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现化_实例化和个性化_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实现化_实例化和个性化_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2008年第5期第16卷(总63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JT 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 es)No.5,2008Vol.16S UM,No.63收稿日期:2008-08-31作者简介:J.R.马丁(1950-),男,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系主任。

实现化、实例化和个性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J.R.马丁1, 王振华2(1.悉尼大学文学院,澳大利亚悉尼NSW 2006; 2.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

50多年里,首先研究的主要是语言系统层次的实现化关系,后来研究与之互补的实例化关系。

语言系统中包括音系字系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篇语义系统。

这三个系统层次是实现关系,语篇语义由词汇语法实现,词汇语法由音系字系实现。

每个系统都受语域和语类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文本类型,文本就是语域和语类的实例化结果。

但实现化和实例化对个体文本中意识形态和互文性的解读缺乏说服力,急需建构与它们互补的其他层次关系。

本文是在介绍实现化和实例化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层次关系,从而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大语篇研究的理论框架。

除了介绍三种层次关系外,还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三种互补层次关系的可用性。

关键词:实现化;实例化;个性化;互补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8)05-0073-09一、引言语言是造意系统,是意义的/变电站0,充满了意义潜势。

[1]248-270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意义潜势的最佳范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由多种层次关系和互补关系(hierarchies and complementar-ities)构成的理论。

层次关系有三种:实现化(realization)、实例化(instantiation)和个性化(individuation)。

这三种层次关系是研究语言模式(linguistic patterns)的理论资源。

三种层次关系中,实现化关系发展得最为成熟,这是以韩礼德为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50年来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结果。

他们描写的语言层面主要包括音系字系层、词汇-语法层、语篇语义层和语域层、语类层。

实例化关系是指语言或任何语符系统中的意义潜势与语言使用时的实际语言之间的关系。

个性化关系是指意义潜势在社会群组或个体之间的分布。

对实现化的研究已经延续了50年,其理论已趋于成熟。

伴随实现化研究,实例化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对个性化的研究尚未开展。

三个层次关系的研究任务不同,各有重点,因此要全面研究语言系统中的意义潜势,三者之间的互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实现化的基础上讨论实例化和个性化,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三者互补的可行性。

二、实现化实现化指抽象的程度(a scale of abstrac -tion),把一种意义模式记录为另一种意义模式。

实现化层次把语言抽象为音系字系模型、词汇-语法模型和语篇语义模型。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每一个模型又分别是一个系统。

每一个系统的构成成分都是分层次的。

字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系统的层次成分由句子、子句(sub -sentence)、词和字母构成。

音系系统的层次成分由调群、韵步、音节和音素构成。

[2]12字系系统和音系系统是语言的两个表达模式,二者共同实现高于它们的词汇-语法层,也就说词汇语法层的意义由音系字系层记录。

词汇-语法模式的层次成分包括小句、短语或词组、单词和词素。

词汇语法系统又实现比它们高一级的语言系统,即语篇语义层,也就是说,语篇语义层的意义由词汇-语法层记录。

总之,语言系统中这三种层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关系,低一级的层次实现高一级的层次,即音系字系层实现词汇-语法层,词汇-语法层实现语篇语义层。

这种层次关系的实现关系可用图1表示:图1 语言层次关系20世纪80年代,悉尼学派受韩礼德语域(register)思想的影响开始更多地研究社会语境。

语域指因语言运用而导致的语言变体。

换句话说,语言因其功能的不同以及使用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3]16语域有三个变体,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语场指所发生的事,语式指语言活动的媒介或方式,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3]19-23,[4]在语境理论里,韩礼德把语域归于情景语境,把语类归于文化语境。

我们同意韩礼德的语域归属,但对语类我们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对语类的定义是:语类指一个以目的为取向、分阶段实现的社会过程。

[5]503,[6]7-8我们在韩礼德三个层次上加了语类这个层次(如图2)。

语类在实现化模式里是抽象性最强的层次。

要描写意义,不仅从概念的角度描写意义的实现过程,还要从人际的角度描写意义的协商过程,同时还要用谋篇资源描写前两种意义的编织过程。

语类涵盖了这三方面的内容。

这样做,既考虑到了元功能,又考虑到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既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抽象系统,又考虑到了不同的意义模式。

图2 带有语类的语言层次关系语域和语类的作用不同。

语域说明人们在特定文化中互动的潜势,语类决定人们实际互动的方式。

[7]语域用以提议,语类用以处理提议(register pr oposes and genre dispo -ses)。

三、实例化实例化指概括的程度(a scale of general-i zation),涉及人们对静态(inertia)与动态(change)采取的态度,如对所发生的事情是袖手旁观,把握全貌,还是逼近事态,仔细考察,总结归类,还是介于二者之间。

韩礼德把静态和动态类比为气候和天气[8]328,气候相对稳定,天气变化无常。

天气和气候指同样的东西,只不过观察的视角不同结果不同而已。

气候是对天气模式的概括,而天气是气候走势的实际例子。

每种文化都具有概括性的意义潜势。

文化中的语类或语域又有较具体的意义潜势。

文化中的文本种类或文本子集也承载意义潜势,同一类文本里的每个个体文本也有意义潜势。

问题是如何去探索这些意义潜势。

在实例化层次关系的最顶端是具有概括意义潜势742008年第5期J.R.马丁,等 实现化、实例化和个性化的系统,其次是不同的语类和语域。

每种语类和语域都有其不同的文本类型。

每个文本类型又有不同的具体文本,具体文本是某一文本类型中的一个实例。

每一个具体文本又会导致不同的阅读立场。

在实例化层次关系的末端是具有主观性的阅读。

这就是意义潜势的实例化过程。

见图3:图3 实例化关系以评价理论为例。

评价系统[9-10]是整体,系统中具有各种各样的操作子系统。

该系统的实例化过程见表1。

假如我们讨论的是新闻语篇,硬新闻的写作和社论的写作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硬新闻客观,社论主观。

就主观而言,表达主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你可以直言不讳,可以挑衅,也可以耍些花招。

一旦你选择了立场,你对人、事或物的评价将由你的文本体现出来。

至于别人对你的评价的反应我们是完全无法控制的,因为他们的反应是基于他们对你的文本的读解立场。

表1 评价系统的实例化过程1.评价(系统)语言评价的全部潜势(the global potential of language)。

生成评价意义,如激活正面、负面观点,把语势、聚焦分级,协商主体间的立场等。

2.基调(语域)情景变体,或对全部评价性意义生成潜势的二次选择)))主要是对可能出现或共现的不同评价性意义选项的重组。

3.立场(文本类型)文本中评价性选项的二次选择;在特定基调里,为达到特定修辞目的的评价性选项的使用模式,以及作者个性化的建构。

4.评价(实例)文本中评价性选项的实例化。

5.反应(阅读)听/读者是否接受文本中评价性意义,取决于他们主观上决定的阅读立场(readin g position);读者与文本互动的结果能激活他们的态度定位。

所有的层次关系都能实例化。

韩礼德[11]在表2中描写了层次关系与实例化的交叉矩阵。

词汇-语法层、语义层和语境层三个层次形成实现关系。

每个层次首先被系统实例化:词汇-语法层被语法系统实例化,语义层被语义系统实例化,语境层被文化系统实例化。

在中间的三个纵矩阵中,第一个纵矩阵里的系统分别被次系统化后形成实例类型:文化系统被次系统化为情景而形成情景类型,语义系统被次系统化为语域而形成文本类型,语法系统被次系统化为语域而形成文本类型。

最后三个纵矩阵分别是实例化的结果,情景类型的实例化结果是不同的情景,语义文本类型实例化的结果是具有不同意义的文本,语法文本类型实例化的结果是具有不同措辞的文本。

表2 实例化/层次化矩阵(Halliday [2005]2007c:245)四、个性化个性化(individuation)指特定文化的意义总库(简称/文化意库0,the reservoir of mean -ings of a culture)与特定个体所能调动的全部技能(repertoir e,个体意库)之间的关联。

个性化是有关编码取向的研究。

R #哈桑及其同事对学龄前儿童的性别与社交活动的研究对此有特殊贡献。

在整个编码的过程中,语类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个性化研究涉及对意识形态和主体间性的研究。

个性化的层级模式是,文化意库处于顶端,个体意库处于底部,二者相互作用。

二者之间从上到下依次为系统、编码取向、圈子关系、个体。

一个人在文化系统中互动,互动时选择意义的编码取向,选择自己圈子和个体,如图4。

7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图4文化意库与个体意库关系图要整合三个层次关系,首先要牢记实现化层次关系中的每一层都可以实例化为文本。

其次要牢记实现化层次关系中的每一层都与个性化有关,并以不同的方式分布。

就音系层而言,假如你、我、他三个中国人的专业都是英语,你的英语口音可能是美国口音,我的可能是澳大利亚口音,他的可能是英国口音。

尽管我们说的都是英语(音系系统),但我们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结果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口音(实例化过程;文本集)。

另外,我们在说英语的过程又具有各自的口音特点(个性化过程;个体文本)。

三种层次关系与意义发生学(semogene-sis)的三个时间维度有关。

意义发生学的三个维度是,个体语言发生(ontogenesis)、群体语言发生(phylogenesis)和语言发生(logogenesis)。

个体语言发生揭示意义的发展(development),是个体语言使用者的历史。

个体语言的意义发展过程是从成长到成熟,然后走向衰老、腐朽,直至死亡。

群体语言发生演绎语言系统的历史,是意义的进化(evolution)。

语言发生指意义的展开方式,即意义以个性化的进程方式展开。

(H alliday[1997]2007:250)群体语言发生形成文化意库,个体语言发生形成个体意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