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用(接装纸)包装材料工序规程控制手册1、目的为响应湖北中烟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多点生产的均质化水平,提升烟用(接装纸)包装材料的质量保障体系,重控制、强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质量前移管理,约定规范的质量标准及关键工序控制要领,提升多点生产的质量保障。
2、编制原则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客户标准及企业内标准,制定烟用(接装纸)包装材料通用质量标准。
本着共同发展战略合作,以关键工序生产过程及品控要点,编制湖北中烟“烟用(接装纸)包装材料工序规程控制手册”,确保符合采购标准要求。
3、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服务于湖北中烟烟用(接装纸)包装材料印刷品的加工企业在关键工序生产过程中的指导控制。
4、质量标准4.1 标准管理与控制(各企业的内部标准如何管理客户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流程和控制标准)4.1.1标准的管理:各加工企业根据客户标准转换成各企业内部标准,并由企业的专业技术部门转换制定,经审核批准后下发至与生产相关部门,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指导标准。
客户标准作为一级标准由技术部门存档,技术部门转化的企业内部指导标准为二级标准,除本部门存档外,分发给生产、品质等相关部门,作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的指导标准。
技术部门标准发放必须做好签收记录。
企业标准是根据客户加工要求的标准和文件,结合产品工艺进行标准的转化,制定企业内部标准指导生产作业。
企业制定的标准文件有:《产品工艺单》、标准样(包括生产工序指导标准样和产成品的验收标准样等)。
产品工艺单:描述产品标准信息。
即:产品名称、承印主要原辅材料名称规格(纸张、油墨、电化铝)、工艺参数、加工工序流程、印版信息等。
生产工序指导标准样:结合企业印刷工艺、烫金工艺设备特性,设计工艺工序并分解产品工序的指导标准样指导生产。
产品验收标准样:以客户的标准样或依据客户标准转换的企业验收标准样,用以判定产品合格入库的依据。
标准样是接装纸生产的基本依据,样张的选取、下发、保存、回收、销毁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企业使用的接装纸标准样张必须是由客户提供或确认,并签样盖章的标准样。
标准样张一般需一年更换一次。
由于印刷品存在易变形、光照变色等问题,样张存放地点要求避光、阴凉、不潮湿。
生产部及生产车间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产品技术标准和标准样张执行生产和控制。
4.1.2标准的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无标准作业。
印刷实行首签制,即在开机时,机长、质检员分别核对印刷品的标准文件及标准样的符合性、确认后双方签样生产。
各工序机长在生产过程中必需按操作规程不定期抽样,监控生产产品与首签的批量一致性,同时,质检员核查产品与首签的一致性,核对与标准的符合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标准要求。
4.2质量标准4.2.1产品分类:烟用接装纸按加工工艺质量分为:A.印刷接装纸、B.烫金接装纸、C.打孔接装纸等,按加工原材料分为:A.普通接装纸、B.珠光印刷接装纸、C.铝箔转移接装纸等,按加工宽度分为48mm、58mm、64mm和69mm、74mm等规格,分别适用于卷制不同档次和品牌的香烟。
4.2.2安全性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烟用接装纸卫生指标执行标准:YC171-2002烟用接装纸中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检测方法: YC/T 207-2006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YC/T 268-2008烟用接装纸、接装纸原纸中砷、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YC/T 278-2008烟用接装纸、接装纸原纸中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YC/T 279-2008烟用接装纸、接装纸原纸中镉、铬、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控制要求:A、参照烟草行业标准“YC171-2002烟用接装纸中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制定企业产成品、主要原辅材料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限量标准。
B、与原辅材料供应商签定《供应商安全质量保证协议》,按批次抽检合格用,不合格禁用。
C、产成品入(出)库抽样检测制度。
D、特殊材料工艺的过程(抽样检测)监控制度。
4.2.3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烟用接装纸的技术指标要求4.2.4打孔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烟用打孔水松纸技术指标4.2.5外观:外观要求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3烟用接装纸的外观要求4.2.6根据订货合同规定可生产白色接装纸,其白度不小于82.0%。
4.2.7试验方法4.2.7.1定量按照GB/T12655—1998附录A规定进行测定。
4.2.7.2抗张强度按照GB/T12914—1991规定进行测定。
4.2.7.3透气度按照YC/T172—2002规定进行测定。
4.2.7.4水分按照GB/T462—2003规定进行测定。
4.2.7.5白度按照GB/T7974—2002规定进行测定。
4.2.7.6褪色试验将接装纸纸样随机截取长100mm,宽48mm或相同面积的待测纸样,放在30℃1000ml的蒸馏水内浸2h,然后与空白液比较,观察是否褪色。
4.2.7.7有异味的接装纸应通过烟支卷制,进行感官技术评吸,确认对卷烟香味等质量指标无影响,再对该接装纸进行制标样,异味样品标样应定期更换。
4.2.7.8荧光性物质试验从纸样中随机裁取10条长100mm的待测纸样,置于波长365mm和254mm紫外灯下检查,若有荧光存在,则试样出现均匀的紫—蓝白色荧光。
4.2.7.8接装纸砷的测定称取剪碎混匀样品2.0g,置于250mL凯式烧瓶或三角烧瓶中,加10mL硝酸浸泡过夜,然后按照GB/T8450-2003规定进行测定。
4.2.7.9接装纸铅的测定称取剪碎混匀样品2.0g,置于250mL凯式烧瓶或三角烧瓶中,加10mL硝酸浸泡过夜,然后按照GB/T8449-2003规定进行测定。
4.2.7.10接装纸菌落总数的测定以无菌操作称取剪碎纸样30.0g,每份样品10.0g,分别置于三个盛有10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中(瓶内预置适量玻璃珠),加塞密闭,经充分振摇后,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然后按照GB 4789.2—2003的规定进行测定。
4.2.8检验规则4.2.8.1带“*”号项目作为入库的必须检验项目。
4.2.8.2卫生指标或荧光性物质在有如下情况之一,应进行检测:――新产品(产品设计选用时应提供材料的卫生指标的测试报告);――老产品转产(更换厂家)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如配方、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时,老产品每季度或新产品累计生产达5000箱后,应进行周期性检验;――产品停产超过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国家或行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检验时;――有特殊要求时。
4.2.8.3本技术标准规定否决项如下:――透气度――宽度――B类外观缺陷――荧光性物质――卫生指标4.2.8.4以一次交货数量为一批,每批按不小于5%比例随机抽取。
4.2.8.5除去卷盘外带有破损的纸页,沿卷盘的宽度切割约3-5层的纸页,逐盘取样。
4.2.8.6采取的试样分成两份,一份送三级站作理化检测用,一份作外观检验。
4.2.8.7逐页进行外观检验,记录不合格的情况。
要求每批次外观色相应保持一致。
4.2.8.8检验结果若否决项不合格或一般项有两项以上(含两项)不能满足上机适用性试验时,则该批材料不合格。
4.2.8.9在检验时,如理化指标中否决项不合格,参照表4规则进行检测及判定,若不合格,再取样复检,通过则判定合格,不通过则判定为不合格。
表4 理化指标检测判定规则4.3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4.3.1卷芯内壁或卷盘外层包装条上应贴上标签,其内容包括:a.工厂名称;b.接装纸长度、宽度及定量;c.生产日期;d.生产班组、分切、包装、检查工等代号。
4.3.2每件端面应贴上合格证,其内容按GB10342的规定进行,并作如下补充:a.检验员代号;b.生产日期;c.打孔接装纸应注明透气度设计值。
4.3.3接装纸应按类型和规格装箱,不应错装和混装。
4.3.4接装纸应妥善保管,以防受雨、雪和地面潮气影响。
4.3.5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
运输途中应防雨、防潮、防晒、防挤压。
4.3.6不允许将纸从高处扔下,以防损坏。
4.3.7接装纸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易燃等物品同贮一处。
5、工序控制,5.1印刷工序5.1.1工序前任务:接班明确当班生产作业任务:首印或续单,确认工单号、熟习核查工单号产品的工艺标准文件,查看生产现场查阅(上班)交接班记录。
5.1.1.1首次印刷:印版要求:明确当班作业任务,领用印版并核对印版图文与生产作业指导标准样是否一致。
材料要求:根据生产工艺单的标准要求,领用检验合格的纸张、油墨材料,核对规格与标准要求是否一致。
工艺标准:○1领用当班作业产品的工艺技术标准文件:产品工艺单、生产工序作业指导样、产品工艺策划书是否齐全。
○2审核工艺单要求,根据产品工艺特性的参数标准要求安排印刷色序。
设备要求:○1查看生产现场,了解运转设备,测试设备运行是否正常;○2电脑设置印刷印版尺寸、烘箱温度等参数;○3开卷部分、分切收标部分调节;○4印刷单元、印刷压力调节○5墨盘供墨系统调节;○6套准系统、设备张力、纠编系统调节;○7电眼调节;5.1.1.2续单印刷:印版要求:明确当班作业任务工单号,核对印版图文与生产作业指导标准样是否一致。
材料要求:根据生产工艺单的标准要求,复核纸张、油墨等材料规格与标准要求是否一致。
工艺标准:○1交接工艺技术标准文件,检查“产品工艺单、生产工序作业指导样、产品工艺策划书”是否齐全。
○2复核产品工艺单标准参数要求的符合性。
○3了解上班生产产品质量状况。
设备要求:○1查看生产现场,了解上班设备状况是否运行正常,交接生产设备;○2查看电脑设置参数;○3查看开卷部分、分切收标部分;○4查看印刷单元、印刷压力;○5查看墨盘供墨系统调节是否正常;○6查看套准系统、设备张力、纠编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7查看电眼使用状态;5.1.2工序中的控制质量关键控制:对油墨色相、油墨粘度、印刷单元图文套准等关键点的控制。
工艺过程控制:○1印版校位:根据成品规格及印刷规矩线,按工艺单要求参数校准印版位置,确保产品成品规格在纸张以内。
○2印版校准:将印版上各色套印校准,套准确度要求各版序色标准确重叠。
○3校色:根据生产工艺单要求及生产工序指导标准样校准色样。
○4图文校对:核对印刷图文内容与生产工序指导标准样图文版式样是否一致。
○5首签样:在印刷工艺要求:校位、校准、校色、校对后低速印刷,并通知相关人员签字确认首签样。
○6批量生产:经首签样确认后按工艺操作规程要求,机台人员完成自检(项目)作好实时记录,品控巡检人员按《检验和试验程序》中的要求进行检验;并根据工单数量批量生产。
)○7机台人员按单卷产品为单位做好《产品交接传递表》,巡检人员依据首签样标准,判定印刷品的标准符合性,并作好状态标识,明确质量转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