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磁教案公开课
2、奥斯特的发现
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没有关系的,电只用于实验中,直到1820年丹麦奥斯特,他在一次实验时,偶然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人类打开了电的大门。
二、探索与研讨:
(一)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组装电路
学生根据多媒体图示进行电路组装,教师巡视。
2、磁场初测
交流实验方法,平放、对齐、静止、通电、断电。
3.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流程
一、聚焦:
1、玩指南针
通过玩指南针,让学生回忆指南针的基本特性,并引出奥斯特的发现之旅。
(1)教师先用手拨动指南针三次,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学生通过活动复习指南针的指向性
(2)思考:不用手接触指南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磁针转动起来?
学生通过活动复习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磁性物体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电和磁
课时
1
设计
陈增福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是可以用指南针进行测定的。
2、通电导线短路电流磁场更大。
3、通电线圈的磁场因为导线圈数增加,磁场也得到倍增。
科学探究目标:
1、会进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的实验探究。
2、会用通电线圈测定磁场。
科学态度目标: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电和磁对生活的影响及应用
学习重点
电流能产生磁场
教学难点
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的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
评估办法
1.课堂上多种方式进行对话,知道电能产生磁性。
2.课堂能主动探究并参与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大家认为指南针偏转角度大吗?你有什么方法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增大电流、短路、增加线圈)
小组探讨,课堂整合。
6、让小磁针偏转的更加明显
教师说明短路的特点,有意强调开关短时接触的原则,以保护电池。
交流实验方法,平放、对齐、静止、通电、断电。
增大电路时必须串联
学生进行让小磁针偏转的更加明显实验,观察指南针偏转角度,交流实验效果。
小组将指南针放在导线下面,然后按下开关进行多次检测。
3、交流释疑
师:导线和指南针没有接触,指南针偏转了,这是怎么回事?导线周围发生了什么?
交流中发现:通电产生磁指针偏转
断电磁消失指针复位
师生交流汇报,引出导线周围有干扰指南针的磁。
4、教师用课件介绍实验记录方法,引导学生把刚才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5、交流拓展
师: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活动,为此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只指南针。如果你有什么发现,拍张照片,写点文字,记得发我邮箱哦!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电和磁
通电时断电时
小磁针偏转复原
通电导线产生磁性
教学反思
(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线圈引入
师:一根通电导线会产生磁,那么线圈会怎样呢?学生质疑,猜测。
2、线圈制作,教师介绍基本方法,学生自主检测。
4、交流发现
学生自主交流,相互补充和统一。
三、拓展:
师:老师今天有一节电池点不亮小灯泡,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电池还有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