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活动】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活动二: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活动三:________(2)【整理材料】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孙康映雪②曲高和寡③车胤囊萤④岳母刺字⑤宋濂抄书⑥诸葛亮出山(3)【学习榜样】长沙理工大学90后研究生邹勇松,每天透析4次却捧出6项发明,荣登2018年6月中国好人榜。
校园小记者想邀请他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假设安排你给他打电话联系活动事宜,你应该怎么说?【答案】(1)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2)②⑥(3)邹哥哥,你好!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你自强不息,荣登中国好人榜,让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想邀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请问你什么时候方便呢?【解析】【分析】(1)设计活动项目,一要围绕活动主题“君子自强不息”,二要切实可行。
题目已经给出了“手抄报比赛”和“演讲比赛”的活动,再设计一个类似的活动即可。
如征文比赛、故事会等皆可。
(2)“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诸葛亮出山”体现的是士为知己者死,这两项不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3)首先写出称呼、问候语、接着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评价对方事迹、提出请求。
注意语气要委婉,语言要得体。
故答案为:⑴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⑵ ②⑥⑶邹哥哥,你好!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你自强不息,荣登中国好人榜,让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想邀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请问你什么时候方便呢?【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活动注意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2.陈奶奶的女儿从外地给她寄了药,但她不识字无法看说明书。
下面是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陈奶奶,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 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答案】陈奶奶,这是吃高血压的药,每天早上服用两片。
【解析】【分析】阅读【用法用量】与【规格】可知,陈奶奶每次最好吃两片药,服药时间为每天早上,次数为每天一次。
故答案为:陈奶奶,这是吃高血压的药,每天早上服用两片。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从所给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看说明书中对成人用药剂量、服药时间、注意事项是怎么推荐介绍的,然后用自己觉得有礼貌的话对陈奶奶说明即可。
3.根据材料中李明同学体育模拟考试成绩,帮他制定一份30分钟课外活动和周末的中考体育训练计划。
③13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目标:保持1000米和游泳成绩,提升立定跳远和排球垫球成绩,争取体育中考满分。
安排:①每天热身运动五分钟,排球垫球练习五分钟,立定跳远训练五分钟,慢跑十分钟,放松五分钟。
②周末练习游泳半小时。
③每周一进行1000米、立定跳远、排球垫球三个项目模拟测试;请体育老师指正训练方法。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要依据图表材料的信息,帮李明同学制定一份30分钟课外活动和周末的中考体育训练计划。
首先要阅读表格,从表格内容来看,李明同学的“1000米跑”和“游泳”两项成绩已经达标,不必刻意加强训练,只要保持即可。
而“立定跳远”和“排球垫球”还未到达满分,需要有意地强化训练。
据此,从要实现目标、具体活动安排来拟写育训练计划。
作答时,注意安排活动的合理性,注意活动的时间和要求。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目标:保持1000米和游泳成绩,提升立定跳远和排球垫球成绩,争取体育中考满分。
安排:①每天热身运动五分钟,排球垫球练习五分钟,立定跳远训练五分钟,慢跑十分钟,放松五分钟。
②周末练习游泳半小时。
③每周一进行1000米、立定跳远、排球垫球三个项目模拟测试;请体育老师指正训练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这类题将原来单一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4.请阅读下面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功能。
(不超过40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案】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写的是读经典作品的原因,吟诵诗句,这是对对经典之美的体悟;作为一个中国人,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组织语言压缩整理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①认真阅读全段,标出句子个数;②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删掉细枝末节的句子;③对主要的句子压缩主干,找出每句的关键词或关键短语;④整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________,________;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答案】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欣赏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解析】【分析】本题题干所提供的句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两句每句七个字,所以要求我们在仿句时要做到句式相同,字数尽量一样,比喻恰当,表意清楚,即可。
故答案为: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欣赏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解答此题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完成仿句。
仿写本句要采用比喻的修辞。
6.学校近期举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专家为同学们介绍云锦。
请你围绕世界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设计一个与“云锦”有关的实践活动,并简述设计理念。
【答案】要求紧扣“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以及“实践”活动。
示例:用电脑软件设计并保存云锦图案;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制作各种含有云锦元素的文创产品;为南京云锦写宣传语,宣传南京云锦。
理由: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向大众普及云锦的知识等。
【解析】【分析】活动方案的主题“博物馆进校园”(“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已经给定,并给出了设计范围,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与范围设计实践活动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自拟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
理由要仅仅围绕所拟定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及意义来谈。
如用电脑软件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
理由为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等。
故答案为:要求紧扣“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以及“实践”活动。
示例:用电脑软件设计并保存云锦图案;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制作各种含有云锦元素的文创产品;为南京云锦写宣传语,宣传南京云锦。
理由: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向大众普及云锦的知识等。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要读懂题干要求,围绕活动主题与限制范围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
理由要围绕自己的设计来讲,要合情合理。
7.“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24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24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 - 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24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答案】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将这24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24节气深入人心;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从个人角度看,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