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思路:岗位-任务-能力-课程



具体专业中这样的人才适合哪些岗位? 这些岗位有哪些典型工作任务?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哪些职业基本能力、 职业主要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这些能力转化为哪些专业课程?
建设思路:课程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基于培养目标创建什么课程模式? 基于课程模式构建什么课程(教育)体系? 基于培养目标具体课程如何改革?
建设思路:培养模式

通过什么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建设思路:保障条件

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保障条件?
课程模式

基于“能胜岗+能转岗”目标 创建“四平台八模块”高职课程模式 简称“4F8M”高职课程模式
基本素质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能力课程模块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 能 胜 岗 + 能 转 岗
课程体系

基于“4F8M”高职课程模式,构建三个相 互联系的教育(课程)体系:
“GCD”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13X”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GCD”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G”—General ability(行业通用能力) “C”—Core ability(专业核心能力) “D”—Development ability(专业拓展能 力)
镇江高专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王桂龙 2013年3月21日
培养目标 -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就业
高职教育的“高教性”
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能力
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专业 发展 文化 素质
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终身学习有基础
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或观念
就业
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中外文化与历史类

素质拓展 课程模块
哲学类 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类 社交礼仪类 科普类 。。。。。。


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四度”原则: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契合度:校企合作开
发课程、教材,选择优秀高职教材

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整合度 学生学习特性与课程实施的吻合度:教学做
创新实践模块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与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综合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模块 13X
岗位拓展技能模块 岗位技能 岗位核心技能模块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专业基础技能
行业通用技能模块
一条主线
三个层次
X个模块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一条 主线
三个层次
七个模块 社会实践 模 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AD 选修课程
CAM 冲压模课程设计 模具安装与调试
特种加工
教学生产车间 “校中厂” “厂中校”
岗 位 技 能
岗位拓展 技能模块
CAE 塑料模课程设计 技能实训室 模具制造工艺学
岗位核心 技能模块
CAD 专业基 础技能 行业通用 技能模块 工程力学实验 机械制图测绘
模具认识实习 实训(验)室
机械设计基础实 验(课程设计)
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能胜岗 能转岗 高端技能型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把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 的出发点。 摈弃职业教育“技术技能至上”的观念。 毕业生在职业生涯阶梯上稳定地迈出第一 步,而且能够继续发展从而获得更大成功。

基于上述思考和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素质、 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类课程
基本素质 课程模块 三 元 一 体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体育与心理健康类课程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类课程 。。。。。。 应用文写作类课程

基本能力 课程模块
英语应用类课程 信息技术类课程 。。。。。。


文学名著赏析类
艺术鉴赏与审美教育类
立 足 就 业 着 眼 发 展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
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综合实训模块 综合能力提升平台
创新实践模块


“4F8M”课程模式特点: 既体现“职业性”,又重视“高教性”; 既立足就业岗位,又顾及学生职业生涯; 既重视技能训练,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立足就业岗位,关心学生明日需要,关心 学生在行业内岗位变化的适应性,使培养 的学生有发展后劲。
电气工程制图及CAD 电子线路CAD 电机与电气控制
精 提 高 学 生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和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电工基本技能
电力电子技术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
PLC控制技术 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C 仪表检测技术 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
PLC与变频技术 典型生产线应用技术
检测与控制仪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系统开发实训
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
考核形式与学习方式的匹配度 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以某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加以说明 (用图表等生动形式),达到以点带面的 目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理解工学结合?
(帮助理解,专业剖析时不要引用,下同)

“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 要素”两者的结合。 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 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 信息、标准等。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

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模块
具体职业能力 基础理论应用能力 机械加工能力
学习领域
高等数学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金工实训 电工技术
目标
电子产品 装配岗 电气设备 维修岗 电气控制系 统调试岗 电气设备 装配岗 自动控制系 统设计岗
行业通用能力 G
电路及电子线路 分析能力 电气电子制图能力
实践课程 综合社会实践 毕业设计
实践场所 社区、厂矿企业 校外实训基地 实习企业
综合创 新能力
创新实践 模 块
模具生产实习
综合实训 模 块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和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模具加工实训 数控车工
顶岗实训(习)
数控加工实训 模具钳工 数字化网络化实训基地 建设点(省级) 技术中心
技能竞赛 模 块
现场总线技术

自动化技术
综合应用岗 基础生产 管理岗 专业拓展能力 D 自动化系统集成 应用能力 先进控制技术应用 成套电器设计与 安装能力 生产管理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实践
虚拟仪器应用技术 工厂供配电技术 电柜规划与安装 班组生产作业管理 设备运营与管理


“13X”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