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手术室的职业安全概念与职业防护原则
手术室的职业安全概念与职业防护原则
手术室的职业安全概念与职业防护原则
概念
职业安全与健康:是指以促进并维持各行各业 工作人员的 生理,心理及社交以达到最佳状态为目的,并防止工作 人 员免受健康因素的伤害及将工作人员安排在适合他们生 活· 工作的环境里。 职业暴露:在医院特定的环境 下,护士为病人实施护理措 施的过程中,其护理活动的空间· 地点周围存在着物理· 化 学· 生物· 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护士时刻有感染某种 疾 病的危险 ,此危险即为职业暴露。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是 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在照顾病人的 过程中,将健康带给人们的同时,自身却可能暴露于各种 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 识别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是手术 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用0.5%碘伏,0.2%碘酊,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 4)做进一步检查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6). HIV暴露后应急处理程序 1)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 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后用0.5%碘伏进行消毒,如果是黏膜损伤 则用流动水和生理盐水冲洗。 2)当事务人员认真填写本单位的《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其内容 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等, 同时进行相关检查的处理。 3)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HIV病 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用药方案,预防用药方案分基 本用药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 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的程序上,同时 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 天。 4)医务人员发生HIV病毒职业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 周及6个月对HIV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 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5) 预防性用药应当发生在HIV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 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 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影响 1· 抗肿瘤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1)对骨髓的抑制 2)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3)过敏反应 2· 接触抗肿瘤药物时的安全防护 1)巡回护士在配药时尽量将治疗车靠近手术间的排风口, 使污染的空气最快的向外弥散。 2)操作台覆盖放水治疗巾,减少药物对操作平面的污染。 3)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戴口罩及乳胶手套。
谢谢
二· X线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1· x线的危害
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有 乏力· 头昏· 头痛· 耳鸣· 睡眠障碍· 记忆力减退· 多汗· 心悸等。 2· 防护措施 (1)基础防护:1)放射治疗机尽可能远离非放射工作 场所。 2)手术室应有足够的空间。3)手术间四壁应设有 足够厚度的屏蔽防护,含有铅层的门和墙。 (2)个人防护装置的使用:穿铅衣,带铅皮手套,带护 目镜和含铅围脖。 (3)健全保健制度
(2).针头的使用 注射器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主张单手套针操作。 手术缝针尽量不去校正,不可用手直接拿针,应使用针持和镊 子。 (3).传递锐器时使用无接触传递技术。 (4).锐器的处理 将所有使用过的刀片,缝针,注射器针头直接丢弃在利器盒, 利器盒应材质坚硬不能被利器穿透,开口大小合适,3/4满 后及时更换并移去。 (5).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1)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按常规脱去手套。 2)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同时用流动 水冲洗伤口。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 锐器损伤 1· 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 锐利器械如剪刀· 刀片· 缝针· 钩等的频繁使用,在术中 传递· 术后清洗循环往复的环节中易误伤。发生锐器损伤 的常见操作有:(1)调整针头(2)开启安郶(3)打开 针帽(4)寻找物品(5)清洁 器具(6)针刺破针帽(7)手 术中意外受伤(8)由病人致伤(9)由同事致伤。 2 · 防护措施 (1)手套的应用 戴单层手套:手套刺破时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 减少50%。 戴双层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可减少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