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夫妻共同财产论文

夫妻共同财产论文

摘要:关键词:•第一部分婚姻与夫妻财产10-12一、婚姻10婚姻的定义: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重点强调两性、配偶身份,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

我们今天实施的婚姻制度,是人类经过数拾万年的进化、演变甚至斗争发展而来的,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五个发展的阶段。

一、杂婚时期:在远古时期,没有任何规范性的婚姻制度,生活在一起的原始部落,是一个劳动、生活单位同时也是繁殖机构。

群体内的杂乱性交是猿人繁殖后代的根本方式,部落内成年女子都是成年男子的“妻子”,反之成年男子也是所有成年女子的“丈夫”。

因而在当时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发生性行为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正常的。

这种杂乱的性行为自然而然形成了杂婚。

《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说:”昔太古常无群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二、群婚时期:指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通婚,而集团内部的男女则禁止婚配。

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血缘婚发展而来。

一般实行于不同胞族、氏族之间。

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

是原始人处于居无定所的蒙昧时期的一种婚姻形式。

它又分三个阶段:1、某一原始群落中所有男人不论是否近亲和年龄差异,同时是另一群落中所有女人的丈夫;反之,这一群落所有女人又同时是另一群落所有男人的妻子。

2、某一原始群落的兄弟(包括亲兄弟和远房兄弟)是另一原始群落的姐妹(包括近亲和远房)的共同丈夫。

反之亦然。

3、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将妻子的兄弟和丈夫的姐妹除外而互为夫妻的一种特定婚姻关系。

三、多偶时期:多偶婚是建立在几个兄弟及其妻子之间或几个姊妹及其丈夫之间的群婚制度基础之上的。

这里所说的“兄弟”,包括堂兄弟、再从兄弟、三从兄弟;姊妹也包括堂姊妹、再从姊妹、三从姊妹和彼此都视为姊妹的关系更远的姊妹:这是一种排斥血缘婚兄妹基础上而允许其他两组兄弟和姊妹之间的群婚,较之血缘婚前进一步。

因此也称作多偶婚或伙婚。

它也可以指一妻多夫也可以指一夫多妻。

开始的多偶婚是一妻多夫,后来趋向于一夫多妻,意味着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

1,一妻多夫制,因上古蒙昧人有杀女婴的残酷陋习,造成男女数目不平衡男人大大多于女人的状况,于是一个女人可以有多个丈夫。

2,一夫多妻制:这种状况延续了数拾万年直至20世纪初叶。

它又分为两个阶段:①一个男人可以娶若干亲姐妹为妻。

②一个丈夫可以有很多妻子(她们不一定是姐妹)。

四、对偶时期:对偶婚制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变的过渡形态或中间环节。

对偶婚不像多偶婚那样根本无固定的性伙伴,但又不像单偶婚那样有严格而固定的单一性伙伴。

对偶婚制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成对配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稳定的两性同居生活,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丈夫,主夫妻之间一定程度地脱离群体过着相对稳定的同居生活。

主夫妻之间的这种关系极为松散,可以随意结合又自由脱离。

五、一夫一妻制:又称个体婚(与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有所不同)。

其特点是:1,以私有经济为基础。

2,婚姻关系相对牢固但丈夫可以单方面解除婚约抛弃妻子。

3,丈夫可以公开的或隐蔽的奴役自己的妻子。

二、夫妻财产10-12夫妻财产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和一方的个人婚前财产,具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夫妻特有财产,也称夫妻保留财产,是指夫妻在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同时,依照法律规定或夫妻约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的个人所有财产。

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夫妻一方对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的同意。

•第二部分夫妻财产制12-16一、夫妻财产制的意义12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其内容包括各种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问题。

二、夫妻财产制的分类12-14(一) 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12-13夫妻财产制的种类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以法定财产制为主,以约定财产制为补夫妻财产制相关书籍充的制度。

新《婚姻法》仍坚持以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同时允许和尊重夫妻对共同财产进行约定,增加个人特有财产的内容,完善了夫妻财产制,进一步规范了夫妻财产关系,对夫妻共同财产、个人特有财产和约定财产制做出具体规定。

就夫妻财产制的内容而言,夫妻财产制有四种:统一财产制即妻之原有财产归夫所有,但妻享有返还请求权。

这一制度实际上将妻之婚前财产的所有权转变为对夫的一种债权,显然对妇女不利。

其仅为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所采用。

联合财产制联合财产制。

即妻之原有财产归妻所有,但应由夫行使管理权。

这一制度与统一财产制在实质上一样,都剥夺了妻之财产所有权。

许多原来采用这一制度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已改采新制。

共同财产制即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被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只有在婚姻关系终止时才可对此财产依法分割。

大多数国家都把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分别财产制。

即结婚后夫妻的财产仍可分别独立存在,不因结婚而发生变化。

夫妻各保留其财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英美法系多数国家和个别大陆法系国家以分别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也有相当多的国家将其作为约定财产制。

从当代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发展趋势看,兼有分别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双重性的复合形态,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二) 普通财产制与非常财产制13依夫妻财产制的适用情况,可分为普通财产制与非常财产制普通财产制。

它指在通常情况下,依婚姻当事人双方的约定或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包括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

非常财产制。

它是相对于普通财产制而言的,指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法定事由时,依据法律之规定或经夫妻一方的申请由法院宣告,撤销原依法定或约定设立的共同财产制,改设为分别财产制。

(三) 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13依夫妻财产制的发生根据,可分为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它指在夫妻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所作约定无效时,依法律规定而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

目前,各国主要有分别财产制、共同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等形式。

约定财产制。

它是相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的,指由婚姻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制形式的法律制度。

许多国家的立法都规定了约定财产制,它具有优先于法定财产制适用的效力。

但前苏联等一些国家的立法,则不允许夫妻就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法定财产制是惟一适用的夫妻财产制。

从立法限制程度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立法限制较少的,即对婚姻当事人约定财产关系的范围和内容不予严格限制,另一种是立法限制较多的,即在约定财产制的范围上,明定约定时可供选择的财产制;在约定的内容上明列不得相抵触的事由;在程序上,还要求夫妻订立要式契约。

(四) 共同财产制与分别财产制13-14依夫妻财产制的内容,可分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统一财产制和联合财产制等。

在各国立法中,它们有的被作为法定财产制直接适用;有的被作为约定财产制供当事人选择适用。

共同财产制。

它指婚后除特有财产外,夫妻的全部财产或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依共有的范围不同,又分为一般共同制、动产及所得共同制、所得共同制、劳动所得共同制等形式。

①一般共同制,是指夫妻婚前、婚后的一切财产均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

②动产及所得共同制,是指夫妻婚前的动产及婚后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

③所得共同制,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

④劳动所得共同制,是指夫妻婚后的劳动所得为夫妻共有,非劳动所得的财产,如继承、受赠所得等,则归各自所有的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

它指夫妻婚前、婚后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不排斥妻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管理权交付丈夫行使,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

英美法系的多数国家及大陆法系的个别国家如日本,以此制为法定财产制;还有部分国家以此制为供选择的约定财产制形式之一。

剩余共同财产制。

它指夫妻对于自己的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各自保留其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收益权及有限制的处分权,夫妻财产制终止时,以夫妻双方增值财产的差额为剩余财产,归夫妻双方分享。

统一财产制。

它指婚后除特有财产外,将妻的婚前财产估定价额,转归丈夫所有,妻则保留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对此项财产原物或价金的返还请求权。

此制为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所采用。

联合财产制。

它又称管理共同制,指婚后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但除特有财产外,将夫妻财产联合在一起,由夫管理。

夫对妻的原有财产有占有、使用、管理、收益权,必要时有处分权,而以负担婚姻生活费用为代偿;婚姻关系终止时,妻的财产由其本人收回或其继承人继承。

此制源于中世纪日耳曼法,被近现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沿用并发展。

三、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14-16(一) 法定财产制14-15我国现行的法定财产制是夫妻共同财产制与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相结合的形式。

夫妻共同财产制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除另有约定或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外,均为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财产制度。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除另有约定或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以外的共有财产。

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其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

由此决定了夫妻任何一方不能单独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人,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也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人。

第二,其所有权的取得时间,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即合法婚姻从领取结婚证之日起,到配偶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时止。

恋爱或订婚期间,不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分居或离婚判决未生效的期间,仍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第三,其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但另有约定或法律另有规定属于个人特有财产的除外。

“所得”,是指对财产所有权的取得,而非对财产必须实际占有。

如果婚前已取得某财产所有权,即使该财产在婚后才实际占有,该财产仍不属夫妻共同财产。

相反,如婚后取得某财产权利,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未实际占有,该财产也属夫妻共同财产。

以上三个特征同时具备,才是夫妻共同财产。

依据《婚姻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共同财产:①工资、奖金。

②生产、经营的收益。

③知识产权的收益。

④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根据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