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通假字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 叛。) 2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 不 通顺。) 4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
通假字整理
1、 反——返(还,返回) 例句: (1)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 说——悦(高兴) 例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公输盘不说《公输》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愁 1、何苦而不平(苦: ) 2、北通巫峡(北: 向北 ) 3 、 此 皆 良 实 , 志 虑 忠 纯 ( 良 善良诚实的人 实: ) 使……劳累 4、无案牍之劳形。(劳: 把……当作宾客 ) 5 、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 ( 宾 客: )
文言实词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学会通过归纳,牢固掌握课内常用文言 实词意义。 3、学会通过知识的迁移,阅读课外文言文。
【词类的活用】
畴词 造 象 类 惯 的 词 法 且 有 转 仍 活 了 的 。类 成 故 活 性 临 , 特 可 与 化 维 用 有 结 词 转修意用限时只点类其后持只新果类 化辞破与制特带。推旧的原是义。转 则的坏修不点有词使词新词临的这化 纯特语辞能,特类用不词意时新个是 属殊法有类受定活的相,义变词结长 语味常关推某条用新同一。通。果期 法道规,。些件中的的定词使词产变 范,而好词习下的语而带类用类生化 ,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 通 假 字 : “ 具 ” 、 “ 要 ” —— 本 字 : “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 “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 才 美 不 外 见 ” 。 ——“ 见 ” 通“ 现 ” , 意 思 是 “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 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 “没有”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 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 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 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 现指步行。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 “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下面看看名词用作状语的几个例子: 在文言文中普遍名词可以直接作动词的状语,表示动 作行为的特征,表示主语做某事时的态度,或表示动作的 处所或方法。如: 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 “像狗一样”。而不是狗坐在前边。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的“箕畚”是名词, 用作“运”的状语。“用箕畚”。 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句中的“昨 夜”“旦”“暮”都是时间名词,在这里都用作状语。
文言文考点:
课文理解 文学常识 四种词法 8个虚词 文言句式 句子翻译
重点实词
课文默写
一 词 多 义
词 类 活 用
古 今 异 义
通 假 字
四 种 词 法




之、其、而、以、然 则、焉、乃、为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 通 假 字 : “ 具 ” 、 “ 要 ” —— 本 字 : “俱”、“邀”)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 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 “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 …… 。今 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亲 属。)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 的特点。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屏障中抚尺一下(下: 敲、拍 )
句中没有动词,则考虑活用作动词。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
名词在动词前,则考虑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 使……长肉

两个名词在一起,句中又无动词,则考虑前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5.动词活用如名词: 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用作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 称,这是古今相同的。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句中的“伏”就是动 词用作名词。作“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句中的“出、入”都是动词 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以动词代表那种动作有关的人和事,是古汉语中常见 的用法,这是学习时应该注意的。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这两种用法附带掌握一下即可。 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如果把这种 性质、状态看作是一种抽象事物的名词,那么形容词就用 如名词了。例如: 薄如钱唇,这句中的“薄”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 作名词。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 得所,这句中的“优劣”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用法。 在古汉语中有些形容也可以用作动词,是普遍现象。例如: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中的“富贵”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富贵”。 另外孟子有一句话是“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第 一个“老、幼”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另形容词也可作使动用法,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就是使动用法, “使……变绿”。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中的“苦、劳、饿、空、 拂乱、动忍、曾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还可以作意动用法,例如: 渔人甚异之。这句中的“异”就是“认为”这是意动用法。 若毒之乎。这句中的“毒”就是意动用法。“认为……痛苦”。 和名词一样,形容词用作动词,保留了它本身的意义,又增加了与它有 关的动词意义。可以使句子简洁,有修辞效果。 形容词除了可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这在古汉语中常见。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 作名词。因为“坚”是形容词,作“铠甲”的定语。组成名词性短语。“锐” 也是同样情况。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句中的“优劣” 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好的、才能差的”。 形容词用作名词,就是说形容词在句中表示一种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 或状态的人或事物,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 短语。定语就是这个形容词,而中心词(名词或代词)并没有出现。现代汉 语也有这种现象。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 身的特点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猛浪若奔(奔:奔跑的马 )
动词、形容词在谓语动词后面,则考 虑活用作名词。 5、所以动心忍性(动: 使……惊动 6、吾妻之美我也(美: 认为……美 ) )
主谓概念颠倒,表达不畅,则考虑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 身的特点。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使句子简洁,有时为了形成对 偶的句式或适应诗词句子字数的限制,但有时容易误解, 这是学习文言文应该注意的。 下面举几个例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其中“生”就是“使之生”也就是 使动用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中的“惊、鸣” 就是使动用法。“使它惊、使它鸣”。 ★4.动词的意动用法 ....这两种用法(使动、意动)很 常见,高考中尤其常见。 动词有意动用法并不多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比较多。 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中的“耻”就是意动用法。 可译为,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中“以”是 动词,意思是“认为”、“认为”。我以为太阳出来时离 人们近,而太阳当中时离人们远。

一词多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子墨子闻之 (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先生,老师。名词。) 愿借子杀之 (你,代词。)
上使外将兵(派) 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
使
4、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 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 (1)名词活用作状语 (2)活用作名词 (3)活用作动词 (4)使动用法,译为“使……” (5)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
词语 走 牺牲 狱 再
古义 跑
今义
脚向前 移动的 动作
例句
夸父与日逐走
出处
《夸父逐日》
指祭祀用的猪、 为正义的事业 牛、羊等 而舍弃生命
牺牲而衰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案件 第二次
监狱
表示动作重复
《曹刿论战》


见识短浅
眼泪
感动,激动
妻子和子女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 “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 才 美 不 外 见 ” 。 ——“ 见 ” 通“ 现 ” , 意 思 是 “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 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 “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