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三市三模)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
此外,各地都发现有很多的骨针,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答案】B【解析】“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各地都发现有很多的骨针”表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B项正确。
原始社会末期,纺织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A项错误;C、D两项由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得出,排除。
2.(2019江苏无锡一模)《诗经·大田》载:“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A.礼乐宗法制崩溃B.井田制尚存C.土地私有制确立D.分封制瓦解【答案】B【解析】“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说明当时出现了私田,但占主体的仍然是公田(井田),故B 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宗法制和分封制,故A、D两项错误。
3.(2019江苏南京三模)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 )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该图反映的耕作技术是汉武帝时的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在同时同地的条件下,通过垄沟互换的办法,实现了土地的轮番利用与休闲的原则,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B项正确。
代田法是土地耕作方法不是灌溉技术,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C项错误;汉代的播种技术是耧车,故D项错误。
4.(2019江苏扬州期中调研)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B,①描述的是徽商,出现于明清时期;②描述的是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③描述的是灌钢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④描述的是“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
故B项符合题意。
5.(2019江苏常州期末)唐后期,孟简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
《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表明当时(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在江南地区改进灌溉体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此地区粮食产量生产不断增长,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B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6.(2019江苏四市一模)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
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绘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答案】B【解析】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但材料主旨与此无关,A项排除;材料中“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说明当时人们注意到了产品的销售策略问题,使用了广告,还在产品上标价等,B项正确;“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表明该窑为私营手工业,因为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C项错误;“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表明该窑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但不能说明其产品主要销往海外,D项错误。
7.(2019江苏盐城期中调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①水排出现在东汉,②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③粉彩瓷器出现在明清时期,④素纱衤单衣出现在西汉,因此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C项符合题意。
8.(2019江苏四市一模)《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B【解析】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官营的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B正确。
A不符合材料中“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2019江苏苏州一模)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解析】D 汉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征调优秀工匠,采用大作坊生产,产品质量好,效率高,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出资,成本高(不计成本),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供皇室和贵族使用,不投放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中“六位不同工种工匠”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七位监督人员”说明其由官府掌控,故D项正确。
10.(2019江苏南京三模)清朝学者陈作霖的《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
机户领机,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
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
”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材料中“机户领机,谓之代料”“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道程序环环相扣,说明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南京丝织业的社会分工情况,并不能说明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
11.(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由此可见草市( )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答案】C【解析】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往往出现于交通发达的地区,草市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 正确。
12.(2019江苏三市三模)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常税各物,令有司件析揭榜,颁行天下。
”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鬻于市者,勿得收算。
”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民生问题。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材料中“不得收其算”“勿得收算”说明政府放宽税收政策,推行便民惠民政策,故D项正确。
13.(2019江苏南通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臣请方开洋之利。
我中国人若贩吕宋,何乔远《请开海事疏》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
……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张燮《东西洋考》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
”“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李廷机《李文节集》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
”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银钱”反映出晚明时期白银从吕宋等地流入中国,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禁止”;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殖民者的情况,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
14.(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清乾隆年间的《苏州碑刻》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这说明当时会馆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商人停宿场所②商品储运场所③商人贸易场所④政治诉求场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会馆是明清时期统一地域商人群体居住的地方,主要是从事住宿、储藏货物以及贸易的场所,但并不是政治诉求的场所,排除④,C符合题意。
15.(2019江苏淮安期中)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时间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商致富的商人们总是把钱投资到其他非商业领域,这说明了从事商业并非这些人最初的根本动机,只是他们之后转向科举、农业的手段,A正确。
根本目标是通过科举做官,B错误。
材料未体现“崇商”的观念,C错误。
在当时制度下,商人是可以参加科举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2分)16.(2019江苏南通一模)明初,朝贡贸易政策日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于明朝中后期瓦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
入贡时还可以“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在这种朝贡贸易体制下,首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
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发展,此后朝贡贸易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