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抢救制度一、病室内必须备有齐全的抢救器材、仪器、药品等,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

二、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器材完备适用,各种抢救用物配套完整,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三、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排列次序。

四、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抢救人员人人必须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抢救仪器器材、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五、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医师未到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输氧、吸痰、测量血压,保持输液通畅,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

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六、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所有药品的空安瓿瓶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七、病人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抢救期间,应有专人日夜守护,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均要仔细交接班。

八、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

九、抢救完毕,做好终末料理与消毒,用后物品及药品及时补充,详细登记抢救过程与病人转归情况。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勤沐浴、理发、修剪指甲,进入工作区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及工作鞋,衣着整洁规范,不得将工作服穿至餐厅、会场等公共场所。

二、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进入和离开重症医学科时,均要用肥皂、流水搓洗双手至少15秒钟。

三、凡施行有可能直接接触血液和其他感染性体液的操作,均要戴手套。

不可用手直接取下污染针头。

凡预计在操作时可能有血液、体液溅出,操作者要戴防护眼镜。

四、重症医学科采用空气层流净化,要定期进行效果检测,并根据检测效果及时更换各级过滤材料,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五、治疗室每日用多功能杀菌机照射消毒1次,每次消毒1小时。

细菌培养每月1次。

每季度测试1次紫外线照射强度并登记。

六、重症医学科设感染监测员,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配置各种消毒液均要用量器,各种消毒浸泡方法正确,定期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七、每日用湿式清洁法清洁地面,当有液体、粪便及体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规范处理后再擦拭。

收住高危患者和感染患者时,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各类物体表面。

八、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记明显,消毒物品有消毒日期,无过期物。

九、治疗盘、车每日用消毒水抹洗1次,运送病人的推车每周清洗消毒1次。

十、治疗台及家具每班用消毒液抹1次,地板用消毒液拖抹1次十一、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内水及输氧装置、吸痰盘、吸痰装置。

十二、碘酒、乙醇瓶、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周更换并灭菌2次。

十三、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每周消毒处理2次无污迹。

对实施床单位隔离的患者应固定使用,患者离室后进行终末消毒。

十四、有专用的卫生工具,放固定位置,污物桶、垃圾桶应及时倾倒,每日消毒。

十五、接触病人的物品均要按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处理,污染衣应集中放于指定地点,按时送洗不得在病室内清点。

十六、患者入室后,视病情进行卫生管理,更换病员服。

特殊感染患者,床旁设明显标记,按规定进行隔离。

十七、患者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等应先行消毒处理后方可倾倒。

十八、有传染病人时备隔离衣及泡手消毒液,有隔离标志,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及用品应进行消毒处理,转科死亡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隔离患者的被服单独放入双层黄色口袋并注明“隔离”字样。

十九、病人转出、死亡后做好终末料理,整理床单位。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一、重症医学科病房布局合理,生活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污物处理区等分区明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

重症医学科应符合Ⅱ类环境标准,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二、医护人员应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戴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随访观察并记录。

三、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控制人员流动,对进出重症医学科人员要严格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

四、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住进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不允许探视,特殊情况需入室探视时,应取得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员引进探视患者。

五、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

一次性医疗物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六、病房使用的清洁用具,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1%有效氯浸泡消毒,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

七、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

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监护室感染控制标准。

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存档。

八、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

九、严格掌握进入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分室标准。

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不要住进重症医学科,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所有物品专人专用。

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

患者离室后,要进行床单位及物品的终末消毒。

重症医学科参观制度一、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务科或护理部同意、批准后方能进入重症医学科。

二、进入重症医学科应更换室内拖鞋或穿鞋套,穿隔离衣。

三、参观者注意仪表仪容,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不得干扰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四、参观者进入后,由科主任或护士长集中介绍、讲解。

五、参观人员较多时,应提前预约,分批进入。

六、参观结束后,应将参观人数、参观单位、参观日期以及接待者登记在参观登记本上。

重症医学科查房制度一、护士长负责组织安排重症医学科的护理查房、教学查房。

二、护士长每周组织1次护理查房,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护理问题,进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查房情况要求记录在《护理查房记录》本上。

三、监护组长每日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检查评估值班护士护理计划实施情况及落实效果,并根据患者情况修改护理计划和护嘱。

四、教学组长每周组织1次针对专科疑难病例的教学查房,查房情况按要求记录在《护理查房记录》本上。

五、护士长每周参加科主任查房2次以上,了解专科治疗进展及护理工作的要求。

监护组长及值班护士每日参加主诊医师查房,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及治疗方案。

六、各级护理人员应将参加和组织查房的情况记录在《学分考核手册》上,同时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资质考核的依据。

重症医学科毒麻药品管理制度一、病室应设置毒麻药品专厨、专屉加锁进行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按需要固定基数,动用后打印二联单,由医师开出处方,向药房领回。

二、领用时应有专用领药登记和专用处方,禁止用批条领取,接交班应认真按数清点。

三、定时清点并检查药品质量,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等现象,不得使用,所有安瓿药必须有原装盒保存。

四、毒麻药品除设有交接班本外,还须有使用登记本,用后登记并保留安瓿备查,如有剩余药液,须经第二人核实后方可丢弃。

五、调配毒麻药品时,剂量要准确,尽量做到相互核对,禁止估量配药。

六、用毒麻药品时应单独处方开写,并用药品全称,一律不得缩写,一次处方总量不得超过一日极量,其一次量不得超过常用剂量,超量使用时,必须由处方医师另行签字,以示负责。

七、此类药品无瓶签或瓶签模糊不清发生怀疑时需进行分析鉴定,无误后才能使用,数量少不值得分析时,按规定报废销毁。

八、此药品处方每日应分类编号,每月合订一本,单独保存3年备查。

九、负责毒麻药品的保管人员,调动时需办理交接手续方可调离,若有数量差错,必须认真查清,根据情况给予妥善处理。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一、重症医学科病房布局合理,生活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污物处理区等分区明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

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平方米)。

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

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用机械通风,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二、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

工作时应着专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内鞋(换鞋)、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

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装。

三、对进出重症医学科人员要严格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住进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不允许探视,特殊情况需入室探视时,应取的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员引进探视患者。

四、严格掌握进入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分室标准,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

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所有使用的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

五、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戴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随访观察并记录。

六、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

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

七、进行动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

八、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

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

患者转出或出院后,应清洗消毒后再转为他用。

九、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

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监护室感染控制标准。

十、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不要住进重症医学科,确诊或疑似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应按隔离要求进行隔离护理,并应及时上报医疗处和感染管理科。

十一、患者离室后,要进行床单位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病室及物品的终末消毒。

按要求进行卫生学监测,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一、重症医学科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每月组织有关人员专题研究讨论工作1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