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 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 鼓舞。
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是曲解诗意,除 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 由表及里)这个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 “知人 论世” 。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 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 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 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④ 生 活 杂 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
是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 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 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 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 原意,推陈出新。)
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
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 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 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 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
恬淡、闲适等。
三、读出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 法?
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 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 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
四、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例1、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 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 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 “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
(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 “商女”。你认为呢? 泊秦淮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 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 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 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例1、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
例2、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思考:标题中的“酬”“九日”“见怀”如何理解? 例3、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思考: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例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 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4分)
读出诗歌主旨
小结
为何写?
读诗:读出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怎样写?
写什么?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即是从内容、形式二方面入手
分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关键步骤
标题
注释 意象 尾句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字、词表层义、修辞义、 语境义) 意象(形象)承载的作者思想情感
快乐生活,快乐学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重点:鉴赏诗歌主旨(思想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 寄情山水 惜春悲秋 思乡念亲 建功报国 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 思乡怀人 相知相思 ………… 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 登高览胜 长亭送别 别恨离愁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 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 情。(言之成理即可)
例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 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 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 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 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 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 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 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 典故,深入理解诗意。细心看下面两诗的注释。
例1、全国I卷《江间作四首》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例2、全国II卷《春日即事》
A,“是日”应理解为“这天”指重阳节,突然 觉察到时间飞逝,一年又将过去。 肝胆:爱国之心,忠肝义胆。阅:见证,看到。
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例1、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 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 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 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 喜悦和悠闲之情。
②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建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功 如:杜甫《兵车行》 报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国
如:屈原《涉江》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1、羁旅愁思
③ 思 乡 怀 人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
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表 达 边 关 戍 卒 的 思 乡 之 情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 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 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 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 如: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 活 头· 明月几时有》 杂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感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4、青春易逝的伤感
1、依依不舍的留念
⑤ 长 亭 送 别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主旨)
小 结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 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 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 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 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叹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 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 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课堂活动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和表达的特 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 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 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 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