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计算骨架断面惯性矩时的表格算法断面形式构件 名称 构件面积a (cm 2)构件形心距参考轴距离(cm ) ay ay 2构件对其形心的惯性矩i (cm 4) 带板 腹板 面板 … … … … … … … … … … … … / … /ABC水平构件对其形心的惯性矩可以不计。
断面中和轴离参考轴距离 ε=B/A(cm)断面对中和轴的惯性矩 I=C-εB(cm 4)最小断面模数 W min =I/y*max (cm 3)第二章单跨梁的弯曲理论一.初参数法1.用初参数法求两端自由支持在刚性支座上,受均布载荷的梁的挠曲线。
2.用初参数法图2所示受集中力作用的单跨梁的挠曲线方程式。
梁的左端为弹性固定,柔性系数为α=l/(3EI)。
梁的右端为弹性支座,柔性系数为A=l3/(48EI)。
3.两端刚性固定的梁,不受外荷重,当其右支座发生位移△时,求其挠曲线与断面弯矩与剪力。
4用初参数法求图中单跨梁的挠曲线方程式。
5. 图中的双跨梁,试用初参数法解之,求出挠曲线方程式,设弹性支座的柔性系数为A=l3/(3EI)。
6.考虑剪切影响,试导出图中梁的挠曲线方程式及两端的弯矩及剪力,并将结果推广到梁左端与右端分别有位移△i,θi及△j,θj时的情况。
梁的长度为l,断面惯性矩为I,有效抗剪面积为A s。
7. 如图所示变断面梁,用初参数法解之。
图中P=q l,求出挠曲线方程式及P力作用点处的挠度和转角。
8.用初参数法求图所示单跨梁的挠曲线方程式,转角方程式,弯矩方程式,剪力方程式。
推导中可令a=αEI/l (1)求出当α→∞时梁两瑞的转角,进行分析讨论。
(2)求出当α→0时梁左端的转角、弯矩及梁右端的转角,进行分析讨论。
a二.利用弯曲要素表进行计算1.利用弯曲要素表进行计算(1)计算图a中两端刚性固定梁的弯曲要素/(3EI)(2)求图b所示悬臂梁自由端点的挠度和转角。
α=l(3)求图c所示梁的左端弯矩和右端支反力。
/(6EI)已知EI,l,p=q l,m=q l2,α=l/(3EI), A=l33.求图中梁的中点挠度、端点转角并画出梁的弯矩图、剪力图。
梁上所受的外力为集中外弯矩及集中力P,并已知集中力P,m=0.2P l。
4.计算图中梁的中点挠度,右端转角并画出梁的弯矩,剪力图。
P=Q/35.计算图中一端弹性固定,另一端弹性支座梁的中点挠度、端点转角并画弯矩、剪力图。
已知α=l/(3EI), A=l3/(48EI)6. 利用弯曲要素表计算出中梁的中点挠度与端点转角,并画出弯矩图及剪力图。
梁长度为l,断面惯性矩为I,A1=0.05l3/(EI),A2=0.02l3/(EI)7.利用梁的弯曲要素表计算图中梁的中点挠度并画弯矩图与剪力图。
已知P=q l。
梁的断面惯性矩为I。
/(6EI)8.计算梁的固端弯矩,并画出弯矩图,剪力图。
α=lP2、集中弯矩m2视为作用在该梁的左、右端点,写到边界条件中去。
试按此要求写出该梁的边界条件。
2.写出所示结构边界条件3. 写出所示结构边界条件四.其它图所示梁ABC在c点处有装配位差δ=l3/(EI),试用下面的两种方法求此梁在C点强行装配后产生的梁的内力并画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1)初参数法,(2)利用梁的弯曲要素表。
第三章 杆件的扭转理论一.开口型断面扭转惯性矩二.闭口型断面扭转惯性矩三.闭口型断面和开口型断面抗扭转惯性矩比较。
设有两根同样长度的直杆,两端受扭矩发生自由扭转,一扦为闭口断面,另一杆为开口断面,如图(a )(b )所示。
已知。
a=40cm, t-2cm 。
问此两杆在相同的扭矩作用下扭角相差多少倍?四.多闭室断面自由扭转时的扭转惯性矩。
1.试计算图中所示三闭室薄壁断面的扭转惯性矩。
假定壁厚t 为常数。
2图所示为一简化的双体船断面,假设断面中板厚全为t,试求此断面的抗扭惯性矩。
第四章力法一.用三弯矩方程解刚性支座上的梁。
1.图4.2为某拖轮半平衡舵的计算简图,A,B,C为轴承,试计算轴承A,B所受的力.断面惯性矩I为常数。
2.在槽型舱壁的局部强度计算中,可在槽型舱壁中取出如图所示的折曲连续梁,试用力法推导出此连续梁支座断面处的弯矩值计算公式。
推导时令a/b=k。
3.图为某渔轮的甲板简图,因舱口角有支柱,故甲板纵衔可化为具有中间支座的连续梁。
已知甲板所受的分布荷重强度为q,纵桁跨长l,其中l1=l/3,I1=4I,试计算此甲板纵衍,画出其弯矩图与剪力图。
二.利用五弯矩方程组解支承在弹性支座上的梁。
1.图所示梁,已知l12=l23=l/2,梁的断面惯性矩为I。
3点处有一弹性支座。
现欲使3点处梁断面上的弯矩为零,试计算?出弹性支座的柔性系数A应该为多少1三.解简单刚架1.用力法求解图中之简单刚架,设各杆之长度均为l0,断面惯性矩均为I,并已知P=0.8q0l0,,m= q0l02/15,A= A=l03/(6EI)。
四.弹性支座与弹性固定端的实际概念1.将图结构中的无载梁化为有载梁的弹性支座或弹性固定端,求出相应的柔性系数A及α,设各杆的长度及断面惯性矩均为l及I。
对于图(a),(b)中的结构,证明弹性固定端刚度系数为杆0-1及1-3单独作用时的刚性系数之和。
2.试将图所示杆系结构简化为连续梁1-3-4,并作出梁1-3-4的弯矩图(只考虑弯曲变形)。
已知l 01=l ,l12=l /2,l 13=2l ,l 36=l , l 34=l , l 53=l /2.各杆的抗弯别度均为EI 。
集中弯矩m=3P l 。
3.图为一空间结构,梁0-3受到两个中间刚架的支持。
已知刚架中杆件的断面惯性矩为7I,梁0-3的断面惯性为I,l01 =l12 =l23 =l,A0=l3/(28EI)。
试将0-3化为具有中间弹性支座的连续梁后求解,求出梁1点和2.点的挠度。
五.一根交叉构件板架的计算设有一板架如图,试分别求出主向梁在不同边界条件及载荷时,交叉构件—弹性基础梁的计算图形。
计算出弹性基础梁的弹性基础刚性系数以及外载荷的大小。
(a)主向梁两端为自由支持,板架.上受均布荷重qa。
(b)主向梁两端为刚性固定,板架上载荷沿主向梁为梯形分布,沿交叉构件为均布。
(c)主向梁两端刚性固定,板架x=4a及x=8a的主向梁中点受到集中力P。
(d)主向梁两端刚性固定,板架x=4a及x=8a的主向梁中点受到两个集中力P。
(e)主向梁两端刚性固定,受三角形分布的荷重,并在x=6a的主向梁上还受有集中力P的作用。
(f)主向梁两端自由支持,在梁左端受到集中力矩m的作用。
(g)情况同(a),但x=6a 的主向梁的断面惯性矩为2i六.补充题目图所示连续梁,已知中间支座2处限定位移△= P l 3/(96EI),柔性系数α=l /(8EI), A=l 3/(12EI),各杆EI 为常数, l 12 =l 23=l /2,试求此梁在P 力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五章位移法一.位移法的连续梁1.试用位移法求解图1中单跨梁。
已知α=l/(6EI),P=2q l/3.画出此梁的弯矩图。
2.用位移法解图(a).(b)中的单跨梁,求出梁端的弯矩。
已知:图(a)中α=l/(4EI),图(b)中A=l3/(6EI)(a)(b)3. 试用位移法求解图所示等断面双跨梁。
画出弯矩图。
已知P=q0l4. 图中之双跨梁,如用位移法解有几个未知数?列出求解这些未知数所需的方程式。
/(2EI)已知:P二q l/2, ,m=q l2,A=l3二.求解刚架结构1.用位移法解图中刚架。
设各杆的长度及断面惯性矩均为l,I。
画出弯矩图。
2.图中刚架,各杆长度及断面惯性矩均为l及I。
,Q1=1.2q o l,Q2=1.5q0l,P=0.5q0l,α=l/(4EI)(1)用位移法求解时有几个未知数?列出求解必须之方程式(整理成正则方程式形式,不必解出)。
(2)若已解得,试求出杆1-2的中点挠度,并画出杆1-2的弯矩图。
3. 试用位移法求解图中的复杂刚架,画出受载杆2-3及3-5的弯矩图。
已知各杆长度均为l,断面惯性矩均为I,P= 4q l。
4.图所示的平面刚架,各杆的长度及断面惯性矩均为l及I。
已知m=q l2,弹性支座的柔性系数A=l3/(24EI),试用位移法解之。
求出杆2-4两端的弯矩及剪力。
5.图所示平面刚架,各杆的长度及断面惯性矩均为l及I。
已知弹性支座柔性系数A=l3/(12EI),试用位移法解之(列出位移法正则方程式,不必解出)。
6.试用位移法解图所示可动节点刚架,图中两杆的刚度及长度均分别为EI,l。
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7. 试用位移法解图所示两刚架。
画出弯矩图并进行比较。
三.简单板架的计算1.将图的梁3-4化为梁0-1-2的中间弹性支座后,列出求解梁0-1-2的位移法方程式组。
已知l01 =l31 =l14 =l,l12=2l,断面惯性矩均为I。
2.用位移法求解图所示交叉梁系结构、要求:(1)画出坐标系,(2)确定未知位移;(3)列出平衡方程式(不必求解)。
3. 用位移法解图中的交叉梁系,两杆的长度及断面惯性矩均为l及I,弹性支座的柔性系数A=l3/(6EI)求出节点2的挠度及转角,计算时杆件的扭转刚度忽略不计。
第六章能量法一.杆件应变能的计算及能量法的有关定理的应用1.应变能计算(1)计算图中结构体系中的应变能,不考虑剪力的影响。
(2)图中桁架结构,受集中力P作用而变形。
设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σ=βε1/2。
试求出此结构的应变能及余能。
已知两杆长度均为l,断面面积均为A。
2.用应变能原理求梁在端点发生位移v i、θi及v j、θj时梁端的弯矩与剪力。
位移及剪矩、剪力的方向如图。
3.用位能驻值原理解图中静不定桁架4.如图所示等截面圆环,在B处有一间隙△,试问需加多大的一对力P才能是间隙△密合?5.用最小功原理求图中1点处的挠度及固定断面的弯矩。
不计剪力。
A=r3/(4EI)6. 用最小功原理求图中的梁,以中间弹性支座的支反力为未知数,算出梁中点的挠度。
A=l3/(EI)7.如图之等断面圆环,在集中力与均匀分布的剪力作用下平衡,试用最小功原理解之(计算时可取P作用点断面的内力为未知数)。
8.设有一两端有轴力的直杆,杆长为l,断面积为A。
试用单位位侈法求出两端轴力与位移间的关系为二.李兹法1.用李兹法求图中变断面梁的中点挠度。
已知P=q0l,A=l3/(3EI)。
计算时试取挠曲线函数v(x)=a1(l-x)2。
2.用李兹法求解。
3. 用李兹法求解。
A=l3/(2EI)4. 用李兹法求解,挠曲线函数试取v(x)=ax3(l-x)。
第七章矩阵法1.如用有限元法求解图示连续梁A-B段跨中处的挠度,在图上标出可能的节点划分。
l/4 l/4 l/22.计算图中的双跨梁。
列出总刚度方程,并进行约束处理。
3.用矩阵法写出图所示连续梁单元①,②的单元刚度矩阵,建立总刚度方程,并进行约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