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艺妍【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从增加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把闲置的资金或资产对外投资,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些单位由于受近年来投资热的影响盲目投资,造成只见投资不见效益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盲目投资的结果是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本文针对一些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予以归纳和揭示,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投资风险;风险管理【作者单位】周艺妍,河北大学一、一些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不进行项目论证,存在投资风险。

企业对外投资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样巨大的资金量对一个企业来说,产生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的。

好的项目投资,不仅给企业的当前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促进作用。

但现实情况是:不乏对投资项目不论证、不研究,只追求投资数量而忽视投资质量,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状况的盲目投资的范例;甚至出现个别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不少,而投资收益好的项目却不多的反常现象。

这种只见投资不见效益的现象,其实质是投出的巨额资金形成了不良资产。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投资单位事前没有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认真的考察论证,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造成了企业投资之时亦即形成不良资产之开始的尴尬局面。

企业由于大量资金的投出造成自身资金周转困难,久而久之,企业被拖跨就在所难免了。

在对某企业审计时,发现该企业数年以前的投资项目有4个,共计投资1300万元,上述对外投资项目该企业均未对其经营前景做认真的分析论证,也没有任何项目分配过投资收益,均为不良资产。

由于资金大量地被投资项目所占用,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企业经营困难,直接影响到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对社会稳定造成隐患。

(二)用主要生产设备对外投资,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个别企业对外投资,不是用闲置未用或次要的资产,而是用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投资,严重削弱了主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了主业创收增利水平,影响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而投资的项目如果效益不佳,未能实现投资分红的预期目标,企业就如同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企业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甚至衰退破产的结局。

如审计某中等规模的工程施工单位发现,该单位对外投资800万元,系该单位2011年用其主要生产设备四部大吨位自卸汽车、一部大功率进口挖掘机对某外地单位的投资。

经了解,投资之前,该单位在本地工程施工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年工程量在1.7亿元左右,利润也达到了800万元左右,可以说效益可观。

然而,由于当时的被投资地施工市场看好,企业正苦于不能打入该地市场之时,外地某单位有与其合作的意向,该施工单位于是就以其四部大吨位自卸汽车和一部大功率进口挖掘机投了资。

由于政策原因,时间不长,这一外地施工市场也萎缩了,投资分红的预期成了泡影,企业由于投出了主要生产设备,在本地施工市场竞争中也受到不利影响,经济效益直线下滑,企业经营难以维继。

(三)用实物资产对外投资时不进行资产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部分企业对投出的实物资产未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确认,投资资产的价值由合资双方协商确定。

然而,这样的协商达成的价值并非是公允的,存在其价值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对投资双方来说,埋下了公平处理投资事宜的隐患。

只有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为依据确认的投资资产的价值才具有公允性。

有些企业在急于寻找合作伙伴的情况下,其未经过资产评估而对外投资的资产往往会被确认为较低的价值,从而置投资单位于不利的地位,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如审计某单位时,该单位当年有一项320万元的对外投资,系该单位用其账面原值为400万元的设备进行的投资,该单位占项目投资额的比例为49%,该批设备成新率为8成,投资时未经过资产评估。

据对当时的市场调查了解,同类设备国内市场的价格为700万元。

很明显,由于该单位对投出的设备没有经过资产评估并确认比较公平合理的价值,从而造成了被审计单位不仅所占投资的比例降低,也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这种资产的流失还将在以后的投资收益分配中继续。

企业流失的国有资产是难以准确计算的。

(四)对外投资疏于监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部分单位由于在投资项目中不是控股方,而自动放弃投资人参与管理的权利,不闻不问,不索要会计报表,不了解掌握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不分析预测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有的投资项目长期经营不善、不见效益甚至已接近倒闭却浑然不知,可见投资单位麻木到了何种程度。

如在对某流通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5年前向某外地单位投资300万元,与其合资经营铝合金制品项目,该单位占项目投资额的48%,为非控股方,一直未取得过投资收益。

经调查了解,被投资项目自建成投产后一直经营不善,厂房、院落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厂子也停产一年有余,而被审计单位却浑然不知。

企业收回投资基本已没可能,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造成不可·512·论地方科研机构图书馆工作与服务的创新实践□徐绍珍【摘要】科研体制的改革、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对地方科研机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地方科研机构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在建设馆藏资源特色、管理运行机制、文献资源数字化、图书馆员素质提高、增加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科研机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馆藏特色【作者单位】徐绍珍,河北省科学院图书馆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

图书馆即收藏的优秀图书期刊都是人类伟大实践升华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它伴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科技的进步而前进。

地方科研机构图书馆主要指省、地、市级科学研究机构(大学除外)的图书馆,其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不同。

作为科研机构纸质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学科专业性强,布局合理实用,学术信息精深,主要服务对象为本单位的科研人员。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投入方式的改变,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和期刊的采购量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动,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科研机构图书馆也提出了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

地方科研机构图书馆必须适应形势,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地方科研机构图书馆创新服务能力方面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地方科研院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献入藏量、出刊采购量明显下降。

随着书价的不挽回的经济损失,教训深刻。

(五)对外投资不在账面反映造成国有资产监管漏洞。

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工作期间,发现有些企业对外投资未在投资科目反映,而是长期在往来科目挂帐,从帐面看不能清晰反映企业投资状况。

这种帐务处理方式造成企业投资管理薄弱,投资监管存在隐患,不利于企业对投资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对投资收益状况也不便于分析考核和监管。

譬如;2011年对某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投资审计时,发现该企业有一笔120万元款项连续数年在往来科目挂帐结转,从帐面看就是一笔普通的往来款项,但是,经过追溯以前数年该笔款项形成的原始资料时,实际是对外投资款项,由于该企业没有在投资科目进行反映,造成管理漏洞,虽然经过几次相关部门的检查,均未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注,经进一步检查帐簿、凭证,查阅投资合同、协议以及审批文件等资料,该项投资款连续三年未取得投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企业对外投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盲目投资。

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下滑,就把企业经济增长寄希望于对外投资上,认为对外投资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从而迷信投资,盲目投资。

(二)重投资,轻质量。

部分企业受近年来投资热的影响,赶时髦,求政绩,不是把搞好企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首先考虑这一任班子做了哪些事,建设了哪些项目,不重视投资项目的质量,只追求对外投资数量,失职渎职。

(三)不重视对决策失误追究责任。

过分强调决策失误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把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当作是改革者必须缴纳的学费,对决策失误的责任人员不进行责任追究,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盲目投资行为等等。

三、防范企业对外投资失误的对策和措施(一)加大企业对外投资审计的力度。

监督是防止盲目投资的有效手段,各级审计部门要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对外投资的审计,必要时作为专项审计进行。

审计中要作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对外投资之初的投资企业经营环境,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下的对外投资;二是关注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看是否进行了科学决策;三是关注对外投资的投资效果,看是否存在决策失误。

(二)严格实施绩效考核。

要把企业对外投资纳入到对企业法人任期和年度经济责任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考核。

对不按科学办事、违背程序原则、盲目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责任人和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并把企业对外投资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监督。

要推行职工参与监督管理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监事会和内审机构的监督作用,强化内部监督,促使企业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审计制度。

(四)加强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确保企业对外投资安全。

目前仅在《公司法》等少数的法律法规中,就企业对外投资额占企业净资产比例、实物资产投资有关资产评估确认、投资资产的范围等有限几方面做了规定,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就企业对外投资行为进行更加详细广泛的规范,以确保企业对外投资安全。

·6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