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

东南大学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

项目年度: 2012年5月—2012年11月 项目名称:基于一卡通平台的校园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探究指导教师:负 责 人:小组成员: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项目编号目录摘要 (3)ABSTRACT (3)第一章绪论 (4)1.1研究背景 (4)1.2研究对象与范围 (4)1.3文献综述 (4)1.4研究方法与框架 (5)第二章东南大学校园交通问题调查 (6)2.1学校占地与人员概况 (6)2.2物质空间 (7)2.3动态交通流量 (9)2.4静态交通调查 (12)第三章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公共自行车策略 (13)3.1公共自行车系统建立的原则 (13)3.2 关键技术和实现 (13)3.3 一卡通平台 (16)3.4 系统的选址布局与路线设置 (19)第四章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初步方案 (20)4.1前期准备 (20)4.2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办法(暂行) (20)4.3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方案 (21)4.4提案可行性分析 (21)4.5经费预算 (21)第五章结论与局限 (22)参考文献 (22)基于一卡通平台的校园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探究摘要随着国家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和招生人数的迅速上升,当今大学校园交通问题己成为影响校园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大学校园交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最为普遍的自行车问题做出研究。

并从校园内建立公共自行车的可行性、选址、运作与管理几个方面展开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符合我校园特征的自行车规划方案。

1.现阶段我们校园有关自行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2.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和文献收集等方法去深入认识上述问题并得出初步分析结果与理论依据;3.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提出有关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具体方便易于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提案与结论。

关键词:大学校园,自行车,方案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rise in enrollment, the traffic problems of today's college campu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ampus’ reasonably health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and summar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campus’most common traffic problems, and to establish the feasibility of public bicycle from the campus site discusses further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posed bicycle planning program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ampus.1. Now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ur campus bike management;2.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questionnaires, field visits and literature collectio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and come to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3.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derived proposals and conclusions about the Southeast University Jiulonghu campus convenience of easy-to-use public bike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bikes, programs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 国内背景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时期。

自1999年开始实行大学扩招以来,国内大学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并且为了增强综合实力,学校之间的合并热潮开始涌现。

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学校园新校区的建设规模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扩张,以满足学生人数剧增的需求。

为了方便概念的界定利于后文表述,综观当代一些综合性大学新校区的总人数和总用地面积,本文姑且对于“大规模校园”做一个大致的界定。

即占地总面积大于1500亩(100hm2),容纳学生人数超过1万名的大学校园新校区。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是当代大规模校园的典型代表。

1.1.2校内背景应对大规模大学校园新校区的建设,部分规划设计者依然沿用了“简单”的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

这种方式在校区规模较大时将会造成校内日常通行距离很长,其中最为普遍出现并涉及几乎所有学生的是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的距离远远超出舒适的步行距离(大约5分钟400m)。

绝大多数学生出行依赖自行车。

人数多,通行距离长,同时性,三大起因使校园里产生了自行车潮,并带来相应的自行车停放问题。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在06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就面临了这些问题,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

1.2研究对象与范围1.2.1研究对象必须认识到,大学校园犹如一个“社区”或者是缩小尺度的“城市”,虽然区别于城市巨大系统的复杂性,但在现今的背景下,校园交通问题日趋复杂和严重。

本论文主要研究大学校园的自行车交通问题,从大学校园使用者的交通需求入手,研究校园自行车的交通特征,继而寻求解决校园内自行车拥挤与建立起有效地公共自行车系统。

1.2.2研究范围在大学日趋向社会开放和机动车持续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校园内、外联系的交通变得更加频繁,原本封闭、独立的校园内部交通拓展到校园外部范围。

因此,要对对大学校园自行车系统进行研究,必然要包括校园内部和校园外部,从这两大范围的层面上透析其问题本质,综合考虑,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3文献综述从现有理论研究来看,校园交通还没有成为单独的理论体系,校园内自行车交通更是零星且不成系统,它包含于与其相关的各种理论之中,如校园规划、城市交通、外部空间理论等。

1.3.1有关校园规划设计的国外研究著作美国查尔斯·莫尔的《Campus & Community》一书中,他将大学作为城镇来设计,其设计思想带有一种浪漫唯美的田园色彩。

与现象学的观点类似,并强调人们活动路线的连续与趣味性,强调使用者对场所的感知与参与。

他以步行空间为主来组织校园的整体布局,分类论述了校园出入口、步行道、自行车道、车行道、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停车场等具体的设计方式。

文章着重从校园的视觉景观、植物配置、环境小品方面分析校园的空间环境。

1.3.2有关校园规划设计的国内研究著作周逸湖、宋泽方的《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作者对校园规划以及校园建筑设计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覆盖面广、全面而细致,国内外案例充足,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在校园道路一章中阐述了校园道路系统的一些规划问题。

其中包括道路的特点、规划的原则、车行路、步行路、自行车路以及汽车停车场的规划案例。

总的看来,对校园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介绍、校园景观、校园的空间形态、校园内的建筑设计等方面,对于校园交通组织和道路系统论述得较少,对校园内有关自行车管理系统的部分就更加寥寥。

1.4研究方法与框架1.4.1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对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

包括:国内外关于高校校园规划的理论、关于中国各地区城市自行车系统的建立与中国个别高校建立简单的自行车系统的典型案例,力求对该项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保证本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前瞻性和内容上的创新性。

(2)观测统计在案例调查中,采用定性观察与定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校园内师生的活动路径进行观察,对校园的道路指标测量归纳、对校园出入口和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详细的统计,并对全校的停车状况进行定量调查。

(3)问卷调查以大学校园内学生最大的使用人群为调查对象,针对交通系统的特定内容和评价体系,制定详细的调查问卷。

并结合直接访问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形式,获取校园使用者的交通出行意愿与出行路径。

1.4.2研究框架第二章东南大学校园交通问题调查2.1学校占地与人员概况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学校占地面积3104156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0.68平方米。

学生宿舍面积342428平方米。

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

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59.9万平方米。

在人数上:一、学生(折合在校生数43643人)1、本科生:本科生在校数为16233人,本学年招收本科生3986人。

2、研究生:在校硕士生10083人,本学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482人。

在校博士生3067人,本学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13人。

3、成人本、专科学生:成人专科生在校数为5042人,本学年招收成人专科生1636人。

成人本科生在校数为4536人,本学年招收成人本科生1905人。

4、网络本、专科学生:网络专科生在校数为3282人,本学年招收网络专科生1544人。

网络本科生在校数为3739人,本学年招收网络本科生1609人。

5、在校外国留学生1202人。

二、教职工1、教职工数总计5731人,专任教师2484人,外聘教师623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7.88%,生师比(专任教师+0.5外聘教师)15.61:1。

2、教职工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678人,副高级职称的1406人,中级职称的1932人,初级职称的734人,无职称的981人。

3、博士生导师570名、硕士生导师950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