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杨孝军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杨孝军


二、意识形态
精神萎靡: 精神痿软,疲乏无力,懒于言 行。 嬉笑不休: 指癫狂病人精神失常的一种表 现。 手撒尿遗: 指中风脱症病人四肢撒开,小 便自遗。 口吐涎沫: 口中吐出白色黏涎与泡沫。
二、意识形态
辗转不安: 病人卧床翻来覆去,烦躁不安 的一种状态。 谵妄: 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 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神不守舍: 指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或 神志失常及精神昏乱。表现为无神、失眠、 惊悸、不安,甚至谵妄。
表情呆滞:表情呆板呆滞。
一、面容表情
表情淡漠 : 表情迟钝,少言懒语,呈无欲貌。 面色苍白: 面色淡而带青。失去红活容润 之感。 面色晦暗: 面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表情为 容貌憔悴。
二、意识形态
角弓反张: 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 向后弯曲成角弓状。 循衣摸床: 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 摸弄衣服或抚摸床缘的症状。 神昏谵语: 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 手足躁动: 指手足扰动不宁。 心中懊烦: 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
海口市中医医院 杨孝军
一、面容表情
消瘦: 体貌肌肉消减瘦弱 阴虚面红: 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见面 红。(两颧潮红) 唇焦口燥: 唇干燥成焦色,口中干燥。 目睛斜视 :指眼珠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
2
一、面容表情
面赤潮红:面红发热如潮水般有定时, 有虚实之别。 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蜷缩 而卧。 倦怠乏力:精神疲惫,浑身无力,少气懒 言。
五、疼痛
腹痛拒按: 腹部疼痛拒按,按之疼痛加重或不舒。 痛无定处: 疼痛无固定的位置。 乍痛乍止: 疼痛突然发作,突然停止。 腹部板硬: 腹部坚硬如板状。 绕脐而痛: 环绕脐周疼痛。
五、疼痛
嗳腐泛恶: 消化不良,嗳出酸臭味或有恶 心。 腹痛肠鸣: 腹部疼痛,肠道蠕动作声。 少腹急痛: 下腹部疼痛较剧。 腰酸背痛: 腰和背脊部酸楚作痛。 腰膝酸软: 腰部酸软,膝软无力。 屈伸不利: 关节屈伸受限,活动不便。
昏迷脱症。( 脱症:面色苍白 ,恶露很多,晕时口 开,手撒肢冷,舌淡无苔 ,脉大而虚或微细欲绝, 甚则出现 冷汗淋沥,神志 昏迷,口唇和肢端青紫 等(休克)症。
二、意识形态
嗜睡: 指病人昏昏多睡,难以自制。 精神恍惚: 指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 狂躁怒骂: 指病人狂言妄语,手足躁扰,动 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态。 昏迷不醒: 指病人在昏厥状态下意识不清,呼 之不应。 闭目呻吟: 病人在高热或剧痛情况下,闭 着双眼痛苦地低声哼叫。
四、皮肤黏膜
盗汗:人体睡眠时出汗,醒时汗止,多为阴虚。 自汗: 人体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白昼时时出汗,
动则更甚,常因气虚所致。 冷汗淋漓: 汗出身冷,淋漓而下,多为亡 阳。(亡阳,证名,阳气失亡,主要表现 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精神萎靡,畏寒 蜷缩,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畏寒,手足 冷,呼吸微弱,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或浮数而
七、呼吸
动则喘甚: 活动后气喘加剧。 少气: 即气虚不足。表现为气息微弱,说 话时感觉气不够用,懒言,倦怠,脉弱。 短气: 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之意。 气急发喘: 呼吸急促而张口抬肩。 呼吸微弱: 呼吸无力而微弱。
三、寒热
发热恶寒: 发热怕冷。 恶寒: 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 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寒热往来 :发热与发冷交替。 形寒肢冷: 畏寒,手脚发冷。
三、寒热
四肢厥冷: 四肢冰冷。 手足心热: 指手心、足心热,多为阴虚生 内热。 手足不温: 手足扪之较凉。 恶寒潮热: 发热、怕冷,如潮水般有定时。 寒战鼓傈: 冷得发抖。
四、皮肤黏膜
斑疹: 点状成片,扪之不碍手,不高于皮 肤称斑;形如粟米,高出皮肤为疹。 丘疹: 色红,如米粒大小,高出皮肤,扪 之碍手。 泡疹: 疹子高出皮肤,呈水泡状,里有水液。 紫癜: 皮色紫,成片状或点状,不高出皮肤。
四、皮肤黏膜
疔: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呈小结节,并可
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继而中央变软,出现白 色小脓栓。
六、咳嗽与痰
痰多喘息: 痰多同时出现张口抬肩,呼吸 短促。 咳嗽气促: 咳嗽伴有呼吸急促。 咳嗽痰多: 咳嗽伴痰多。 咳嗽不利: 痰不易咳出。 痰气雍塞: 因痰多,咳出不爽而造成呼吸 困难。
六、咳嗽与痰
痰黄黏稠: 咳出的痰色黄,质稠厚。 喉中痰鸣: 喉中有痰声鸣响。 痰涎雍盛: 痰液唾液甚多,向外涌出。 咽燥声嘶: 咽喉干燥,声音嘶哑。
空等。)
四、皮肤黏膜
汗出如油: 疾病垂危时,汗出不止,且汗的症状如 油样黏腻。
动则汗出: 稍活动后汗出较多。 黄疸: 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症。 痈疽: 痈分内痈外痈,内痈相当于西医各脏器的脓
肿,如肺痈;外痈相当于急性化脓性炎症,易向 深部及四周扩散;无头疽:相当于急性化脓性骨 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鼓胀:腹大腹胀如鼓,腰腹青筋暴露。
五、痛
目赤肿痛: 眼睛发红,眼睑肿胀疼痛。 头项强痛: 头部和颈部疼痛,板滞而不灵 活。 头重如裹: 头部自觉重坠,并觉头如被布 带捆裹的感觉。 头痛绵绵: 痛势不剧,但持续不断。 头昏目眩: 头晕眼花。
五、疼痛
项背强硬: 颈项连及背部强直不舒。 胸闷胸痛: 胸部闷胀疼痛。 胸胁胀痛: 胸胁部胀满疼痛。 胸脘痞闷: 中上腹部胀满发闷。 心痛彻背: 胸部疼痛向背部放射。 腹痛喜按: 腹部疼痛,用力按之,感觉舒服。
三、寒热
烦热:发热的同时又有心烦,或烦躁而有 闷热的感觉。 壮热:指实证出现的高热,即病人高热 持续不退(体温超过 39℃以上)可见颜面 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一般 指温病在气分的热型。
三、寒热
身热不扬: 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 灼手。
但热不寒: 只发热不怕冷。 热重寒轻: 发热较发冷重。 潮热: 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的规律。
杂的感觉。
角弓反张
二、意识形态
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 扰动不宁叫“躁”。 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两手伸向空 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称“撮空”。如 两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称“撮 空理线”。 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况下两眼 向上凝视,目睛无神之状。
二、意识形态
意识模糊: 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 ,唤之能醒。 牙关紧闭: 指牙齿咬紧不张开的现象。 目合口张: 指两目闭合,口唇张开的现象,常见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