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一、试述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2、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3、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
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
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4、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
5、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6、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8、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二、试述学与教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教育教的活动是教师改变学生身心状态,促进其发展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而学习活动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特殊的实践活动。
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之所以具体本质的区别,是因为这两个过程分别有自己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及自己的活动对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育影响是客体。
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教育影响是客体。
2、联系: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与学是两个不同而密切联系的过程。
通过它们的统一活动过程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三、试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
我们的课改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反思我们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我们获得了如下启示:一、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力为重要目标;二、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三、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四、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五、我们的课程改革还应当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应该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要不断发掘其对课改的启发作用,并适时运用到我们的课改实践中去,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动力。
四、试述信息技术在教学环境创建中起的作用?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真实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环境来支持。
为了弥补教师个体先天的不足,各种教学媒体在创设环境、传递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宾成为现代教学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教学媒体作为特定的外在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发挥着以下的作用。
(1)提供信息;(2)形成概念;(3)发展思维;(4)增强记忆;(5)激发情感;(6)培养技能;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教学环境。
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为教育突破时空界限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有力的手段。
利用网路技术不但可以增强真实教学环境的教学功能,更可以基于各类网络平台和资源库为学生创造全新的虚拟教学环境。
五、试述教学环境与技术的关系?1、技术是建设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教学环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2、教学环境影响着技术的功能,并间接地决定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六、试述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1)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3)学习观①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②活动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③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从中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简答题:一、试述教育技术与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的关系?(1)教育技术以学与教的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教育离不开学与教的指导;(2)教育技术推动了学与教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范畴不同,学与教的理论是理论范畴:为什么这样?教育技术是应用范畴,怎样去做?(4)起点不同:一个理论起点,抽象理论世界;教育技术起点:在实践层面上,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三、如何从现代学习观的角度看待学习?(1)、信息化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2)、信息化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3)、信息化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4)、信息化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5)、信息化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四、简述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自主学习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个要求教师角色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师从施教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合作者、帮助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倡导者、监控着、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学习反馈的矫正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分享了选择权和决策权。
五、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能动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可以越过直接经验阶段。
(4)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5)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七、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也就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
人本主义强调感情、人格和自我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
(1)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3)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把她的整个体系建立在现象学、存在主义和性善论的基础上。
八、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他们不再认为学习的过程只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一个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认知因素,而且人类的行为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动物的行为,二者间有质的差别。
九、简述加涅学习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十、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和认知领域学习的分类?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其中布鲁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水平。
知识是指对知识的简单会议;理解是指能解释所学的知识;应用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分析是指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综合是指把思想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评价是指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做出判断。
十一、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⑴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
⑵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⑶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益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十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科学选编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教学程序,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注重知识的应用,重视学习策略与方法教学等。
十三、简述教学系统歌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中教学活动一般而言应该包括七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
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
教学目标一方面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受人本身发展的影响。
课程受制约于教学目标,也受制约于决定目标的社会的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
方法主要受课程和学习者具体情况的影响。
教学环境主要受制于外部条件。
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课程和教学方法表现出来的。
十四、加涅是如何按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加涅按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一眼与信息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