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自治形态早在七个世纪之前,中英两国就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政治发展趋向:前者是朝着中央集权的方向进一步迈进,后者则是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
就英国而言,其所以能在世界上首先确立起宪政,成为“宪政之乡”,与专制道路分道扬镳,不仅源于议会的强大,更取决于地方自治基石的深厚。
早在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统治就不同于封建时代中国式的“官治”,呈现出一定的自治特性。
本文拟对这一自治特性及自治形态予以初步探讨。
一、郡政府的“官民合治”中世纪前期,英国的行政区划大致可分为郡——百户区——村镇三级。
整个国家分为三十余郡,郡下设若干百户区,百户区又下辖一些村镇。
这一三级体制形成于诺曼征服前,沿用至都铎王朝止。
城市兴起后,也演化成一级相对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
就总体而言,当时的各级地方政府并不完全是代表中央政府的“官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自治体,具有某些自治特性。
这一自治特性在各级地方政府中均有反映,其中尤以郡政府最为典型。
郡政府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上承国王和中央政府,下系各百户区政府乃至城市政府,是地方统治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国王治郡,可借助差往各郡的巡回法官,也可通过财务署、大法官厅等中央机构,但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委任的几十名郡长。
由于郡长是当时国王委任的最主要的地方官,因此,郡政府的运作最能集中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
郡长通常只掌一郡,有时则兼管两郡,(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R.C.Palmer,The County Court of Medieval England),普林斯顿1982年版,第29页。
)直接代理国王处理各种郡内事务。
在司法领域,郡长负责召集并主持郡法庭,审理郡内诉讼,另外还须每年两次到所辖百户区主持法庭,这就是所谓的“郡长的巡回审判”。
(梅特兰《英国宪法史》(F.W.Maitland, 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剑桥1909年版,第46页。
)在财政领域,郡长负责征收郡内与王室有关的各种收益,诸如王室领地的收入、各种司法收益、盾牌钱、协助金等,并每年两次上缴财务署。
在军事与治安领域,郡长负责征集军队,并把郡内有义务服役的居民登记造册,定期检查,以确保人员供给;要及时向国王封臣传达各种军事命令;还要维持好地方防务和地方治安。
郡长的治郡方式不是单枪匹马、事必躬亲,他颇类似中国古代的县令,将大批事务交付手下胥吏处理。
胥吏或由郡长任命,或由郡长雇佣,大多安排在郡长身边,余则遣往郡内各地,彼此职责有别,权限不一。
其中,副郡长职权最大,可替代郡长主持郡法庭与百户区法庭,地位显赫。
同他一道与郡长共事的有几位文书,他们分别处理某一专门事务,如保管与上交国王的令状、协助征税与理财等。
郡长身边的办事员中还有一名巡回官,其职责是处理其他各种事务。
差遣到郡内各地的胥吏主要有代理官和副代理官,均负责办理郡内某一地区的事务。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40-54页。
)胥吏对郡内事务的参与处理,有力配合了郡长对郡的管辖。
但对郡长而言,最主要的统治方式是利用郡原有的统治机构,与郡内领主等阶层协商合作,一起治郡。
郡内原有的统治机构称作郡法庭,是由过去的民众大会演变而来。
起初,它还带有浓厚的集会议事性质,但到诺曼征服前夕,就已变成少数人出席的法庭,且以司法和行政职能为主。
郡法庭属非常设性的地方政府机构,亨利一世前一直恪守古代的习惯,一年召开两次,但之后却频频召集,直到1217年才又确立起大约每月召开一次的新作法,并一直为日后所遵循。
郡法庭在大多数郡都有一个固定的召开场所,但在肯特、苏塞克斯等郡,却先后在几个地点召开过。
大约从13世纪初开始,郡法庭就通常在室内举行。
郡长沿用了郡法庭的原有运作方式,与出庭人员集体裁决郡内事务。
郡长一般都在开庭前发出召集令。
应召出席郡法庭的有主教、伯爵、总管、百户区成员、村长、高级市政官、市民、代理人等。
(道格拉斯编:《英国历史文献集》(D.C.Douglas ed.,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第2卷,伦敦1953年版,第492页。
)但高级教士和领主往往从国王那里取得豁免令状,摆脱了亲自出席的义务,改由他们的总管或管家代理出席,而一般自由农也通常由管家们前去代理诉讼。
(斯塔布斯:《英国宪政史》(W.Stubbs, 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第2卷,牛津1926年版,第214页。
)大量事例都印证了这一点。
例如在1227年,韦斯特摩兰郡的威廉男爵同郡长达成如下协议:如果威廉不亲自出席郡法庭,可由总管或管家前去代理他本人及领地上其他人的诉讼。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114页。
)在代理诉讼广为应用的情况下,实际出席郡法庭的人员极为有限,通常不过三五十人,且多数就是总管与管家。
约克郡的出庭情况是这样,林肯、沃里克等郡也基本如此。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124-129页。
)郡长利用管家等地方阶层来一起治郡,与同期中国地方官借用士绅共同统治地方非常相似,但中国的地方官是让士绅在“官府”之外发挥作用的,而英国的郡长则让地方阶层直接参与到地方政府中来,与民合治。
地方阶层参与郡法庭,并不只代表个人出席。
出庭的总管或管家既是领主本人的代理,又是庄园内自由农的诉讼代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整个领主庄园的代表。
主要由这些代表组成的郡法庭,自然带有一定的地方代表机构性质。
当领主或总管不能出席郡法庭时,村镇的村长、牧师和四名村民有责任去代理诉讼。
(道格拉斯编:《英国历史文献集》第2卷,第492页。
) 1135年,贝德福郡的克莱菲尔德就派四名自由农去代理诉讼。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79页。
)而每当遇到疑难案件时,郡长往往召集骑士跟总管一起判决。
如累斯特郡的骑士就曾于1284年被召来为一长期争议的案件作证。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128页。
)这些村民代表及骑士阶层的出庭,使郡法庭具有更广泛的地方代表性。
但只有由巡回法官主持时,郡法庭的地方代表机构性质才最充分地体现出来。
巡回法官开庭时,通常已在郡法庭上取得司法豁免权的特权领地、大庄园也要派人出庭,与一般百户区没有什么两样;就连已取得司法豁免权的城市也要派12名代表出席;甚至连王室领地内的佃农都不能摆脱出庭义务。
此时的代表制被组织得更加完备,除各庄园由总管、管家代表外,各村镇要派村长与四名村民代表,各城市派12名市民代表出庭。
这一作法在亨利三世的令状中有详细记载。
(斯塔布斯:《英国宪政史》第1卷,第651页。
)可见,在很大程度上,郡法庭就是一个代表机构,是整个郡的体现。
这一点在语言中也有反映,当时的郡与郡法庭实际是一个词,即‘comtatus’。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296页。
)郡法庭不仅带有地方代表机构的特性,还具有地方自治机构的性质,能代表地方行使一定的自治权。
在司法审判中,郡长作为主持者,享有一定的支配权。
郡长有权暂时改变郡法庭的召开时间与地点、决定诉讼的顺序、宣布审理结果;有权制止阻挠诉讼的行为,维持郡法庭的秧序;还能够对辩护律师施加一定的控制,或阻止他履行职责,或把他暂时逐出法庭。
(帕尔默:《中世纪英国的郡法庭》,第32-34页。
)但是,任何判决必须由出庭者集体作出方能生效。
如果出庭者不与郡长合作,郡法庭的司法活动将无法进行。
13世纪时,林肯郡的部分出庭人员曾集体抗议,拒绝履行审判人的职责,迫使郡长屈服,关闭了郡法庭。
(弗里德、米勒编:《英国议会的历史研究》(E.B.Fryde & ler eds.,Historical Studies of the English parliament)第1卷,剑桥1970年版,第273页。
) 在政治领域,郡法庭有权选举验尸官,负责保存国王诉讼、鉴定死者死因。
有时,郡法庭还能选举郡长。
康沃尔郡曾用金钱赎买的方式征得约翰王同意,该郡可以自选郡长;(斯塔布斯:《英国宪政史》第2卷,第224-225页。
)兰开斯特郡、萨默塞特郡以及诺茨郡与德比郡这一“孪生郡”,也都曾用赎买或请愿的方式获得选举郡长的权利。
(乔利夫:《中世纪英国宪政史》(J.E.A.Jolliffe,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Medieval England),伦敦1937年版,第307页。
)从13世纪中期开始,郡法庭又获得了一项新的权力,即选举骑士代表出席议会。
在税收方面,郡法庭能通过选出的骑士代表分配和征收税款。
1220年的土地税、1225年的1/15财产税、1232年的1/40财产税、1237年的1/30财产税,都是由骑士代表负责征集的。
(亚当斯:《英国宪政史》(G.B.Adams,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纽约1921年版,第176页。
)在有些情况下,郡法庭甚至可以拒绝征税。
1220年,约克郡郡长杰弗里·德·尼维尔在郡法庭上宣读完征税令状后,遭到管家们的一致反对,理由在于,国王在征税前并未征求他们领主的意见,以致领主们对此税款毫无所知,而他们在没有请示各自领主之前,不敢擅自同意征税。
他们认为,国王对约克郡应同对南部各郡一样,征税时须事先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征得郡内领主们的同意。
鉴于管家们的抗税要求,郡长被迫作出让步,宣布该问题留待下届郡法庭裁决。
(斯塔布斯:《英国宪政史》第2卷,第223-224页。
)此举虽属个别现象,但已集中表明,郡法庭不只是郡长代表中央政府管辖郡的机构,也是郡代表地方共同体实施自治的机构;它在将郡长的权力下伸到郡内各阶层的同时,也对郡长的权力构成了一种制约;其统治不是中国式的“官治”,而是独具一格的“官民合治”或“半官治半自治”(陶松云在《中世纪英国二元政体结构初探》一文中曾有过“半自治”的提法,参见《世界历史》1988年第4期,第114页。
)二、特权领主的“民官自治”“官民合治”只是英国当时自治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郡内部分领主在私人领地上实施的类似郡政府的“民官自治”。
尽管就总体而言,英国中世纪前期的领地统治不同于唐朝之藩镇和民国初年的军阀,基本脱离了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割据一方的的独立诸侯;也相异于同期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政府,一度完全取代了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地方政治实体。
但对于英国中世纪前期的领地统治而言,确有一部分已不再隶属于郡的管辖,并实施着类似于郡政府的统治。
早在诺曼征服以前,就有个别领主攫取了百户长的权力,把百户区的公共法庭变为领主的私人法庭。
之后,领主们继续取代百户长,将百户区法庭一批批地沦为私人法庭。
据估计,威尔特郡在1066年仅有6个私人百户区,到1275年就达到27个,(哈定:《中世纪英国的诸法庭》(A.Harding, The law Courts of Medieval England),伦敦1973年版,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