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体育案例欣赏

中小学体育案例欣赏

中小学体育案例欣赏(案例只是提供了一种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案,不是完整的教案,仅供参考)案例一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习阶段:水平三学习目标:1. 发展速度、灵敏性和平衡能力;2. 学会通过多种障碍的方法;3. 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过障碍。

学习步骤:1.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见图二),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爬过体操垫。

2.第一次练习:将学生分为四组,各小组中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3.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4.第三次练习:选三个障碍(留下一个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

5.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物。

当某一学生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6.第五次练习:四个小组间进行比赛。

本课设计的思路是通过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准备与适应,并在克服不同图二活动场地示意图案例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学习阶段:水平四学习目标:1.发展跑和跳的能力;2.学会多种合作跑的方法;3.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

学习内容:集体合作跑。

学习步骤:1.教师讲解。

练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合作跑。

2.第一次练习:各小组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路纵队,轮流练习。

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的左、右脚分别捆绑在一起。

甲队每人双手扶在前面人肩上(领头第一人除外),各组甲队同时出发,看哪队能先“跑”完半个篮球场。

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继续练习。

3.第二次练习:分组方法同前,但换成横队。

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相邻两脚捆绑在一起。

甲队各队员可以用手相互搭在肩上,同时出发,看哪队最先“跑”完规定距离(约10米~12米)。

4.第三次练习:“开火车”(变异一,由“跑”转成“跳”)。

各小组成一路纵队。

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

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半个球场)。

5.第四次练习:(变异二)。

同上练习,各小组全体蹲立,两手扶住前面人的腰,听口令后出发,采取集体同节奏的蹲跳方式,行进距离约12米~15米。

6. 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默契、协同、节奏、速度……)。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合作跑的练习,在发展体能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相互协作并获取成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

案例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阶段:水平四学习目标:1.提高投篮准确性;2.体验参与篮球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内容:不同方法的抛球和接球练习学习步骤:1.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设定一分钟投中的次数,如一分钟3次。

2.学生思考如何投准的方法。

3.进行练习和体验。

4.自我测评。

5.达到目标者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制订新的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者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练习投篮的过程中,自主设定每分钟投篮成功的次数,思考投准的方法并进行练习,从而提高投篮准确性,体验篮球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阶段:水平三学习目标:1.掌握跳长绳的方法,提高水平;2.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3.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练习。

学习内容:跳长绳学习步骤: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提高连续跳长绳的总次数。

2.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跳长绳练习。

3.找出影响本组跳绳成绩的原因,包括各人的跳绳技术,同伴间的协作配合等。

4.集体讨论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请教师帮助指导。

5.技术好的同学帮助较差的同学改进和提高跳绳技术。

6.安排适当跳绳的顺序和方法,并再次集体练习。

7.小组间比赛。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跳长绳的练习,使学生在相互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提高跳绳技术并学会合理安排跳长绳的顺序,在掌握合作跳绳方法、提高跳长绳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五:在体育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学习阶段:水平四目标:1.探索并正确地完成跨栏跑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

3.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

学习内容:跨栏跑学习步骤:1.设问: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提高跨栏跑的速度?”2.提出完成跨栏跑的假设: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提出完成跨栏跑的假设:提高栏间跑的速度;跨过栏架,以减少人在空间滞留的时间等。

3.将对跨栏跑的假设应用于练习:一个同学进行尝试练习,其他同学分别在起跑处、起跨处观察记录。

4.讨论分析动作完成情况:小组内对照假设对每个同学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自我分析与相互分析,进一步寻求有效的练习方法。

5.练习与提高:根据讨论中提出的练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6.比赛:设置一定的栏高与距离跨栏跑练习,进行组内展示与比赛,看谁进步快,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完成跨栏跑的结论。

本案例设计思路是:教师创设跨栏跑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和练习,将学习跨栏跑的正确动作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发展速度能力、协调能力融于学习与练习过程之中。

案例六:体操棍的多种功能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1.发展速度、平衡等体能;2.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习内容:运球接力(场地器材:体操棍或武术棍若干根,篮球若干个,篮球场地一块。

以两端线作为起始点,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以小旗作为折返点标志物。

)学习步骤:1.分成四组,做“赶小猪”游戏一次。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的搬运形式。

3.各组展示自己创造的方法。

4.老师有意识地选取一种搬运方法(见图3),活动方法如下: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以四人为一小组,各组每两名学生一根体操棍,四人把棍放在肩上,上面放一个篮球,从起点开始绕小旗折返,然后传给下一小组四人继续进行。

大家要齐心协力,既要保证球不掉下来,又要快速前进,以先完成、掉球次数少的队为胜。

5.组织学生自定活动规则:(1)不许用手扶球(交接时可用手);(2)球掉地一次扣一分。

图3 运球接力7.组织比赛。

8.教师请获胜组代表谈:“获胜的关键是什么?”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快速奔跑和平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案例七:篮球场地足球新玩法学习阶段:水平四学习目标:1.发展耐力体能;2.提高传接球和射门准确性;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足球传接球和射门练习(场地器材:篮球场地一块,足球一个,场地的任一端线做为起跑线,场地中央竖两根柱子,两柱之间绷一条绳子,作为球门。

)学习步骤:1.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甲队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乙队分散在场内。

2.活动开始,甲队第一个人将球踢进场后迅速跑向端线,脚踏线后返回。

乙队队员则将场内的球经过3次传球后踢入球门。

如果球在甲队踢球队员跑回之前将球射入球门,乙队得1分,否则为甲队的1分。

依次进行,甲队队员逐个跑完后,与乙队相互交换,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活动规则:(1)踢球者必须将球踢在场内才有效;(2)踢球者必须跑到端线,踏线后返回;(3)射门者必须经过3次传接球后射门进球才得分。

3.甲、乙两队分别讨论本队成败的原因。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将篮球场改造成“足球场”,让学生在篮球场上踢足球,满足了学生在没有足球场地的情况下进行足球传接球和射门的练习,使学生在享受足球运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了体能,提高了足球基本技术水平,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案例八:端线篮球赛学习阶段:水平三学习目标:1.提高传球和运球技术水平;2.增强反应、灵敏和耐力等体能;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篮球比赛(场地器材:在篮球场两端线内侧一米处画一条与端线平行的直线交于两边线作为禁区,篮球一个。

)学习步骤:1.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6~10人,各队选一人为接球员站在禁区内,其余的人分散在场内。

2.比赛开始,两队在中圈争球后,双方展开攻守对抗,把球传给对方场内禁区的本方接球员即得1分,由对方在端线外发球,比赛继续进行。

以先得20分的队为胜(见图4)。

活动规则:(1)执行篮球比赛的有关规则;(2)接球员不得在禁区外接球,其他队员均不得入禁区,否则由对方发边线球;(3)发球时不得将球直接发给接球员。

3. 各队总结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4. 继续进行端线篮球赛。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采用端线篮球赛,对现行篮球场进行改造,简化篮球场地和竞赛规则,降低活动难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传球和运球技术,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和耐力等体能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案例九:软式橄榄球学习阶段:水平四学习目标:1.基本掌握软式橄榄球的传接球技能;2.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3.体验软式橄榄球的合作与乐趣。

学习内容:软式橄榄球传接球和射门技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了解橄榄球知识。

场地器材:篮球场一个,软式橄榄球若干个,简易球门若干,可用栏架加网代替。

)学习步骤:1. 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进行传接球练习,体会软式橄榄球和篮球传接球有什么不同;2. 3~4对学生组合展示传接球动作,3. 教师总结并介绍软式橄榄球传接球特点(旋转传球);4. 学生继续练习,开始进行跑动传接球;5. 分组比赛。

教师介绍规则,每队6-8人,在球场两端设两个球门(可根据学校场地大小设),每队通过传、接、跑、抱、躲、闪、抢动作,把球射进对方球门,队员可抱球跑动但不能超过5步;6. 学生分组比赛,体验软式橄榄球合作与乐趣。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将新兴体育项目橄榄球引入课堂,通过改变规则,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基本掌握软式橄榄球的技能,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体验合作和乐趣。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

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应尽可能多地安排武术的学习内容。

案例十:“东方橄榄球”学习阶段:水平三学习目标:1.发展奔跑能力和灵敏性;2.初步掌握抢花炮的技术;3. 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敢于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抢花炮(场地器材:利用自然地形在学校操场的边角设置若干炮台区,场地中心为发炮点,自制花炮一个。

)学习步骤:1.将学生分成若干队(队数为炮台区数加一),先让其中一队为主持队,负责游戏的组织与裁判,每队派一人在本队炮台区接花炮。

2.采用裁判抛炮的方法进入比赛,各队开始争抢,抢到花炮的一方可通过奔跑传递、掩护等技术将花炮迅速递给本队炮台区的接花炮队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