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试卷作业一.图为R-L-C 电路,设u 为控制量,电感L 上的支路电流11121222121212010Y x U R R R R Y x R R R R R R ⎡⎤⎡⎤⎡⎤⎡⎤⎢⎥⎢⎥=+⎢⎥⎢⎥⎢⎥⎢⎥-⎣⎦⎣⎦+++⎢⎥⎢⎥⎣⎦⎣⎦和电容C 上的电压2x 为状态变量,电容C 上的电压2x 为输出量,试求:网络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注意指明参考方向)。
解:此电路没有纯电容回路,也没有纯电感电路,因有两个储能元件,故有独立变量。
以电感L 上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即令:12,L c i x u x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电压方程为:从上述两式可解出1x •,2x •,即可得到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21y y =⎥⎥⎦⎤⎢⎢⎣⎡++-211212110R R R R R R R ⎥⎦⎤⎢⎣⎡21x x +u R R R ⎥⎥⎦⎤⎢⎢⎣⎡+2120 二、考虑下列系统:(a )给出这个系统状态变量的实现;(b )可以选出参数K (或a )的某个值,使得这个实现或者丧失能控性,或者丧失能观性,或者同时消失。
解:(a )模拟结构图如下:则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b ) 因为 3023A -⎡⎢=⎢⎢⎣ 0013 k k a -⎤⎥-⎥⎥-⎦ 110b ⎡⎤⎢⎥=⎢⎥⎢⎥⎣⎦所以:当1a =时,该系统不能控;当1a ≠时,该系统能控。
又因为:[2C = 1 ]0所以:当0k =或1a =时,该系统不能观;当0k ≠且1a ≠时,该系统能观。
综上可知:当1a =时或0k =且1a =时,该系统既不能控也不能观。
三、已知系统.Ax x =•的状态转移矩阵为:(1)试确定矩阵A ,并验证At e 确为上式。
(2)已知A 求At e ,以下采用三种方法计算At e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解:(1)利用书上P53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四:对于状态转移矩阵,有A t t A t )()()(φφφ==• 即A e Ae e dtd At At At == 当t=0时 I =)0(φ I =-)0(1φ验证At e :(利用P59的公式(2-24)来验证)解得:221-==λλ,13-=λ,有一对复根,重根部分按公式(2-24)处理,非重根部分的i a 仍按公式(2-23)计算。
且2210A a A a I a e At ++=所以:==At e t )(φ四、有两个能控能观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1S :111104310u x x ⎥⎦⎤⎢⎣⎡+⎥⎦⎤⎢⎣⎡-=• []1112x y = 2S :2222U x x +-=• 22x y =(1)按图把1S 、2S 串联,针对[]12x x x =推导状态方程。
(2)判断以上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3)把串联系统的连接顺序颠倒过来,再推算系统的状态方程及能控、能观性。
(4)求1S 、2S 及串联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并对(2)和(3)讨论。
解:(1)所以 221122x A x C B x +=•因而 u B x x A C B A x x ⎥⎦⎤⎢⎣⎡+⎥⎦⎤⎢⎣⎡⎥⎦⎤⎢⎣⎡=⎥⎥⎦⎤⎢⎢⎣⎡••00121212121 得状态方程: u x x ⎥⎥⎥⎦⎤⎢⎢⎢⎣⎡+⎥⎥⎥⎦⎤⎢⎢⎢⎣⎡--=•010*********(2) Θ A=⎥⎥⎥⎦⎤⎢⎢⎢⎣⎡--212043010 b=⎥⎥⎥⎦⎤⎢⎢⎢⎣⎡010 所以 [b M = Ab ]⎢⎢⎢⎣⎡=0102b A 111- ⎢⎢⎢⎣⎡→⎥⎥⎥⎦⎤--0104194 041- ⎥⎥⎥⎦⎤-0194 32)(<=M rank 所以该系统不能控。
所以 ⎥⎥⎥⎦⎤⎢⎢⎢⎣⎡---=⎥⎥⎥⎦⎤⎢⎢⎢⎣⎡=4412121002A C CA C N 3)(=N rank 所以 该系统是能观的。
(3)所以u x u B x A C B A x ⎥⎥⎥⎦⎤⎢⎢⎢⎣⎡+⎥⎥⎥⎦⎤⎢⎢⎢⎣⎡--=⎥⎦⎤⎢⎣⎡+⎥⎦⎤⎢⎣⎡=•1002001430100022211 所以 []⎥⎥⎥⎦⎤⎢⎢⎢⎣⎡--==4216101002b A Ab b M 3)(=M rank 所以此时该系统能控。
而⎥⎥⎥⎦⎤⎢⎢⎢⎣⎡-→⎥⎥⎥⎦⎤⎢⎢⎢⎣⎡---=⎥⎥⎥⎦⎤⎢⎢⎢⎣⎡=00027001241161230122CA CA C N 32)(<=N rank 所以此时该系统不能观。
(4)[]⎥⎦⎤⎢⎣⎡⎥⎦⎤⎢⎣⎡+--=+-==--1043112)()()()(11111s s d B A sI C s U s Y s w []⎥⎦⎤⎢⎣⎡⎥⎦⎤⎢⎣⎡+-+=10314341122s s s s =[]⎥⎦⎤⎢⎣⎡⎥⎦⎤⎢⎣⎡+-+10314123412s s s s 当1S 、2S 按照(2)的连接方式串联时,341)()()(221-+==s s s w s w s w 当1S 、2S 按照(2)的连接方式串联时,341)()()(212-+==s s s w s w s w 由上边的传递函数结果可知,当子系统串联时,颠倒其先后次序,虽然传递函数相同,但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则不一定相同。
五、试求下列系统的能控性分解及能观性分解:解:(a )能控性分解:121010143A -⎡⎤⎢⎥=⎢⎥⎢⎥-⎣⎦,001b ⎡⎤⎢⎥=⎢⎥⎢⎥⎣⎦所以 []⎥⎥⎥⎦⎤⎢⎢⎢⎣⎡--==8310004102b A Ab b M 2)(=M rank ,故该系统不能控。
构造非奇异矩阵010001130C R -⎡⎤⎢⎥=⎢⎥⎢⎥⎣⎦,所以⎥⎥⎥⎦⎤⎢⎢⎢⎣⎡-=-010*******C R (b )能观性分解:所以 ⎥⎥⎥⎦⎤⎢⎢⎢⎣⎡---=⎥⎥⎥⎦⎤⎢⎢⎢⎣⎡=4742321112A C CA C N 32)(<=N rank 所以该系统不能观。
构造非奇异矩阵:⎥⎥⎥⎦⎤⎢⎢⎢⎣⎡--=-1004741111C R ,所以⎥⎥⎥⎦⎤⎢⎢⎢⎣⎡---=10001341137C R 六、试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下列系统的稳定性。
(1)x x ⎥⎦⎤⎢⎣⎡--=•1110 (2)系统结构图如下,对结果进行讨论,采取什么措施可使系统稳定? 解:原点e x =0是系统的唯一平衡状态。
选取标准二次型函数为李雅普诺夫函数,即 0)(2221>+=x x x v 当01=x ,02=x 时, 0)(=•x v ;当01≠x ,02=x 时,0)(=•x v ,因此)(x v •为负半定。
根据判断,可知该系统在李雅普诺夫意义下是稳定的。
另选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例如:=[1x ]2x ⎥⎦⎤⎢⎣⎡⎥⎦⎤⎢⎣⎡211212123x x 为正定,而 为负定的,且当∞→x ,有∞→)(x V 。
即该系统在原点处是大范围渐进稳定。
(2) 闭(3) 环系统的状态方程为其齐次方程为 21.x x =显然,原点为系统的唯一的平衡状态,选李雅普夫函数可见,.)(x v 在任意0≠x 的值均保持为0,而)(x v 保持为常数 这表示系统运动的相轨迹是一系列以原点为圆心,c 为半径的圆。
这时系统为李雅普诺夫的稳定,但在经典控制理论中,这种情况属于不稳定,这的自由解是一个等幅的正弦振荡,要想使这个系统不稳定,必须改变系统的结构。
七、图示的控制系统,试设计状态反馈矩阵,使闭环系统输出超调量%5≤δ和峰值时间s t p 5≤。
解:传递函数ss s s s s s U s Y s W 12811)2(1)6(1)()()(23++=++== 又因为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中:根据题意要求%5≤δ和s t p 5≤通过上式解答:684.0=ξ因此设计后的极点分别为:01=s因为传递函数)(s w 没有零极点对消现象,所以原系统能控而且能观。
可直接写出它的能控标准I 型实现。
其闭环系统结构图如下:加入状态反馈阵[]210k k k K =,其系统结构如下图:而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根据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比较)(λf 和)(*λf 各对应项系数,可得:即 []8.10243.70=K八、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 x x +-=.,10)0(=x ,性能指标泛函dt u x u J )(21)(2102+=⎰分两种情况求最优控制:)(*t u 。
(1) 对u 没有约束解:(1) 原问题为自由终端状态,因而0)1(=λ。
由哈密尔顿函数 )()(2122u x u x f L H +-++=+=λλ 又因为γu g u H T ∂∂-=∂∂=0 所以)()(*t t u λ-=又沿最优轨迹线满足正则方程:边界条件 ,10)0(=x 0)1(=λ通过上式联合解答:(2) 由极小值原理,)(*t u 与)(t λ符号有关,取)(*t u )(sgn 3.0t λ-=)(sgn t λ表示)(t λ的符号,,0,1==λt 取0)(*=t u在]1,0[区间,0)(>t λ,取3.0)(*-=t u 。
下图表示求解结果。
九、试综述最有控制理论的内容及方法,分析比较二次型性能指标泛函与经典控制理论的性能指标。
1.内容: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单变量的,线性的,常定的,连续的系统,而扩展为多变量的,非线性的,时变的,离散的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所谓状态空间法,本质上是一种时域分析方法,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而且揭示了系统的内部状态和性能。
现代控制理论分析和综合系统的目标是在揭示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在某种意义上的最优化,同时使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再限于单纯的闭环形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五个分支:线性系统理论、建模和系统辨识、最忧滤波理论、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
2.方法: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本质是一种时域方法,它是建立在状态变量描述方法基础上的,它着眼于系统的状态,能更完全的表达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在解决最优控制问题中,极大值原理和贝尔曼动态规划是最重要的两种方法。
3.分析比较指标泛函与经典控制理论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在数学上成为泛函,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性能指标一般为最大超调量、阻尼比、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等。
现代控制理论的二次型指标泛函的意义:花费尽量少的控制能量,使系统的输出尽可能地跟随期望输出变化。
常见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分两类:线性调节器和线性伺服器。
假定状态方程:()()()()()x t A t x t B t u t =+g ,00()x t x =g寻求最优控制()u t ,使性能指标达到极小值 01()()()()()()()()2f t T T T f f t J x t Sx t x t Q t x t u t R t u t dt ⎡⎤=++⎣⎦⎰ (9-1) 这是二次型指标泛函,要求S ,()Q t ,()R t 是对称阵,且S 和()Q t 是非负定或正定的,()R t 应是正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