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 反军阀(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 兴起: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 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 命军,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推 动革命迅速发展。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 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高潮: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 动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 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 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意义: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 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 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 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罢工、罢市、罢课)反帝爱 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 民反帝革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 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 潮。五卅运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一二· 九运动 一二· 九运动,又称为一二· 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 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 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华北事变),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 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 席卷全国的“一二· 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北伐战争:1926年到1927年 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 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 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 北伐军在1926年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 吴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 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 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 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 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仅仅半年,控制 了南方大部分省区。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 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 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 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 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 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 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年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 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 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 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 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派系势力范围、代表人物、扶植势力 直系军阀:黄河、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 ;冯国璋、曹锟、冯 玉祥、吴佩孚、孙传芳 (美国、英国) 皖系军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段祺瑞,徐树 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日本) 奉系军阀:奉天、黑龙江、吉林;张作霖、张学良(日本) 晋系军阀:山西;阎锡山,傅作义(日本)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 地红旗,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 标志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正式结束。
1.(2011课标)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 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 原因在于 (A)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A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公车上书时西方民 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的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 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 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 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BCD虽然也是影响因素但不占 主要地位。
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 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 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 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1920年7月19日 直皖战争结束,段祺瑞辞职。 直奉战争(1922年、1924年):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在中 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系获胜。第二次奉系获胜,直 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蒋桂战争(1929年):蒋指蒋介石,桂指李宗仁、白崇禧,以白 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等失败告终。 中原大战(1930年,蒋阎冯大战):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 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国中原的河 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 阀战争。
3.(2009天津)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 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 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题中能获 得的信息是 C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 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7年7月,蒋介石和汪 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 实现了第一次合作。(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经验教训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 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 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 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 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新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力量——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广泛群众性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承担起 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五四运动体现了什么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 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2.(2015山东)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 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 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 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C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2015年课标)《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 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 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D)
A.太治时期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 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 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 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 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 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止二十 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 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订立“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陆宗 舆(订立“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章宗祥(驻日公使)。 历史背景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 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 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二十一条”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 的五四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