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法国 雨果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6
348 345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诗词中蕴涵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8. 新闻宣传部门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

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出说明这一哲学依据的要求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19.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

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

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2014.1.9
【预习案】
【学习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自主探究】(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最多用15分钟预习,空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可填可不填)
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67-69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
无需在学案上填写】 1.矛盾的定义。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3.矛盾斗争性的含义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69-72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无需在学案上填写】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方法论是什么?
2.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及方法论是什么(方法论在73页)
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和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探究案】
【探究1】你听说过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吗?故事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法国 雨果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6
346 347
【探究2】判断、改错。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同于整体和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一般中包含个别。

【探究3】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

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

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

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拓展案】
1.南北朝时的诗人王藉有“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对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由此可以看出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和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3.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5.《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6. 右图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 .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7.“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矛盾特殊性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8.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
A .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C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 .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10.医生叫一病人多吃水果,但该病人拒绝吃沙梨、苹果等。

因为他认为这些不是水果。

从哲学上看,该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与区别
B.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与区别
C.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D.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11.右侧漫画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搞教条主义
B.只有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立足整体,才能实现最优目标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应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12.从辩证法角度看,“典型引路,示范指导”体现了 A.矛盾双方不可分 B.共性与个性有区别 C.主次矛盾是相对而言的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 13.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