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局部麻醉药

第二章 局部麻醉药


【不良反应】
1. 毒性反应 用量过大或误注入血管内,可产生中毒反应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⑴ 严格控制局麻药的剂量和浓度 ⑵ 防止局麻药过快入血。可于推药前回吸无血后注射或局麻药中加入少 量肾上腺素(2 ~ 4 ug/ml),延缓局麻药吸收 ⑶ 发现早期中毒症现状,及时抢救。发生惊厥注射地西泮或流喷妥钠。 发生呼吸抑制,人工呼吸和给氧
缓解局部炎症和损伤症状
知识链接
封闭疗法
• 又称局部封闭。常用0.25%~0.5%的普鲁卡因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 组织,麻醉局部感觉神经末梢,阻断病理不良刺激向中枢传导,缓 解疼痛。另外普鲁卡因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 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症和损伤部位的组织恢复。如临床常用普鲁 卡因和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急性关节损伤等
1 2 10~12 6.5
对黏 维持 膜渗 时间 透力 (小时)
局麻用途

1 表面麻醉外各种麻醉

1~2 腰麻外各种麻醉

2~3 浸润麻醉外各种麻醉
较强 5~10 表面麻醉外各种麻醉
本章小结
2. 浸润麻醉
• 将局麻药注入手术部位皮下、皮内或深部组织, 麻醉局部感觉神经末梢
• 适用于浅表小手术 • 常选用普鲁卡因,其次为利多卡因
3. 传导麻醉
• 将局麻药注入外周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 • 适用于四肢、面部、口腔等小手术 • 常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4. 蛛网膜下腔麻醉
药物学基础
第二章 局部麻醉药
学习目标
1. 掌握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 熟悉局部麻醉药的给药方法 3. 了解常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4. 学会观察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并能有对症处理的能力 5. 具有正确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关爱病人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导学案例与思考
导入案例
• 病人,男性,23岁,约2小时前上腹部感觉疼痛,伴有发热、恶心 及呕吐、全身不适,后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入院后检查有明 显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手术治疗
5. 硬膜外麻醉
• 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使通过硬脊膜外腔 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
• 适用于颈部至下肢的手术 • 常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
【药理作用】 • 局部麻醉 局麻作用弱、维持时间短 ;脂溶性低,
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 【临床应用】 1.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腰麻、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2. 局部封闭 用0.25%~0.5%的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
• 请思考
1.手术适用哪种局部麻醉药,应选择那种给药方式 2.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注意哪些护理措施
知识链接
麻醉药和麻醉药品
• 麻醉药和麻醉药品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药物。麻醉药指能够暂时引 起机体全身或局部感觉(特别是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临床主 要用于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以便进行外科手术。如乙醚、普鲁 卡因、利多卡因等
• 局麻作用与药物浓度和神经结构有关
痛温 触 压

觉觉 觉 觉



恢复时顺序相反
一、局部麻醉药的给药方法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一、局部麻醉药的给药方法
1. 表面麻醉
• 将脂溶性高、穿透性强的局麻药点滴、喷洒、涂抹于皮肤、黏膜 表面,麻醉浅表感觉神经末梢
• 适用于眼、鼻、气管、咽喉、泌尿生殖道系统部位的手术或检查 • 常选用丁卡因
• 麻醉药品指能产生欣快感,连续使用极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 如吗啡、哌替啶、可卡因等镇痛药。属于国家特殊管理药品,必 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 格管理
•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阻 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病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 局部疼痛暂时消失的药物
2. 过敏反应 首次应用做皮试,阳性禁用 3. 低血压 蛛网膜下腔麻醉及硬膜外麻醉时,术前
可肌注麻黄碱防治,术后去枕平卧8~12小时 4. 其它 注意配伍禁忌
局麻药均显酸性,不得与碱性药液配伍应用。
常用局麻药作用及应用特点比较
药名
普鲁卡因 2 10 10~18
毒性
• 又称“腰麻”。是将局麻药经低位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阻 滞该部位脊神经根的传导,使该处发出的神经所分布的区域麻醉
• 适用于腹部或下肢手术 • 可选用丁卡因、普鲁卡因
腰麻注意事项
1. 腰麻时常伴有血压下降,可注射麻黄碱预防 2. 腰麻时应注意病人体位,控制麻醉平面,防止药液
扩散至颅腔,危及生命中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