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安全之事故危害与常见的伤害事故

职业安全之事故危害与常见的伤害事故

前言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是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有不断提升全民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才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

为普及安全知识生产,引导广大市民和企业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我们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及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编写了这本图文并茂、内容精炼、通俗易懂的《安全知识手册》。

该手册内容大体可分为事故危害及事故预防,事故报警、逃生和应急救护、生产安全基础知识,整本《手册》内容详实,形式活泼,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警示性、指导为一体,是面向广大用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广大一线职工日常工作、学习的必备手册之一。

目录第一章事故危害与事故预防第一节事故危害与常见的伤害事故 (1)第二节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 (2)第三节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 (3)第二章事故报警、逃生和应急救护第一节事故报告和报警 (5)第二节逃生 (7)第三节救护 (13)第三章生产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建筑施工作业安全 (21)第一章事故危害与事故预防第一节事故危害与常见的伤害事故一、事故危害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违背人的意愿的情况,迫使原来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劳动过程中是指在生产区域(岗位)和在工作时间中,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之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包括轻伤、重伤、死亡)伤害和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事故是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大量进入人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且需要进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

事故的危害包括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造成生产经营活动停滞,严重的造成社会不稳定等重大社会影响。

二、常见的伤害事故1、按伤害的种类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火灾、触电(包括雷击)等20种。

2、按伤害的程度分为:轻伤事故,指受伤害或中毒者暂时性失去工作能力和生理功能;重伤事故,指受伤者永久性部分或全部丧失工作生理功能,如受伤者的肢体和某些器官不可逆丧失的事故;死亡事故,指受害者立即或受重伤后在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第二节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实效。

包括拆除安全装置,让安全装置失效,人为调整让安全装置失去作用;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包括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而用手直接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4、物体存放不当。

包括工具、材料、产品、半成品、不按类别、不按规定的位置、场所存放;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包括未经安全管理人员允许就进入警示危险信号及标志牌指示的危险区域等;6、攀、坐不安全位置。

如攀、坐在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高处及可移动部位等;7、在起吊物、危险悬挂物下作业、停留、休息,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无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8、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工作;9、工作中,作业人员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如酒后作业,带病作业,疲劳作业,带情绪作业等;10、在必须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和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如未戴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绝缘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护具,未佩带安全带;11、不安全装束。

如在有外露旋转部件的设备旁作业,长头发不戴工作帽,操纵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第三节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二、按事故预防对策采用的事故预防方法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3.减弱:采取减轻危险危害因素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4.隔离: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第二章事故报警、逃生和应急救护第一节事故报告和报警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刻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本单位负责人视事故严重程度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二、生产安全事故受伤人员急救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受伤人员除了本单位紧急抢救外,应迅速拨“120”电话请求急救中心(站)进行急救。

打电话时不要慌乱,要清楚告知事故所在企业、地点目前受伤情况(包括伤情、部位、受伤人数等)。

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拨“119”火警电话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立刻拨打“119”电话,应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点及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报警后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为消防车指引去火场道路。

四、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拨打“122”电话报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除了应紧急抢救伤员和财产外,要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拨打“122”电话报警,讲清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主要情况和造成的后果。

如有人员伤亡,同时拨打“120”电话。

五、危急时刻拨打“110”报警电话“110”报警服务台,以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为宗旨,除负责受理刑事,治安案件外,还接受群众突遇的,个人无力解决的紧急危难救助。

1.遇有下列情况拨打“110”报警电话:(1)正在发生杀人、抢劫、绑架、强暴、伤害、盗窃、贩毒等刑事案件时;(2)正在发生扰乱商店、市场、车站、体育、文化娱乐场所的公共秩序,发现聚众赌博、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结伙斗殴等治安案件时;(3)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时;(4)水、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破坏了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机关先期紧急处置时;(5)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情况,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时;(6)突遇危险无力解决时,如老人、孩子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需要公安机关在一定范围内查找时;(7)要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时。

2.电话报警有三项注意事项:(1)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紧时间报警,越快越好;任何有电话的单位、个人及公用电话都应为报警人提供方便。

(2)报警时要按民警的提示讲清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现场的原始状态如何,有无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携带物品以及逃跑方向等;打“110”还要提供报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联系方式。

(3)没有特殊情况,报警人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

要注意保护案发现场,除了营救伤员,不要让任何人进入。

第二节逃生一、火灾现场逃生要决1、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地的建筑物的机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入指掌,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方法。

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头无路了。

注: 事前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2、第二决:熟悉环境,记住出口当你处在生疏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警示: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3.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这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

4.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火灾。

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5.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的办法。

6.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7、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

为了防止为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中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办法。

穿过烟火封锁区,应佩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为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要好。

8、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

除可以利用楼梯,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脱险。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

因此,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9、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等建筑内一般都没有高层缓降器或求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