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V3.0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V3.0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拟制: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规范化审查: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更改信息登记表规范名称: 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规范规范编码:TS-S100002015目录1.目的 (4)2.适用范围 (4)3.定义 (4)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4)5. 规范内容 (4)5.1 试验分类 (4)5.2 环境条件等级 (5)5.3 对试验箱的要求 (5)5.4 环境试验方法 (5)5.4.1低温工作试验 (5)5.4.2高温工作试验 (7)5.4.3 高温贮存试验 (9)5.4.4 低温贮存试验 (10)5.4.5 恒定湿热试验 (12)5.4.6 交变湿热试验 (14)5.4.7 温度循环试验 (16)5.5 判定标准 (17)5.6 试验中断处理 (18)5.7 试验报告 (18)1.目的1) 评定产品在常规气候类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及其组合的规定限值内的工作能力,评定产品对贮存、使用环境的适应性;2) 暴露产品薄弱环节,为改进产品设计提供信息。

2.适用范围二次电源和通迅电源、一次电源、变频器、监控产品、UPS、空调、蓄电池及PLC等硬件产品的开发试验、型式试验、批量抽样试验、质量检查试验等类型试验。

3.定义引用IEC60068-5-2 《环境试验第5部分: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与定义》。

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IEC60068 《Environmental testing》IEC60721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GR-63-CORE 《NEBS Requirements: Physical protection》MIL-HDBK-338B 《Electronic Reliability Design Handbook》,1998.105. 规范内容5.1 试验分类本规范的内容只涉及常规气候类环境试验。

气候类环境条件包括:高温、低温、湿度、气压、风、雨、阳光辐射等。

相应的环境试验分为单因素试验和综合试验。

本规范的内容包括了我司产品在有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经常采用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5.2 环境条件等级如果产品的规格书、企标或采用的相关标准中有明确的环境试验要求,则采用相应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在以下情况下,建议在开发阶段参照5.4中推荐条件进行试验:1)产品标准(技术条件)操作性不强;2)条件定义不合理(过严酷或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5.3 对试验箱的要求1)试验箱的工作空间内,应能提供符合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与温(湿)度均匀度:温度:±2℃;湿度:+2/-3%RH2) 试验箱的升降温(湿)速率可调节;3) 试验箱的容积与样品体积比不小于5:1(IEC60068-2-2 Appendix A);4) 能允许样品有一定的散热量(试验时根据样品散热量大小选择合适的试验箱)5) 建议使用风速小于0.5m/s的试验箱。

5.4 环境试验方法5.4.1低温工作试验试验目的:评判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工作适应性。

鉴定性试验目的是检查产品在低温时能否正常工作,判定产品是否达到要求;改进性试验主要用做评定产品在低温下的工作裕度、低温耐久性和可靠性适应能力。

如果产品的规格书、企标或相关标准明确合理地规定了试验条件,则参照具体的试验条件执行。

否则,建议参照以下条件试验:布的标准方差,通常σ取4℃)得到的。

测试方法:试验采用温度渐变方法(IEC60068-2-1:试验方法Ad )。

试验温度曲线:25℃试验温试验程序1) 初始检测:按有关标准进行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查和电气参数测量。

(外观检查包括:结构与尺寸、颜色、铭牌与标识、机箱或机柜门)。

2) 放置样品:将样品在无包装,不通电的状态下放置于温箱内,接好输入输出及测量引线,试验样品间应有适当距离,并且不应互相重叠,试验样品不得对箱内条件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带冷却风扇的样品,放置方向应与实际使用之安装方向一致,且样品应与试验箱内壁保持足够距离(15cm 以上),以免影响样品内部风道。

接线完毕应通电检查电气连接是否正常。

3) 降温: 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min 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工作温度的规定值,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4) 热平衡:在温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情况下,在温箱内放置2小时(根据样品大小决定,一般1~2小时),使模块内部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本阶段温箱设为等待模式。

(温度是否达到平衡取决于热容量最大的部件-散热器、铁心等,以每小时温度变化小于3℃为判据);5) 条件试验:在低压输入,额定负载条件下接通试验样品电源,反复开关模块,检查样品是否能正常启动,检查主要指标和功能是否正常;接通电源,最小负载条件下在低温段保持规定的试验时间2小时,试验过程中是否进行测试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进行;6) 检测:在条件试验结束,保持温度,直接在温箱内进行全面的测试(检测过程中不允检许打开箱门),时间约1小时;7) 升温:测试完成后,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室温,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8) 恢复:根据其后的试验项目要求决定是否进行。

5.4.2高温工作试验试验目的:评判产品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适应性。

鉴定性试验目的是检查产品在高温时能否正常工作,判定产品是否达到要求;改进性试验主要用做评定产品在高温下的工作裕度、耐久性和可靠性适应能力。

如果产品的规格书、企标或相关标准明确合理地规定了试验条件,则参照具体的试验条件执行。

否则,建议参照以下条件试验:测试方法试验采用温度渐变的方法(IEC60068-2-2:试验方法Bd)。

试验温度曲线:试验温25℃试验程序1) 初始检测:按有关标准进行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查和电气参数测量。

(外观检查包括:结构与尺寸、颜色、铭牌与标识、机箱或机柜门)。

2) 放置样品:将样品在无包装,不通电的状态下放置于温箱内,接好输入输出及测量引线,试验样品间应有适当距离,并且不应互相重叠,试验样品不得对箱内条件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带冷却风扇的样品,放置方向应与实际使用之安装方向一致,且样品应与试验箱内壁保持足够距离(15cm以上),以免影响样品内部风道。

接线完毕应通电检查电气连接是否正常。

3) 升温: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min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工作温度的规定值,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4) 热平衡:在温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情况下,在温箱内放置2小时(根据样品大小决定,一般1~2小时),使模块内部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本阶段温箱设为等待模式;(温度是否达到平衡取决于热容量最大的部件-散热器、铁心等,以每小时温度变化小于3℃为判据);5) 条件试验:接通试验样品电源,反复开关模块,检查样品是否能正常启动,检查主要指标和功能是否正常;接通电源,在高温段保持规定的试验时间2小时,试验过程中是否进行测试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进行;6) 检测:在条件试验结束后,保持温度,直接在温箱内进行全面的测试(检测过程中不允许打开箱门),时间约1小时;7) 降温:测试完成后,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室温,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8) 恢复:根据其后的试验项目要求决定是否进行5.4.3 高温贮存试验试验目的:评判产品在高温条件下的存贮适应性。

鉴定性试验目的是检查产品是否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改进性试验主要用做评定产品在高温下的存贮能力裕度、耐久性和可靠性适应能力。

如果产品的规格书、企标或相关标准明确合理地规定了试验条件,则参照具体的试验条件执行。

否则,建议参照以下条件试验:测试方法试验采用温度渐变的方法(IEC60068-2-2:试验方法Bb )。

试验温度曲线:25℃试验温试验程序1) 初始检测:按有关标准进行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查和电气参数测量。

(外观检查包括:结构与尺寸、颜色、铭牌与标识、机箱或机柜门)。

2) 放置样品:将样品在无包装,不通电的状态下放置于温箱内,试验样品间应有适当距离,并且不应互相重叠,试验样品不得对箱内条件产生明显的影响(样品体积小于试验箱容积的五分之一,样品与实验箱内壁距离至少15cm);3) 升温: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min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贮存温度的规定值,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4) 热平衡:在温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情况下,在温箱内放置2小时(根据样品大小决定,一般1~2小时),使模块内部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本阶段温箱设为等待模式;(温度是否达到平衡取决于热容量最大的部件-散热器、铁心等,以每小时温度变化小于3℃为判据);5) 条件试验:在高温段保持规定的试验时间16小时;6) 降温:温度试验期满,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室温,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7) 恢复:将试验箱温度设为25 ℃,相对湿度设为73~77%,在此条件下恢复2小时,对于热容量较大的试验样品,可适当延长时间,直到试验样品温度稳定为止;8) 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在恢复之后,立即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查和电气参数测量。

5.4.4 低温贮存试验试验目的:评判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存贮适应性。

鉴定性试验目的是检查产品是否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改进试验主要用做评定产品在低温下的存贮能力裕度、耐久性和可靠性适应能力。

如果产品的规格书、企标或相关标准明确合理地规定了试验条件,则参照具体的试验条件执行。

否则,建议参照以下条件试验:测试方法试验采用温度渐变方法GB2423.1 Ab。

试验温度曲线:试验程序1) 初始检测:按有关标准进行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查和电气参数测量。

(外观检查包括:结构与尺寸、颜色、铭牌与标识、机箱或机柜门)。

2) 放置样品:将样品在无包装,不通电的状态下放置于温箱内,试验样品间应有适当距离,并且不应互相重叠,试验样品不得对箱内条件产生明显的影响(样品体积小于试验箱容积的五分之一,样品与实验箱内壁距离至少15cm);3) 降温: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min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贮存温度的规定值,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4) 热平衡:在温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情况下,在温箱内放置2小时(根据样品大小决定,一般1~2小时),使模块内部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本阶段温箱设为等待模式;(温度是否达到平衡取决于热容量最大的部件-散热器、铁心等,以每小时温度变化小于3℃为判据);5) 条件试验:在低温段保持规定的试验时间16小时;6) 升温:温度试验期满,将箱温以每分钟不超过1℃的速度(五分钟的平均值)调到室温,此阶段持续时间1小时,需要设置温度变化斜率控制;7) 恢复:将试验箱箱设置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73~77%,在此条件下恢复2 小时,对于热容量较大的试验样品,可适当延长时间,直到试验样品温度稳定为止,如果样品表面有明显水珠则需要进行干燥程序;8) 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在恢复之后,立即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查和电气参数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