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二)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讯事件或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的事件。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或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的事件。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事件。
严重度3级(重度):除需要额外观察照顾、还需要手术或延长住院时间,如骨折、气胸等。
极重度伤害: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功能损害,如肢障、脑残等。
(三)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及时据实记录。
(四)发生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五)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科室应在规定时限内主动上报,护士长对事件发生的内型、原因、影响及工作流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应认真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有针对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及讨论记录,有书面总结。每月组织召开全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讨论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和目标,必要时请护理部参加。
(七)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鼓励主动上报,对于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者,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八)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需认真调查核实,协助解决,并跟踪验证,做好记录。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九)护理不良事件需其他部门协商解决的,护理部及时沟通处理。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而未形成事实的事件。
(三)护理不良事件伤害程度(事件发生后对病人的健康影响程度)
分为五级:
无:事件发生。但未造成任何伤害。
严重度1级(轻度):虽造成伤害,但无需或者仅需要稍微处理,不需要增加额外照护,如擦伤、表皮发红、淤青、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撕裂伤等
严重度2级(中度):需要额外的观察照顾,仅需要简单处理,如测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血糖、包扎、固定、缝合、止血、冷敷、药物治疗等。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
(一十四)按规定时限主动上报。
1、Ⅰ级事件(警讯时间),各科室对发生的警讯事件应立即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线口头上报(电话上报),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理部。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的同时,当事人须立即通知护士长、上级医生和科主任,24小时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夜间为医疗总值班),事后再48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理部。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同时积极给予相应措施,72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总护理部。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鼓励护理人啊远主动上报,科室做好记录,每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在72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总护理部。
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12月核心制度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护办室
主持人
培训人
参加人
培训题目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制度内容
(一)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二)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一十)对警讯事件,护理部要及时向院领导上报,同时向全院通报,发出预警信息。
(一十一)护理部实行不良事件监控,列入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科室及时反馈。各临床科室应积极上报,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95%。
(一十二)护理事故的管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执行。
(一十三)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召开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评价,提交处理意见;同时在全院护理质控反馈会上进行通报,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全院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5、护理部对报告不良事件及时调查核实,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二、相关要求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国内常用的定义:住院患者在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误吸、走失、用药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