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地理是初中九大学科中极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文科中较偏向于理科性质的,较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人都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来说较困难。
笔者对地理学科研究后发现,我们若是想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成果的局面,可从老师和学生双方身上寻求改进的方法,涉及到态度、方法、理念与素质的改进要求,以此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楷模性教学方法
地理,一门体现学科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但却常被忽视掉它的重要性。
若想学好地理,你不能说我只学地理就行了,因为和地理相关联的学科有很多,比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历史等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经过了时间的流逝与洗礼才形成了现今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
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老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之中,不仅要传课本之道,还要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不可以关起门来搞题海战术;对于学生们来说,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各门知识,严格要求自身不能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要知其所以然,做个全面发展的高级综合型人才。
一、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老师作为学生们在学习的漫漫长途上的布道者,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力求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
我知道,我们普遍有一个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在初中阶段,地
理只是作为一门不大重要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科,并且会认为像地理这些文科类的副科只需要在考前一星期冲刺一下就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与排名了。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观点。
地理学科同样是一门主要学科,并且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很强,而且它是作为文科中比较偏向于理科类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不是靠你在考前背诵就能拿高分的。
试问你能只是靠背诵就把四大洋的经纬跨度给记住吗?你真的能不理解而只背诵就把印度雨旱季的风向给记住吗?那你能理解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吗?它能怎样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吗?你能不理解而只背诵就可以完全活学活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判断气候类型吗?我相信,不能。
所以,老师在开始向大家讲授地理课程之前,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串串问题的反问来提醒学生们重视这门学科,而不要妄自菲薄力劝学生们不必在这门课程花更多心思。
因而老师若能做出重视地理学习的好榜样,做个好楷模,必然会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也就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而把地理这门课程学好。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建趣味地理课堂
1、创新科学教学方法。
曾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作为一名光荣的初中地理的授课老师,对于任何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会去努力尝试。
我会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们对我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为了理解知识而听课,其实说不定早被那繁复的经纬度和气候给整垮了。
所以在教
学过程中,我除了会使用常规的讲课、幻灯片放映这样一种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外,我还会尽量把我的地理课堂搬到生活中去。
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三要素的时候,我会把学生们带到他们所熟悉的学校校园中,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丈量校园的围墙及不同建筑物,记录下相关数据后,讨论亲手绘制校园平面图。
这样学生们换了一种上课方式之后,心情格外轻松,学起东西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学校平面图的绘制,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真正懂得地图基本要素存在的必要性,真正理解地图三要素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更用心学习了。
2、教学内容多姿多彩。
做这个课题的研究,是因为地理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的基础学科,我旨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达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之中,他们会发现不断地需要得到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的支撑,老师们鼓励学生们去探究清楚这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或查阅资料,或与老师探讨,进而增添学习的乐趣,体味破解难题的快乐。
比如:学习自然资源的时候,丰富的煤炭资源是远古时代的树木、动物无数年深埋于地底下,经过化学反应而生成的,那么这个过程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是什么样的物理原理使得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分布于不同深度的地底之下?只是与物质的密度相关吗?如何测算这些自然资源经历的年代?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相关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相关知识了。
由此,学生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
得到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是可以相互促进与理解的,认为有些学科不重要不需要怎么学习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的教与学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里,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不能够缺位,而学生们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必须充分尊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文从老师作为学生们的学习上的带头表率作用谈起,再到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和后来的学科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探讨,都提了自己的建议,也分享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参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莉敏.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易春.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3]刘金玲.中学地理课堂有效用图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