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第一讲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第一讲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临时代办:当常驻使馆馆长因回国述职或休假 等原因缺位,或因故不能视事(如长期住院) 时,应委派临时代表来主持馆务和代行馆长 职责。原则上任何一位外交官都可被委派为 临时代办,但一般由使馆主管政务的外交人 员中级别最高并享有优先地位的人员担任。
(三)组织机构
办公厅
政策规划司 亚洲司 西亚北非司 非洲司 欧亚司 欧洲司 北美大洋洲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 国际司 军控司 条 约法律司 边界与海洋事务司 新闻司 礼 宾司 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 港澳台司 翻译室 外事管理司 涉外安全事务司 干 部司 离退休干部局 行政司 财务司 档 案馆 机关党委 监察局 国外工作局 服 务中心
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 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 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 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 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 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 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 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 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 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第五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尽力保护国外 华侨的正当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保护守法的外国侨民。 第六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外国人民因拥护人民利益参 加和平民主斗争受其本国政府压迫而避难于中国境内者,应 予以居留权。
外交部小故事:在超市答记者问
为了方便记者提问,外交部新闻司2000年设立了发言人 移动值班电话,每天24小时包括周末和节假日都受理记者提 问和回答记者提问。 下班后、周日或节假日,不论去干什么?值班的处长都 要将移动电话随身携带,随时准备接受记者提问并回答问题。 如果碰到突发事件,电话就会一个接一个。有一次,一位处 长和爱人在公园散步,因突然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一下子 来了100多个电话,电话几乎都被打破。 有一个星期天,发布处一位处长在超市购物,突然手机 响了,一美国记者来电话问中方对美国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 武器有何反应?这一问题正好已备好答问口径,这位处长从 口袋里掏出口径就开始回答,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表 态,指手划脚的动作引起身旁顾客的注意,不知此人是何许 人也?
航空小姐羡慕李肇星
李肇星担任副外长期间,有一次出差,一航空小姐问: “老同志在哪里工作?”李肇星答:我在外交部工作。”航 空小姐忽然变得格外热情,问李部长:“你认识发言人吗?” 李肇星答:“认识。”航空小姐又问:“你经常能见到他 吗?”李肇星答:“天天都能见到。” 航空小姐羡慕地说:“您真幸福!” 有一次,李肇星副部长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 动后从街上步行回外交部,有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 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 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
(二)外交方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确定外交方面的三条方针: (一)另起炉灶 (二)把房子打扫干净以后再请客 (三)向苏联“一边倒” 评价:这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意识形态, (二)民族利益, (三)毛个人的伟大抱负。 这三个因素是递进起作用的,又是交互起作用的,因此很难严格 划分清楚。总的说来是早期意识形态的因素较强,晚期个人因素较强。 /p-225896.html#documentinfo《我们的外交方针 和任务》 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在中国驻外使节会议上
梅汝璈
维护国家尊严
东京审判开庭前预演关于十国法官的 位次问题发生了争议,因为庭长澳大利 亚人韦伯宣布入场的顺序为美、英、中、 苏、加、法、新、荷、印、 菲,把中国 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 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 “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 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 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 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 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 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 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 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 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 实属顺理成章。”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 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首要战犯 进行审判,史称“东京审判”。审判于 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半。判决 书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准备和发动 对中国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罪行,并宣 判25名被告有罪。其中东条英机、土肥原 贤二、广田宏毅、板垣征四郎、木村岳太 郎、松井石根、武藤章7人被判处绞刑。
思考题:
1.新中国的外交为什么要“另起炉 灶”?
另起炉灶
面对帝国主义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孤 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面对争取世界各 国对新中国的承认以及与各国开展贸易等诸 多外交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 “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不承认旧中国同 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不承认旧中国同 其他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任 何外国原有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 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 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 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二、外交部的成立及发展
(一)外交部的成立特点 (二)外交部人员的构成人员构成 (三)外交部机构的确立与演变组织机构 (四)外交部办公地址的变迁
发言人官有多大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 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由于 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 造 成许多错觉和误解。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 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 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它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 代为前往。 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 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 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 老人殷殷地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外交小故事1
新中国的第一位驻外大使是驻苏联大使王 稼祥,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十天即赴苏联 上任,来不及制作护照,只好为他开具一封证 明信,请苏联政府关照。王稼祥 所携带的国书是新中国发出的第 一份国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和外 交部长周恩来副署,并在他们的 签名下加盖了个人印章。
新中国外交部成立的特点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非常时期 常做法简朴仪式 光辉起点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中央从军队和地方抽调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 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干部充实外交队伍。他们中间 有原中央外事组及从事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同志, 这些人有一定的外事工作经验;有刚刚走下炮火硝 烟战场的我军高级将领,后来大多成为首批驻外大 使。此外,还招收了一批懂外语、有一定专业知识 的大学生处理日常外交业务;吸收了一些国民党时 期的国际法学者、专家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顾问、 专员等。
参考书目: 1.中央档案馆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 案) 》 档案出版社,1999 2.青峰石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 世界知 识出版社,2006 3.李力 著 《从秘密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 —怀念家父李克农》 人民出版社,2008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 策的制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美苏冷战的形势下新生政权遭到西方国
家的反对,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之外,只有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北欧的一 些中小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国际上霸权主义横行,美苏两国插手别 国事务; 亚非拉地区的许多国家仍未获得民族解放和 国家独立。
(四)外交部办公地址的变迁
1949年10月-1966年初,北 京外交部街30号。 1966年初-1970年初,北京 东交民巷30号。 1966年初-1970年初,北京 东交民巷15号。 1970年初-1997年9月,北京 朝阳门大街225号。 1997年9月迁入,北京朝阳门 南大街2号。
第一讲 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学习重点和难点: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策略, 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 中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走上了完全独 立发展的道路,并积极与第三世界的国家建 立友好关系。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 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恢复正常, 并取代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而成为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为了帮助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顺利转 换角色,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专门为这些“将 军大使”开办培训班,请专家学者讲授国际 法、外交史、领事条约、外交文书、《联合 国宪章》等。
1952年,外交部部分工作人员在当时的外交部办公楼门前合影。
非常时期
非常做法
为了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局面,当年
曾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做法。 1、外长任命在前,外交部成立在后。 2、开展外交活动在前,办公大楼选址在后。 3、首位驻外使节带着特殊外交“护照”赴任。
(三)《共同纲领》第七章 外交政策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 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 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 策和战争政策。 第五十五条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 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 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五十六条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 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 建立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