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免 疫功能,加重皮炎湿疹
皮炎湿疹病因图
机械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社会因素
饮食营养
精神心理 遗传免疫代谢生活Fra bibliotek惯药物治疗
皮炎湿疹
流行病学
美国:各型湿疹在一般的人群中的患病 率为18%
英国:湿疹在全部皮肤病患者中的构成 比为17~30%
湿疹
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 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
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或渗出者,用粉 剂或洗剂,也可选用霜剂、乳剂或糊剂; 有糜烂渗出者,用湿敷或油剂
亚急性期:水疱渗出已很少,可选用糊 剂、油剂或乳膏
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糊膏、硬膏、乳 剂、酊剂等
局部用药
糖皮质激素 外用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匹美莫司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氟氛那酸丁酯 保湿剂与保湿化妆品 物理治疗:紫外线等
至今尚无一理想分类方法
皮肤病大致分以下几大类
感染性皮肤病: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皮 肤病及性传播感染等
变态反应相关皮肤病:如皮炎、湿疹、药疹等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及获得性大疱
性皮肤病 皮肤肿瘤:良性及恶性肿瘤 遗传性皮肤病:如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 不明原因:如银屑病、白癜风、扁平苔藓等
系统用药
抗组胺药物 糖皮质激素 抗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免疫抑制药物:硫唑嘌呤、环孢素 生物反应调节剂: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
胸腺素、干扰素 中药
特应性皮炎(AD)阶梯式治疗模式
(欧美专家共识)
顽固的重度AD
第4步 系统性治疗 如:环孢素A或UV治疗
中至重度AD
中至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第3步 和/或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
慢性湿疹
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 斑或斑丘疹,常融合 增厚呈苔藓样变,表 面有鳞屑、抓痕和血 痂
周围散在少数丘疹、 丘疱疹等
实验室检查
斑贴试验 用于检测速发型接触性反应的皮肤试验 光斑贴试验 变应原体外检测试验 变应原定性及定量测定试验 口服激发试验 敏感者体内变应原浓度测定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肤病学、皮肤整形手术 皮肤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皮肤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
皮肤上出现的变化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 先兆或指征
学习皮肤性病学时,一定要有整体观念
副肿瘤天疱疮
砷 角 化 症
皮肤病的命名与分类
首先是从形态学的描述来命名:如银屑 病、多形红斑等
逐渐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角度对皮肤病 进行分类
常用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 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检查 炎症反应指标检查:CRP、补体、C1酯
酶抑制物 自身免疫病:RF、ANA谱、CIC、ACA
等 RPR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原则 安全原则 皮损分期处理原则 外用药剂型使用原则:干性皮损用干的
药物;湿性皮损用湿性药物 随访原则
皮损分期处理原则
抑制剂(TCI)
轻至中度AD 仅有皮肤干燥
第2步
弱至中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和/或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 抑制剂(TCI)
第1步
基础治疗 润肤剂/保湿剂,避免刺激,
明确和避免特异性促发因素
基础治疗--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
✓ 洗澡次数:隔日或每日一次 ✓ 洗澡时间:每次时间不宜太长 ✓ 水温:调节合适,不可太热 ✓ 洗涤剂:温和,无刺激性,pH值合适
皮肤科中处方机会最大的疾病
-湿疹/皮炎 (51%)
30.0%
25.6%
皮肤科处方分析
20.0%
17.6%
10.0% 0.0%
湿疹
7.8%
7.5%
4.2%
皮炎
尿布皮炎
足癣
甲癣
Resource:BJ 23 Hospital In 2004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Dermatitis and eczema
定义
湿疹,而湿疹不能包含皮炎? 真正的湿疹并不存在,因为一旦明确了
病因,就不能再笼统地诊断湿疹了? 湿疹似应指那些临床上具有湿疹特点而
又找不到原因的皮肤炎症
病因
机械物理环境 紫外线 各种射线 摩擦 冷热变化 干燥与潮湿改变等
化学环境
环境中有超过几万种 化合物,几乎每一种 物质在适当条件下都 可能成为刺激物
✓ 作用: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皮肤干燥,缓 解瘙痒症状
✓ 选用原则:根据个体皮肤情况、季节、气候条 件及一天中不同时间等选择合适润肤剂
✓ 使用方法:洗浴后即刻使用适当的润肤剂,应 持续使用,即使在无明显皮肤急性炎症病变时 也不可停用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王爱平
内容
简介 皮炎湿疹类疾病 浅部真菌病
简介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约占总体重的16% 成人皮肤面积约1.5~2.0m2 厚度一般1~4mm
学习皮肤病学的重要性
皮肤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综合医院 中约占门诊量的10%左右
性传播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人们对皮肤美容保健要求更高:美容皮
(pH 5.5~6.0) ✓ 洗浴方式:洗浴时勿剧烈搓擦皮肤,浴后宜用
纯棉毛巾轻轻“蘸”干
Akdis CA,et al. Allergy 2006; 61: 969-987. Akdis CA,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6; 118: 152-169.
基础治疗--常规使用润肤剂/保湿剂
其中4000多种物质 被证明是接触变应原
病因
生物及微生物因素
环境中充满了多种生 物及微生物
它们或是皮炎湿疹的 病因或是加重因素
饮食营养环境
人的饮食营养状况会 引发或加重皮炎湿疹
遗传因素
机体遗传与某些皮炎湿 疹确实有关
其他疾病状态及药物
人类某些疾病及治疗的 药物均可以引发或加重 皮炎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类皮肤炎症性 疾病的总称
发病原因常不明确,但由于具有相似的临床表 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所以称为湿疹
主要临床特征是瘙痒,皮肤表现包括红斑、丘 疹、丘疱疹、水疱、脱屑等,有渗出倾向
是一个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
皮炎和湿疹的关系?
皮炎与湿疹是等同的? 皮炎泛指皮肤的炎症,故皮炎可以包含
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 及曲侧为多见
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 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急性湿疹
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 丘疱疹或水疱
点状或小片状糜烂、 渗液、结痂
损害境界不清
亚急性湿疹
皮损以红色丘疹、斑 丘疹、鳞屑或结痂为 主
间有少数丘疱疹、水 疱及糜烂渗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