分类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更好把握各类合 同的特征,正确适用法律。
三、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合同债权 合同债权,指合同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并予以保 有的权利。另有解除权、抗辩权、抵销权等。特征: 1.合同债权的核心是请求权
2.合同债权是相对权 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给付。但随合同法律关系
相对性的突破,债权的效力已可及于第三人。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3.合同债权具有平等性 合同债权没有排他性,对同一客体可成立多个合同
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实践中绝大多 数合同为有偿合同。 无偿合同指一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约定的权益,无需 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如借用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 1.主体资格要求不同
有偿合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非经法定代理人同意不的订立重大有偿合同。 2.责任轻重不同
区分主合同与从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二者适用 “从随主”原则。主合同变更或消灭,从合同亦随 之变更或消灭。从合同不成立或失效,一般不影响 主合同效力。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七、一时性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以时间因素在合同履行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为标准,合同可分为一时性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一时性合同,指合同的内容一次性给付或数次分期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当事人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才可以成立法律
行为。 此特征使合同区别于订立遗嘱、追认无权代理、
免除债务等单方法律行为。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二)合同产生于平等主体之间 无论当事人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有何区别,在
订立合同时均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 行政合同等不平等主体之间所订立的合同,名为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二)合同债务 合同债务指债务人依合同关系所负义务,其核心是
给付义务。 1.给付义务(债务人的特定行为:作为和不作为) (1)主给付义务 (2)从给付义务。目的:债权人利益获最大满足。 发生从给付义务的原因:①法定;②约定;③基于 诚信原则。
第三节 合同法律关系
2.附随义务 指基于诚信原则,要求债务人以对待自己事务的注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