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稳定性 北京大学药剂学课件

11-稳定性 北京大学药剂学课件


三、其他反应
⑴异构化 a 光学异构化(optical isomerization) 外消旋化作用(racemization,如:左旋肾上腺素、左旋莨菪碱有活性, 外消旋降效); 差向异构化(epimerization,如四环素、毛果芸香碱、麦角新碱) b 几何异构化(geometric isomerization) 全反式 维生素A
6
第二节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水解
药物降解
氧化
异构化 脱羧 聚合等反应
也可能同时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降解反应
7
一、水解反应
1.酯类(含内酯)水解,如普鲁卡因、阿司匹林、盐 酸丁卡因、硫酸阿托品等。
2.酰胺(含内酰胺)易水解,如抗生素类药物。 3.水解反应规律: (1)药物的水解受酸、碱催化,即受溶液的pH值影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一些容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增强(胶束的屏障作用)。 但也有可能使稳定性降低。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St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1
第一节 概 述
o 药品稳定性是指原料药及制剂保持其物理、 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
o 稳定性研究目的:
n 考察原料药或制剂的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线 等条件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n 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 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包括: o 化学稳定性(水解、氧化) o 物理稳定性(沉降、结晶、乳剂分层、片剂
崩解) o 生物学稳定性(微生物) 本章课主要讨论化学稳定性。
5
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化学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
一、制剂中药物降解速度 1.降解速度方程
一级速率方程 dC / dt = - kC 零级速率方程 dC/ dt = k 2.制剂药物有效期 一级降解: t0.9= 0.1054 / k 药物降解10%的时间常用来评价制剂稳定性,并以此作为有效期 3.制剂药物半衰期 t1/2= 0.693 / k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与温度T的关系 Arrhenius方程:k = A e –E / RT k:药物降解速率常数 E:降解反应活化能
CO OH OC OC H C OH
HO C H
维生素C
去氢抗坏血酸
CO OH
CO OH
+
H C OH
HO C H
CO OH
C H2 O H
C H2 O H
2,3—二酮古罗糖酸
草酸+ L-丁糖酸
⑶其他类药物 芳胺类(磺胺嘧啶钠)、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 噻嗪类(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
11
1)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的水解易受H+或OH-催化 (专属酸碱催化),其水解速率受pH值影响。
药物经水解反应的降解速度与pH的关系如图 所示(V型图) 此图说明药物在水解过程中有一个pH值可水 解速度降到最低,故这个pH值称为最稳定 pH,以pHm表示。
pH—速度图
措施:pH 调节剂常用盐酸、氢氧化钠,
响; (2)水解反应往往引起药物溶液的pH降低; (3)水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8
酯类药物的水解
酯类药物是典型的具有较大水解性的药物,一般情况下,其水解 速度大于酰胺化合物,从结构上看,酯类中无机酸酯和低级脂肪
酸酯更易于水解。有机酯类药物(RCOOR’)的水解速度在结构上 取决于基团R和R’的电子效应(吸电子基团使C的正电荷增加而加 速水解;反之O则抑制水解)和空间效应。 O
13
2.广义酸碱催化: 常用的缓冲剂如醋酸盐、磷酸盐、枸橼酸盐、硼酸盐均为广义酸碱。
缓冲体系中HPO42-对青霉素G钾盐有催化作用。 措施: o 3.溶剂的极性影响
根据公式logk = logk∞- k′Z AZ B /ε
k—反应速度常数;ZAZB—离子或药物所带电荷;ε—溶剂介电常数;k∞—溶剂ε趋于∞时的反 应速度常数;k’—常数(给定系统,固定温度)
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名词解释:
n 有效期:系指一段时间内,市售包装药品在规 定的贮存条件下放置,药品的质量仍符合注册 质量标准。
n 批次:指按相同的生产工艺在一次生产过程中 生产的一定数量的原料药或制剂,其药品质量 具有均一性。
n 上市包装:上市销售药品的内包装和其他层次 包装的总称。
4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内容
n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
第一节 概 述
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意义
Ø 药物及药物制剂是一种特殊商品。 Ø 稳定性是用药安全的有效保证。 Ø 稳定性问题贯穿药物制剂研发、生产、及使用的全
过程。
安全性角度:(疗效下降,毒性及不良反应增加) : 经济角度:药物不稳定,产品不稳定,则不是药品;
3
第一节 概 述
⑵聚合(polymerization):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分子。 氨苄青霉素、甲醛、塞替派
3.脱羧 普鲁卡因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也可慢慢脱羧生成苯胺,苯胺在光照下氧化 生成有色物质,所以注射液会变黄。
12
第三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处方因素
1.pH值影响(液体制剂)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在H+、OH-的影响下,β—内酰胺环裂环。 常用冻干粉针,临用前配制注射液
10
二、氧化反应
⑴酚类药物 有酚羟基,如: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 酸钠
⑵烯醇类: Ho OH
CH
CH2 O H O
O H 氧化 O
-2 H
OH
O
2H
CH
CH2 O H O
O 水解
H OH O
O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R C OR
H OH
RC
OH+ R OH
O N
O
COC2H5 O
COC2H5 O
H HC
H
COC2H5 O
(1)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2)苯甲酸乙酯
(3)对甲基苯甲酸乙酯
水解速度:(1)>(2)>(3)
9
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氯霉素(平面结构) 在pH7以下主要是酰胺水解。在pH 2-7范围内,pH对水 解速率影响不大。在pH6 最稳定。当pH<2或pH>8使水解速度加快。水溶液 对光敏感。
适用于离子与带电荷药物之间的反应
溶剂对稳定性的影响复杂,不能笼统地采用改变溶剂介电常数或极性 的方法去降低药物的水解速度。
措施:
4.离子强度影响(催化反应) 离子强度与药物降解速度符合公式
lgk = lgk0 + 1.02 Z AZ B μ 当 Z AZ B=0(中性药物)时,离子强度μ↗ ,k不变。 5.表面活性剂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