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裁剪的人体测量

服装裁剪的人体测量

服装裁剪的人体测量入门方法:量体以前,首先必须对人体主要部位进行仔细观察。

量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求被量者站立端正,姿势自然,不要深呼吸。

2.围量横度时,应注意皮尺不要拉是过松或过紧,要保持水平。

3.围量胸围时,被量者两臂垂直;围量腰围时要放松腰带。

4.冬季做夏季服装,或夏季做冬季服装,在量体时应根据顾客要求,适当缩小或放大尺寸。

5.量体时要注意观察好体型特征,有特殊部位要注明,以备裁剪时参考。

6.不同体型有不同要求,体胖者尺寸不要过肥或过瘦,体瘦者尺寸要适当宽裕一些。

7.量体要按顺序进行,以免漏量。

量体具体方法1.总体高:代表服装“号”,由头部顶点垂直量至脚根。

2.衣长:由前身左侧脖根处,通过胸部最高点,量对需长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围:代表上衣类服装“型”,在衬衫外,沿腋下,通过胸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宽:由后背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右肩骨外端顶点(软尺在后背中央贴紧后脖根略成弧形)。

款式需要夸张时,肩可适当放宽。

灯笼袖款可适当改窄。

5.袖长:由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减长度。

6.袖口:围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

寸还可根据款式的不同用胸围比例法计算。

7.领大:沿喉骨下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腰节:一般体型可按总体高算出。

遇到特殊体型时,就需要量取前后的腰节尺寸(在腰部最细处,围一条皮尺成水平),分别量取前后腰节的尺寸。

9.裤长:由腰部左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脚跟减3厘米。

10.腰围:代表裤子类服装“型”。

在单裤外沿腰间最细处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臀围:沿臀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松度。

12.上裆:由腰部右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服装裁剪是服装制作的基础,而“量体裁衣”则是服装裁剪最基本的要求。

任何一个时装款式,由于量体、裁剪的好坏不同,都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此,对于所有学习服装裁剪制作的人来说,是否掌握了量体裁衣的基本知识,这对能否做出质量上乘、合体美观的服装,实在是至关重要的。

肩宽与胸宽的量取肩宽:是左右肩端点之间的长度,要通过后颈点测量。

背宽:测量背部左右后腋点之间的长度。

胸宽:测量前胸左右前腋点之间的长度。

乳间距:左右乳峰点之间的长度。

围度的量取胸围:通过乳峰点的位置,使皮尺水平围量一周。

注意不要过紧和过松,后背有肩甲骨,尺寸易下落。

乳下围:在乳房下端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

腰围:在中腰最细处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根据品种加放松度。

臀围:在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根品种加放松度。

背长与总长的量取背长:从后颈点到腰围线的垂直长度。

总长:从后颈点向下垂放皮尺,在腰围处轻按住,量到脚底。

后长:从侧颈点开始经过肩甲骨量到腰围线。

前长:从侧颈点开始经过乳峰点量到腰围线。

乳下垂与腰高的量取乳下垂:从侧颈点到乳峰点间的长。

腰高:从腰围线到臀围线间的长度。

要在靠近侧缝的位置测量。

档长:从股根部到脚踝骨的距离。

肩袖长:从后颈点开始经过肩端点沿自然下垂的胳膊量到手根点。

袖长:从肩峰点到手根点的长度。

头围与领围的量取手腕周长:通过掌根围量一周。

手掌围:母指轻轻向掌侧弯曲,通过母指根围量一周。

头围:通过前额的中央,耳的上方和后头部的突出部位围量一周。

领围:通过颈根部,经前颈点围量一周。

衣长与裤长的量取衣长:从后颈点到上衣的底摆线的距离。

根据款式变化可灵活变化。

膝长:从腰围线量到膝盖骨的垂直长度。

裙长:从腰围线量至需要的裙摆线位置。

裤长:从腰围线经过膝部量至外脚踝骨。

中臀围与大臂围的量取中臀围:在腰围与臀围中间的位置水平测量一周。

臂根围(袖窿周长):通过肩峰及腋下围量一周,在这个尺寸上加1/10左右的量可做为袖窿尺寸的基准。

大臂围:在上臂最粗的位置水平围量一周。

-裁剪肘围:曲臂后通过肘点围量一周。

在紧身袖制图的时候这个尺寸很必要。

自学服装制作第二课知识及常用裁剪术语(2010-07-09 19:45:37)正确的掌握了量尺的技巧后就开始裁剪啦!裁剪是缝制的基础,裁剪时应保证裁剪的精度,即裁出的衣片与样板间的误差。

对批量加工的服装往往需要根据服装的规格尺寸和数量分床裁剪,按照样板方向部位合理排料,裁剪时各层衣片间的误差应符合规定。

裁片方法不正确不仅会使成衣造型结构完全偏离设计,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费。

在批量加工时,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归纳得出,裁剪应正确掌握以下要求:掌握正确的开裁顺序。

即无横断后直断、先外口后里口,先零小料后整大料,逐段取料。

掌握拐角的处理方法。

凡衣片拐角处,应以角的两边不同进刀开裁,而不可以连续拐角裁,以保证精确裁剪。

裁剪时要保持剪刀垂直,以免衣片产生误差。

打剪口时定位要准,剪口不得超过3mm且清晰持久。

裁剪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在裁剪之前要进行诸如铺料、画样等准备工作。

铺料是按照所规定的铺料层数及长度,将服装材料按铺料要求,铺放在裁床上,以便画样及开裁。

对伸缩性大的材料,铺料后还需要放置数小时,使之应力回缩后再裁减。

铺料有其本身的工艺技术要求:布面平整。

铺料时必须使每层材料的表面平整,不得有折皱、歪曲不平现象。

否则衣片将变形,给缝纫工作带来困难,并对服装效果及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布边对齐。

铺料时要求每层料布边要对齐,不能有参差不齐现象,否则易造成短边部位裁片尺码规格变异,造成次片。

布边里口处一般要求较严格,要求上下整齐,差异不得超过2mm,因为里口部位将作为将来排料基准边。

另一边保证自然平整即可。

张力均匀,并且尽量小。

要想铺料平整,必要时得施加一定的张力,该力必须均匀且尽量小,以防止内应力回缩不匀而起皱。

方向一致,符合要求。

许多材料有明显正反面或具有特殊的方向性,铺料时为保证效果一致,材料应保持同一方向。

对正图案。

对于有条、格、花纹、图案的材料,为保证或突出设计效果,在排板方案设计时,要求在铺料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对正图案。

认真细致地做好裁前准备,掌握正确的裁剪方法,然后才能进行服装加工的下一道程序———缝制。

常用服装裁剪术语1、净样——服装的实际尺寸,不包括缝份、贴边、缩率等。

2、毛样——裁剪尺寸,包括缝份、贴边、缩率等。

3、劈势——直线的偏进,如上衣门里襟上端的偏进量。

4、翘势——水平线的上翘(抬高),如裤子后翘是指后腰缝线在后裆缝线处的抬高量。

5、困势——直线的偏出,如裤子困势指裤片在侧缝上端处的偏出量。

6、门襟——一般指衣片的锁眼边。

7、里襟——一般指衣片的钉纽边。

8、剪口(刀眼)——在裁片的外口某部位剪一小缺口,起定位作用。

9、画样——单件画样指按款式根据规格直接在原料上划出裁剪线。

10、褶裥——据人体曲线和造型需要有规则折叠或收拢的部分。

11、丝绺——织物的纱向,可分为直丝绺、横丝绺和斜丝绺。

12、贴边——特指服装底边反面卷贴的部分,不包括在总长以内。

如裤口贴边、衣摆贴边等。

13、势道——服装某一部分的立体形态,泛指衣片或样板线条组合的形态。

14、排料——制排出定额用料。

15、止口——指左右衣片搭门的前直边。

泛指服装的边线。

(缝制、折边)16、划样——是指在裁剪的布料上划的排料衣片(是铺在裁料上面用它来裁剪的)。

17、裁片——指裁剪下来的衣片。

18、打粉营—用粉印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29、开剪——按划样线路用电刀裁开的剪口。

20、锥眼——用电锥子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21、编号——将裁好的衣片按顺序编上号码。

22、换片——调换不符合质量的裁片。

23、驳头——挂面第一粒纽扣上段向外翻出不包括领的部分。

以上这些不知道对想要自己学做衣服的朋友有没有帮助,希望大家可以提一些宝贵的意见,以上仅为自己的一些见解,单元对大家有所帮助!肩斜度的计算方法①肩部是服装最重要的支撑点,无论多么宽松的服装,肩部的放松量均为零。

我国人体肩斜度一般为前19度-22度,后17度-19度,在服装制图中常采用定数法4-5cm或公式法B/20或S/10求出。

由于服装款式千变万化,如果横开领加大,仍采用上述方法确定肩斜度,就会造成斜角度过大,导致外肩贴紧,颈肩点起空;如果横开领减小,会使肩斜角度变小,导致外肩点压在人体肩峰点时,服装表面形成在胸大肌与三角肌结合处的沟带型皱纹。

为防止各种由于肩斜度不合理引起的外观弊病,现代制板采用直角比值法,从颈肩点(NP)水平线量15cm,直角下量5.5cm为SP点,连接NP-SP,求出肩斜夹角。

直角比值法依据周长=2πR,设R=15cm,15×2π=94.2(周长),94.2÷360=0.26,即1角所对应0.26cm,那么20=5.2cm,因此,前肩斜采用15:5.2即前肩斜采用20夹角。

如果不用比值法,可直接用角度板测量求出,数据会更精确。

②服装采用垫肩,最主要的是后身更需要。

因为后身肩胛骨凸起,迫使BL线加长,同时,后AH值随着也在加长,只有用垫肩解决。

为保证后身不起吊,需加长1.5cm,此时后AH长1.5cm。

在实践中,每1cm垫肩厚度,支撑0.7cmAH,如果2cm厚垫肩可完成1.5cm后AH长度。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生产的垫肩,厚度在中部,正好对准人体肩部,尤其是过去垫肩分不出前后,这样,制板时数据计算得再精确,辅料规格跟不上,也是个问题。

竖向制图概念在服装裁剪制图中,衣片的方向竖放和横放的情况都有,有的将衣片放倒进行制图,我们称之为横向制图,而在总图上又呈现出竖向的排列方式.随着时装业的发展,大量的国外资料传入国内,特别是日本时装的三大裁剪方法(文化式原型,登美丽原型和围式裁剪法),都采用竖向制图方法.那么横向制图和竖向制图又有什么区别呢?第一,横向制图便于直接在面料上进行裁剪操作.对于传统而简单的款式,在单件裁剪中,横向制图较为简单快捷.但对于结构变化较为丰富的时装,有时裁剪分割线较多,有时为重叠制图或需要使用纸校对接技法,有时需要用基本型进行变化等,就无法在面料上直接制图.另外,对于工业他批量生产,要求必须先打纸板,经过精心排料后才能开剪.所以横身制图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竖向制图便于服装设计构思.由于竖向制图的衣片与人体的穿着方向相同,裁剪者可以比较容易的同裁片联想到穿着时的造型效果,在参考他人的制图进行个性化设计时,可比较方便地根据造型灵活变化,如分割线的高低,袋口的倾斜度,装饰结构的位置等.虽然买来的面料在案台上展开后呈横向放置,竖向制图不便于直接在面料上操作.但由于竖向制图直接关联裁剪设计的目的,就是追求最终的穿着效果,因此竖向制图被越来越多的服装爱好者和设计者所接受.第三,对于学习服装裁剪爱好者和设计者,无论是竖向制图还是横向制图都应该能够熟练的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