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略述中世纪英国城市的起源

略述中世纪英国城市的起源

略述中世纪英国城市的起源
【摘要】本文从中世纪英国城市产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世纪英国城市是尚处于脆弱和不完善的英国封建制度下,农业迅速发展、工商业独立发展的经济条件、深受从中古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继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思想观念及商人等阶级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关键词】中世纪;英国;城市起源
在全世界多数人居住在城市的21世纪,对城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置疑,英国发展了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那么英国最初的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中世纪城市的起源,西方历史学家提出了诸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土论”。

本文主张的是“市场论”,认为城市由市场发展而来的,生产力发展是市场产生继而导致城市产生的必然条件,脆弱的封建制度、阶级因素、法律基础、思想因素则是产生和维持市场稳定,从而保障城市诞生的可能条件。

一、中世纪英国城市产生的必然性
英国在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生产力较为低下。

直到10世纪,全民的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和围海造田,即垦地运动才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增加和土地耕种方式的改善,尤其是用马牵引的带轮的铁犁和二圃、三圃制的广泛流行以及大面积垦荒,生产率迅速增长,从而使得剩余农业产品增多,如此便为手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粮食和原料。

此外,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得到提升,社会要求生产更好的产品,从而扩大了手工业市场。

手工业逐渐成为具有专门熟练技巧的部门,要求更高的专业水平,这是一般农家所不具备的。

于是,庄园内手工业者所生产的剩余产品可供交换,商品比重开始增加,则必然导致个体小商品生产的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的发展则要求个体手工业生产者聚居在一起,客观上与农业生产者聚居地发生分离,手工业生产者聚居地从而成为城市产生的一个前身。

在英国,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促进农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同时,手工业生产者聚居地和农业生产者聚居地的分离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双方差异,前者形成乡村,而后者部分逐渐转变成城市。

两个或者多个手工业生产聚居地和农业生产者聚居地之间的交易,必然有固定的地点,而这个固定地点的选择必然具备诸多优越条件,如便利的交通、安全的保障。

如安全保障则来源于该地点附近的庄园领地和城堡。

此处的庄园领主乐于在这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发展,这也使此地点更加固定并增强了吸引性,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市场的形成。

二、中世纪英国城市出现的可能性
政治方面,如《剑桥中世纪史》所认同:权利的分散是城镇兴起的重要因素。

尚处于脆弱和不完善的英国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中世纪英国城市的形成。

在行政制度上,虽然不能说英国是无官僚的封建国家,但是英国的官僚性的确很弱,这缘于英国的行政制度的模糊和英国行政机关与国王宫廷的管理机关的混淆。

诺曼征服后,11~13世纪,英国行政机构、行政制度的发展,就是一些机构逐渐退却国王宫廷管理者的性质,而取得国家行政机关的名分与权能,但中世纪英国法权的特征之一便是公法与私法不分,国王和国家不分。

从而导致国王的权利也并不明确。

在土地制度上,英国建立了封君封臣关系,并给予其封土的权利。

根据封建规则,任何一个封建主都可把受封得到的土地再转封出去,而且还可以设定其受领条件。

一个封建主可以拥有多个封君,同时他也可以拥有多个封臣。

这就导致土地领有关系复杂,土地几经转手,有好几个封建主对它享有不同权利,谋取不同利益,只有他的直接领主才是经营和剥削其耕作者的封建主。

这种封建规则,并不像资产阶级所有权的绝对性,而是权利的相对性,条件性。

封君、封臣对土地的权利互相牵制。

这必然分割国家对土地的权利和国家对土地的利益。

既然国王和国家都不能对国家进行完全的统治,那么地区就必然产生一个较为有势力的力量或者说人的集体去进行区域管理。

在阶级关系上,西欧城市的产生也是农奴和其他依附于封建领主进行阶级对抗的结果。

专业化手工业农奴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压迫与剥削,于是他们开始逃离封建庄园,到便于销售自己产品的地方,如封建城堡、主教驻地、寺院附近和交通方便的渡口、港口、要道、关隘
等地。

1168年圣托美儿城规定,农奴入城后,领主不得追捕。

这使得城市成为后来的农奴逃脱封建庄园之后能够得到安全保障的一
个理想地方。

此前农奴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人口逐渐增加,来往商人和交换增多,渐次成为商业集中的城市。

而后来入城的农奴则大大地增加了城市的人口,也巩固了城市的地位。

军事方面,因军事需要而建立的城堡和城镇成为城市的踏脚石。

在加洛林时代而开始的那个时期,城镇和城堡只是筑垒之地和行政中心。

此时的城镇和城堡与商业活动和工业活动无关。

有一部分城堡的建立之前,这里已经是一个市场,筑堡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护市场。

也有一部分是城堡建立是为了设立安全据点,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逐渐出现市场。

不管是为了保护市场而建立的堡,还是设立安全据点的堡,都极大地保护了市场这一城市产生的重要因素。

后来的城市多出现在城堡的附近,因此城堡成为城市的踏脚石。

法律方面,为满足新颖的职业人员——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需求,在市集和市场上,制定了一种商业习惯法,最早的记载见于十世纪。

在这种习惯法的保护下,各国商人定期而且我们知道设有负责快速审判的特别法庭的大市集,无疑从一开始就继承了一种商业判例汇编。

商人因享有此习惯法,或者可以称作为特别法的保护,摆脱了仍然压在农民身上的领地权利和领土权力。

因此商人更加专注于商业,使市场发展更加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诞生的进程。

思想方面,中世纪从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继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成为英国中世纪城市诞生的思想基础。

这种观念在中世纪早期就有明显的表现。

而基督教中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表现出普遍的特点,这就为平等原则的彻底性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前提。

在信仰至上的西方中世纪,不仅一直存在,而且从弱到强,并最终导致普遍理性在中世纪的确立与盛行。

同时,一股追求个体的自主理性的意识也逐渐萌生。

在这种思想源流的影响下,其主体力量如逃亡农奴、商人积极自主的复兴城市。

因此在中世纪,平等理性观念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立,成为其诞生的重要思想条件。

总之,中世纪英国城市是生产力导致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条件下,不完善的封建制度、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的平等自主理性思想、各个阶级的商业贸易行为及商业习惯法的确立等可能条件的综合作用的产物,该作用是通过市场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推动下出现的,脆弱的英国封建制度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契机,并由人们所固有的平等自主理性思想作为动力,商业习惯法作为市场出现和市场生存并演变成城市的过程中的保护伞下,由各个阶级客观或者主观上作出一系列商业贸易行为来完成,并最终随着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演变成了中世纪英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亨利.皮雷纳:古世纪的城市[m].陈国樑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5.
[2]马克.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赵文洪.中世纪西欧的平等的观念[j].世界历史,2004(1).
[5]沈芝.再述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j].历史教学,200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