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下达的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号为20141772-Q-469,项目名称为《饲料添加剂大蒜素》。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2、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大蒜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功能饲料添加剂,以其作用广泛、效果显著、无残留、抗菌、消炎、抗病毒、无抗药性、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成本和刺激食欲等优点而备受养殖户和饲料厂家的青睐。
天然大蒜素油是由大蒜经过清洗、捣碎、提取过滤、蒸馏等工艺得到的产品。
大蒜转化为大蒜素油的成本很高,转化率不到1%。
当前饲料工业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大蒜素,一般是由人工合成的液体,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粉剂)是由饲料添加剂大蒜素被一定的载体吸附形成的,多为呈流动性的细小粉末。
饲料添加剂大蒜素是单质硫(硫磺)、硫化钠和氯丙烯为原料化学合成的以二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四硫醚为主要成分的硫醚类饲料添加剂大蒜素产品。
二烯丙基一硫醚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上有良好的效果。
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性质稳定,杀菌力强。
二烯丙基四硫醚不稳定,久置会释放出硫和其它不明物质。
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之和约占大蒜素总含量的80%以上。
习惯上常把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称为大蒜素。
目前,大蒜素的研究主要在食品和农业检测领域。
大蒜素的主要检测方法有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前三种方法操作繁琐,费时,灵敏度低,准确性差。
后三种方法相对简便、快捷。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方法相比较而言,目前文献中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法。
一是因为气相色谱-质谱法仪器昂贵,操作要求高,二是因为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都没有紫外吸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检测灵敏度相对较差。
饲料添加剂大蒜素在饲料行业已被广泛使用。
然而国内尚无饲料添加剂大蒜素国家标准,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缺少统一的检测依据及产品判定标准,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标准的建立,以填补饲料添加剂大蒜素产品标准的空白,为开展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的监督监测、解决质量争议提供法律意义上的技术支撑。
3、主要工作过程2014年12月2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制修订计划。
2015年1月-3月,起草小组分工合作,开始查阅资料。
2015年4月-5月购置试剂及标准物质。
2015年6月-12月研究并确定样品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条件。
2016年1月-2月,编写标准草案。
2016年3月召集生产企业召开研讨会,讨论标准草案,确定技术指标并收集不同企业的样品。
2016年4月至5月,进行灵敏度、精密度试验、重现性等试验。
编写标准编制说明、修改标准草案,形成《征求意见稿》。
5月底召集生产企业及使用企业召开研讨会,讨论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6年6月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形成《预审稿》。
2016年7月2日预审并形成《送审稿》。
2016年10月9日-10月21日先后由三个质检机构验证标准并提供验证报告。
2016年10月27日,受农业部委托,饲料标委会组织召开了由12位代表组成的审查组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会。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按照终审会的意见和建议,对《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
4、主要参加单位、成员及各自所做的工作主要参加单位为山东省饲料质量检验所,无其他协作单位。
李俊玲、宫玲玲、赵学峰主要负责文献的查询及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编写,宫玲玲、强莉主要负责试验研究,李斌、杨智国、赵学峰主要负责试剂及标准物质的购置、研讨会的组织等工作。
5、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1)有力保障饲料质量安全饲料添加剂大蒜素产品是以氯丙烯(C3H5Cl)、硫化钠(Na2S)和硫(S)为原料,经取代反应化学合成的大蒜素油产品。
硫化钠(Na2S)和硫(S)原料会直接引入重金属铅、砷等,另外,如果生产过程反应不完全不彻底产品中会有氯丙烯残留。
所以饲料添加剂大蒜素产品技术指标中的铅、砷、氯丙烯等指标需要严格控制,一旦超标,则会延伸影响饲料产品质量,降低饲料产品品质,进而影响动物健康,并威胁到食品质量,进入食物链后,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
(2)、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以加强饲料市场监管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目前尚没有相关标准,正是由于尚无标准可依,存在以下乱象:一是饲料添加剂大蒜素产品的主含量高低不一、限量指标控制有好有差、价格悬殊;二是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粉剂)的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无序;三是饲料监管部门监管无据可依,没有可利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无序的市场进行整治、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监管。
(3)、为执法提供有力依据,严控农产品投入品品质根据《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是饲料生产企业作为第一责任方,必须生产合格安全的饲料产品;二是出场产品必须检验合格;三是使用企业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查验,产品合格方可使用;四是县级以上饲料管理部门负责监督饲料产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对生产、经营和使用不合格产品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
上述的几个控制或监管环节,都必须有强制性标准作为依据和保障,才能确保科学、公正、公平。
二、标准编制的原则1.执行标准: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方法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力求做到:技术内容的叙述正确无误;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标准的构成严谨合理;内容编排、层次划分等符合逻辑与规定。
2.标准化:使得本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有了统一的标准。
3.适用性原则: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意见,使本标准便于实施。
4.通用性原则: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收集不同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归纳总结出本产品通用的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值。
三、生产工艺及国内外基本生产情况1、生产工艺反应釜中投入水、硫化钠和硫磺,充分反应生成多硫化钠混合物;再投入氯丙稀和已生成的多硫化钠反应生成以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为主要成分的硫醚类混合物;然后打入分液罐静置,收集上层清液即为饲料添加剂大蒜素成品。
2、国内外的基本情况(1)经上网搜索和询问多家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的用户,均未得到国外的情况。
(2)国内情况。
根据调查,因为饲料添加剂大蒜素属于化工产品,并且气味比较大,环保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生产企业不多。
据统计,国内有大蒜素生产文号的企业共7家,其中现在正常生产的企业3家,另外4家已停产。
3个企业的设计能力分别为1000吨/年、1400吨/年、2000吨/年,生产能力分别为400吨/年、600吨/年、800吨/年。
四、大蒜素的理化特性和作用机理1.大蒜素的理化特性和化学结构式大蒜素为淡黄色至棕红色澄清液体,具有大蒜特有的气味。
是以二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四硫醚为主要成分的硫醚类混合物。
大蒜素易溶入丙酮,部分溶于乙醇,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等。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强酸、强氧化剂和紫外线可引起变质。
二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四硫醚的化学结构式分别见图1、图2、图3和图4。
图1 二烯丙基一硫醚化学结构式图2 二烯丙基二硫醚化学结构式图3 二烯丙基三硫醚化学结构式图4 二烯丙基四硫醚化学结构式2.大蒜素的作用机理调味诱食,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浓烈、纯正的自然香味,可替代饲料中的其它香味剂。
改善饲料异味,刺激鱼类、畜禽产生强烈的诱食效果,使之食欲大增,采食量增大。
增强免疫功能,保健促进生长:饲料中添加适量大蒜素,动物摄取后,皮毛光亮,体制健壮,抗病力增强,降低饲料消耗,提高蛋鸡产蛋量,可促进鱼类和畜禽生长,提高成活率。
改善动物产品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大蒜素,动物摄入体内后,可有效的调整刺激肉中产生香味的氨基酸的形成,增加肉或蛋的香味成分C3H5-S(O)-基团产生,从而使动物肉或蛋的风味更加鲜美。
降毒驱虫,防霉保鲜: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大蒜素,可具备清瘟解毒、活血化瘀的功能,可显著降低饲料中汞、氰化物、亚硝酸等有害物质的毒性,并可有效的驱除蚊、蝇、螨类等,起到保护饲料质量,改善厩舍环境作用。
由于大蒜油对真菌、霉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在饲料中可以增强或替代部分防霉剂,防止饲料霉变,延长饲料储存时间。
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大蒜素含有天然杀菌成分,在动物体内以原型代谢,区别于其它抗菌素的特点是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可连续使用,具有抗病毒、提高种蛋受精率等独特功效。
五、主要技术指标的确立本标准技术指标主要参考了我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497-2007《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粉剂)》山东省地方标准食用大蒜油通用技术条件(DB37/T 1475-2009)、美国药典大蒜油标准,以及饲料添加剂大蒜素油企业标准、人用保健品大蒜油胶囊企业标准等,分别见表1至表6,另外在卫生指标的设定上也参考了其它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最终确立了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总和、氯丙烯、相对密度、总砷、重金属(以pb计)等共5项技术指标,见表7。
表1 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粉剂)(NY/T 1497-2007)的技术指标表2 食用大蒜油通用技术条件的技术指标(DB37/T 1475-2009)表3 美国药典大蒜素油的技术指标表4 企业标准A表5 企业标准B表6 人用保健品大蒜油胶囊企业标准表7 饲料添加剂大蒜素技术指标(本标准)六、试验方法及各项目指标的确立(一)大蒜素有效成分和氯丙烯指标的确立及试验方法的选定1. 大蒜素有效成分及氯丙烯含量试验方法的确立1.1色谱柱的选择参照NY/T1497-2007《饲料添加剂大蒜素(粉剂)》、NY/T 1800-2009《大蒜及制品中大蒜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以及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选用固定相为 (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长30 m,内径0.32 mm,膜厚0.25 µm,可以提供良好的保留和分离效果(见图6),因此,该标准应用固定相为 (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长30 m,内径0.32 mm,膜厚0.25 µm,进行大蒜素及氯丙烯含量的测定。
1.2色谱条件的选择由于二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四硫醚和氯丙烯的沸点及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为了使这几种物质更好地分离,而其它物质又不对其产生影响,本标准选用了程序升温的方式,对不同的升温速率和温度进行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