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试题

2020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试题

2020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试题一、培优题易错题1.有这样一个数字游戏,将1,2,3,4,5,6,7,8,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在如图所示的九个空格中,要求每一行从左到右的数字逐渐增大,每一列从上到下的数字也逐渐增大.当数字3和4固定在图中所示的位置时,x代表的数字是________,此时按游戏规则填写空格,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________种.【答案】2;6【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x<4且x≠3,则x=2或x=1,∵x前面的数要比x小,∴x=2,∵每一行从左到右、每一列从上到下分别依次增大,∴9只能填在右下角,5只能填右上角或左下角,5之后与之相邻的空格可填6、7、8任意一个,余下的两个数字按从小到大只有一种方法,∴共有2×3=6种结果,故答案为:2,6【分析】根据题意得到x=2或x=1,由每一行从左到右、每一列从上到下分别依次增大,得到x只能=2,9只能填在右下角,5只能填右上角或左下角,得到结果.2.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1)按图示规律填空:图形符号①②③④⑤火柴棒根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6;8;10;12(2)2n+2【解析】【解答】解:(1)填表如下:图形符号①②③④⑤火柴棒根数4681012【分析】(1)由已知的图形中的火柴的根数可知,相邻的图形依次增加两根火柴,所以①火柴根数为4;②火柴根数为6;③火柴根数为8;④火柴根数为10;⑤火柴根数为12;(2)由(1)可得规律:2+2n.3.某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七次行驶纪录如下。

(单位:km)(1)求收工时距A地多远?(2)在第________次纪录时距A地最远。

(3)若每千米耗油0.3升,问共耗油多少升?【答案】(1)解:根据题意列式-4+7-9+8+6-5-2=1km.答:收工时距A地1km,在A的东面(2)五(3)解:根据题意得检修小组走的路程为:|-4|+|+7|+|-9|+8|+|+6|+|-5|+|-2|=41(km)41×0.3=12.3升.答:检修小组工作一天需汽油12.3升【解析】【解答】解:(2)由题意得,第一次距A地|-4|=4千米;第二次距A地-4+7=3千米;第三次距A地|-4+7-9|=6千米;第四次距A地|-4+7-9+8|=2千米;第五次距A地|-4+7-9+8+6|=8千米;第六次距A地|-4+7-9+8+6-5|=3千米;第五次距A地|-4+7-9+8+6-5-2|=1千米;所以在第五次纪录时距A地最远.故答案为:五.【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收工时距A地(-4+7-9+8+6-5-2),正数在东,负数在西;(2)根据题意得到五次距A地最远;(3)根据题意和距离的定义,得到共走了的距离,再求出耗油量.4.某检修小组乘一辆汽车沿东西走向的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走为正,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如下(单位:km):+15,﹣2,+5,﹣1,+10,﹣3,﹣2,+12,+4,﹣5,+6(1)收工时,检修小组在A地的哪一边,距A地多远?(2)若汽车每千米耗油3升,已知汽车出发时油箱里有180升汽油,问收工前是否需要中途加油?若加,应加多少升?若不加,还剩多少升汽油?【答案】(1)解:+15+(-2)+5+(-1)+(-10)+(-3)+(-2)+12+4+(-5)+6 =19(km),答:检修小组在A地东边,距A地19千米(2)解:(+15+|-2|+5+|-1|+|-10|+|-3|+|-2|+12+4+|-5|+6)×3=65×3=195(升),∵195>180,∴收工前需要中途加油,195-180=15(升),答:应加15升.【解析】【分析】(1)先求出这组数的和,如为正则在A的东边,为负则在A的西边,为0则在A处;(2)先求出这组数的绝对值的和与3的乘积,再与180比较,若大于180就需要中途加油,否则不用.5.在甲、乙、丙三缸酒精溶液中,纯酒精的含量分别占、和,已知三缸酒精溶液总量是千克,其中甲缸酒精溶液的量等于乙、丙两缸酒精溶液的总量.三缸溶液混合后,所含纯酒精的百分数将达.那么,丙缸中纯酒精的量是多少千克?【答案】解:设丙缸酒精溶液的重量为千克,则乙缸为千克。

根据纯酒精的量可列方程:所以丙缸中纯酒精的量是:(千克)。

答:丙缸中纯酒精的量是12千克。

【解析】【分析】根据三缸酒精溶液的容量和与倍数关系可知,甲缸共有50千克,乙和丙共有50千克。

等量关系:甲缸纯酒精量+乙缸纯酒精量+丙缸纯酒精量=混合后纯酒精量,先设出未知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丙缸酒精溶液的量,进而求出丙缸中纯酒精的量。

6.、、三瓶盐水的浓度分别为、、,它们混合后得到克浓度为的盐水.如果瓶盐水比瓶盐水多克,那么瓶盐水有多少克?【答案】解:设C瓶盐水有x克,则B瓶盐水为(x+30)克,A瓶盐水为100-(x+x+30)=70-2x克。

(70-2x)×20%+(x+30)×18%+16%x=100×18.8%14-0.4x+0.18x+5.4+0.16x=18.80.06x=19.4-18.8x=0.6÷0.06x=1070-2×10=50(克)答:A瓶盐水有50克。

【解析】【分析】设C瓶盐水有x克,则B瓶盐水为(x+30)克,A瓶盐水为100-(x+x+30)=70-2x克。

等量关系:A瓶中盐的重量+B瓶中盐的重量+C瓶中盐的重量=混合后盐的总重量。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出x的值,进而求出A瓶盐水的重量。

7.一个卖牛奶的人告诉两个小学生:这儿的一个钢桶里盛着水,另一个钢桶里盛着牛奶,由于牛奶乳脂含量过高,必须用水稀释才能饮用.现在我把A桶里的液体倒入B桶,使其中液体的体积翻了一番,然后我又把B桶里的液体倒进A桶,使A桶内的液体体积翻番.最后,我又将A桶中的液体倒进B桶中,使B桶中液体的体积翻番.此时我发现两个桶里盛有同量的液体,而在B桶中,水比牛奶多出1升.现在要问你们,开始时有多少水和牛奶,而在结束时,每个桶里又有多少水和牛奶?【答案】解:假设一开始桶中有液体升,桶中有升.第一次将桶的液体倒入桶后,桶有液体升,桶剩升;第二次将桶的液体倒入桶后,桶有液体升,桶剩升;第三次将桶的液体倒入桶后,桶有液体升,桶剩升.由此时两桶的液体体积相等,得,,.现在还不知道桶中装的是牛奶还是水,可以将稀释牛奶的过程列成下表:桶桶原桶液体:原桶液体原桶液体:原桶液体初始状态第一次桶倒入桶第二次桶倒入桶第三次桶倒入桶由上表看出,最后桶中的液体,原桶液体与原桶液体的比是,而题目中说“水比牛奶多升”,所以原桶中是水,原桶中是牛奶.因为在中,“ ”相当于1升,所以2个单位相当于1升.由此得到,开始时,桶中有升水,桶中有升牛奶;结束时,桶中有3升水和1升牛奶,桶中有升水和升牛奶.【解析】【分析】共操作了3次,假设一开始A桶中有溶液x升,b桶中有y升。

然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出每次操作后溶液的重量,根据第三次操作后两桶溶液质量相等列出等式,化简等式得到x与y的比是11:5。

把稀释牛奶的过程用列表的方法列出来,然后确定前后两个桶中水和牛奶的升数即可。

8.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答案】解:小时排水比1小时进水多,各开3小时后还有的水量:,再开1小时进水管后的水量:,拍完这些水需要:(小时)=54(分),共需要:3×2+1+=(小时)=7小时54分。

答:7小时54分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

【解析】【分析】进水管每小时进水量为,排水管每小时排水量为,这样就可以计算出1小时排水比进水多的分率。

假设两个水管各开了3小时(实际共6小时),用1小时排水比进水多的分率乘3求出排水量,用原有水量减去排水量即可求出剩下的水量。

此时该开进水管了,每小时进水后实际还有剩下的水量加上。

然后开排水管,用此时的水量除以每小时的排水量即可求出剩下的水需要的时间。

然后把总时间相加即可求出刚好排完的时间。

9.一项工程,如果甲先做5天,那么乙接着做20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先做20天,那么乙接着做8天可以完成.如果甲、乙合作,那么多少天可以完成?【答案】解:甲做5天的工作量乙需要4天,乙独做需要:20+4=24(天),甲的工作效率:,合做:(天)。

答:如果甲、乙合作,天可以完成。

【解析】【分析】如图: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甲15天的工作量和乙12天的工作量相等,即甲5天的工作量等于乙4天的工作量。

于是可用“乙工作4天”等量替换题中“甲工作5天”这一条件。

这样这项工程就相当于乙独做需要(20+4)天。

用乙的工作效率乘4再除以5即可求出甲的工作效率,用总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和即可求出合作完成的天数。

10.规定两人轮流做一个工程,要求第一个人先做1个小时,第二个人接着做一个小时,然后再由第一个人做1个小时,然后又由第二个人做1个小时,如此反复,做完为止.如果甲、乙轮流做一个工程需要小时,而乙、甲轮流做同样的工程只需要小时,那乙单独做这个工程需要多少小时?【答案】解:1-0.6=0.4(小时),1-0.8=0.2(小时),甲工作2小时相当于乙1小时的工作量,9.8-5+5÷2=7.3(小时)答:乙单独做这个工程需要7.3小时。

【解析】【分析】两队交替做工程,两种情况下做到最后剩下的工作量是相同的,两次需要的时间不同,是因为一种情况剩下的工作量是甲做的,另一种情况是剩下的工作量是乙做的,也就是,这样求出甲做0.4小时与乙做0.2小时的工作量相等,这样就可以求出两人工作效率的倍数关系。

9.8小时中甲做了5小时,乙做了4.8小时,而甲做的5小时相当于乙2.5小时,所以乙单独做需要4.8+2.5=7.3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