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②单位:,简称,符号。
4.验电器:
(1)构造:。
(2)原理: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
(3)用途:检验物体。
(二)、原子及其结构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___和____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_带正电,____带负电。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三、知识点总结
摩擦起电及其原因、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导体与绝缘体。
四、自我检测
1.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用来检验物体_________.
2.电子是带有最小______的粒子,这个最小电荷是__________C,称做_____,用e表示.
3.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____,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另一个物体,使_____分开.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铁屑
14.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材料的一组是()
A.铜和玻璃B.银和陶瓷C.铁和橡胶D.铝和盐水
15.四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已知A带负电,则B、C、D带电情况是()
A.B带负电,C带正电,D带正电B.B带负电,C带正电,D带负电
(三)、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图15.1-4、15.1-5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6.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带等量的异种电荷,两金属球互相接触后,箔片的张角将_________,这时发生了电荷的_________现象.
7.用一个带电小球去靠近另一个塑料小球,如果出现________现象,不能判断塑料小球是否带电;如果出现________现象,则可判定塑料小球一定带电.
8.有A、B、C三个带电体,已知A带正电,将A、B、C依次与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的箔片第一次张开较小的角度,第二次角度继续增大,第三次角度变小了,由此可知:B带________电,C带________电.
C.B带正电,C带负电,D带负电D.B带正电,C带正电,D带负电
16.下列五种学习用品中:①透明塑料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尺④铅笔芯⑤橡皮擦。属于绝缘体的有()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作业布置】
教材第35页1、2、3题。





第五中学备课专用稿(改进版)
九学年理化组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集体备课时间:9月3日第1周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
主备人
刘晓东
审核人
九学年理化组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一定越高
B.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C.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D.热机做功越快,效率一定越高
二、自主学习:
(一)、两种电荷
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思考:
4、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学习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电荷的移动。
教具
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散开的塑料绳,碎纸屑、验电器、金属棒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第32-34页,利用双色笔将书中重点勾画出来,看完书后对重点知识点默记一次,完成自学检测。
一、温故知新:
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图15.1-1
①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①定义:,简称。
币、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硬币和橡皮B.硬币和铅笔芯
C.橡皮和塑料尺D.铅笔芯和塑料尺
12.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A.库仑B.伏特C.欧姆D.瓦特
13.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1)导体:的物体。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2)绝缘体: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玻璃、塑料等;
备注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如:湿木是________,玻璃是_______,被烧红玻璃是_________。
9.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0.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11 .如图13-7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接两个金属夹A和B,在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摩擦起电:演示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现象:_________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
4.三个带电的通草球A、B、C,其中A排斥B,C吸引B,说明A和C带___________电荷.若B带正电荷,则A带__________电荷,C带_________电荷.
5.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排斥,则它们所带的电荷必定是_______电荷,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吸引,则它们所带的电荷必定是________电荷.
4、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符号。
5、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电。
6、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使正、负电荷分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