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办法
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身份”殊异,造成了两者面临的经营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较之于国企,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或许更值得关注。

限于篇幅,本文将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改善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赋予民企平等的市场准入门槛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实现税后净利润3911.34亿元,仅与央企三“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中移动同期利润总额的总和相当。

为何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拼不过国有企业,不是民企管理人不如国企领导人的开明和敬业,问题在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发展。

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即使它们经营的好,靠的也不是制度,很大原因靠的是政府的关系和政策倾斜。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意见》第(一)条就明确: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①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该《意见》第(一)条再次重申:规范设臵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臵附加条件。


事隔五年之后,为什么国务院就同一问题再次出台“新非公36
条”?这说明:第一,国发…2005‟3号文在实践中根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国发…2005‟3号文在实践中执行不力没有责任追究措施。

如果不改变现行的政府决策体制,如果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那么,国发…2010‟13号文件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一样会重蹈前车之鉴、大打折扣。

鼓励民间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回击“国进民退”的关键在于落实。

国发…2010‟13号文中“鼓励、改善、支持”这样的字眼,不足以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效力,没有对与政府职能部门懈怠行为相匹配的、强有力的“惩戒”和“处罚”措施,“督促检查,跟踪落实”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
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温家宝总理指出,10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

③可是,10年里行政审批增加了多少,又有谁统计过?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经明确了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和不设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且规定了设立行政许当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主、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为补充的原则。

但是,在实践中,有多少政府部门为了固定权力、增设财源,又出台多少了“红头文件”?恐怕只有深受其害的民营企业才能说得清。

举个例子,《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④但在投资领域,民营企业不准进入油气开采、勘探领域,没有石油进口自主权,民企进口石油不但要经过商务部审批,且进口的石油必须要返卖给中石化、中石油,于是导致国有石化大佬炼油巨亏,而地方炼油厂无油可炼的怪现象。

⑤而国家发改委今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已经明确“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属于“鼓励类”投资目录。

但在实践中,民营企业要获得“参与油气勘探开采”这一资格又需要突破多少政府部门的“封锁”!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对民营企业,对于打破垄断,特别对于减少政府干涉,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未来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即从审批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当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度得到强化时,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服务的职能必须被淡化。


三、减轻民企税费负担,以轻税薄赋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撰文指出,2009年,进入预算内的收费罚款收入为8962.2亿元,有统计的预算外收费罚款收入大约为7900亿元,而无统计的预算外收费罚款收入估计在5100亿元左右,共计约为21962亿元,超过税收的三分之一。

目前还有不少事业机构和执法机构在实行不拨款或者差额拨款的管理体制,让拥有执
法权的部门自己想办法创收。


另外,企业的税费负担到底有多重?以广东佛山的陶瓷行业为例,根据佛山市的税费征收标准,陶企每月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5%、增值税17%,还需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车船税、契税,同时,还需要缴纳 1.2%的堤围防护费、3%的教育费附加、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此外,社会保险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则视各企业具体情况有不同的征收标准。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不堪承受之“负重”,使得一些不合条件企业竞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逼得一些企业用公关手段去申请税收返还、税收减免、出口退税和财政补贴,甚至,有些企业去做假账以换取企业少纳税的目的。

唯此,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减负”,已成为各界的共识,政策层面亦有积极回应,出台了一系列税费减免的措施,特别是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上海市部分行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大力推进的增值税改革,更是暗含决策层为企业“减负”的深意。

而在这些积极举措的背后,映射出民营企业负担偏重这一不争的事实,每年财政收入的增幅远高于GDP的增幅,也间接印证了这一判断。

为了不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抛弃公司主业,将企业资金拿去做创业投资、投资房地产项目、转战民间高利贷。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大规模清理行政及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收费和罚款项目,废除收费的收支两条线体制,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此外,随着今年政府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中国具有
较大的完善税制结构、减轻民营企业税负的空间;而唯有轻税薄赋的税制改革和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税制环境才有助于实现实体经济的稳增长。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除上述列举之外的诸多问题,为促进其发展,亦需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参考资料:
①2005年2月29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
②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
③2011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④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3】第七号)
⑤2011年11月20日《现代快报》“行政审批改革要把准脉”
⑥2011年11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减少政策微观干预应进入倒计时”
⑦2011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税好算费难缠国人税负倒底有多重”
⑧2011年1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企业税费之惑“减免”之路有多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