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3.1.3 B·LD型::睡眠独立,起居、用餐合一。
4.1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多见于国外住宅。
5.1 三维空间组合型5.1.1 变层高住宅:5.1.2 复式住宅: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5.1.3 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四、空间的灵活分隔1.1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1.1.1 SAR住宅体系: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墙)1.1.2 大开间住宅:2.1 灵活分隔的方式1.1.1 帷幔:布帘、卷帘1.1.2 折叠式隔断1.1.3 灵活隔断帷幔:布帘、卷帘1.1.4 壁柜式隔断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1 居室型:居住标准较低的家庭生活要求,“生存型”2 方厅型:餐寝分离,套内的方厅是扩大的交通空间。
3 起居型:起居就寝分离,起居室作为家庭团聚、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就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4 表现型:力图表现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审美观念,“舒适型”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第一节低层住宅的类型和特点一、低层住宅的类型1、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适应于农业社会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2、别墅2.1 含义: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
“副宅”,“正宅”2.2 分类:城市型别墅(城市市区及近郊)和郊野型别墅(城市远郊及乡野)二、低层住宅的特点节约用地和提高低层住宅建筑容积率的设计手法: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北向退台第二节低层住宅的类型和特点一、功能关系二、房间组合1、平房式低层住宅2、户空间占2~3层的低层住宅3、户空间占一层的集合型低层住宅三、垂直交通坡道:坡度10°以下楼梯:坡度23°~45°爬梯:坡度45°~90°第三节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一、水平组合1、独立式:建筑层数2~3层,用地200~500m22、并联式:两户住宅在平面上并联组合,形成一栋建筑,每户有三个面向外。
3、联排式:横向联排、纵向联排、斜向联排、综合联排联排式住宅的拼联长度一般以30m左右为适。
4、聚合式住宅(簇集式住宅)二、垂直组合: 叠加式组合、互补式组合三、节约用地加大住宅进深的方法:1、利用天井2、在进深方向错位叠加3、利用房间在剖面上的高低错落4、利用房屋逐层退台及坡顶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第一节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一、单元的划分与组合单元设计法:中间单元、尽端单元、转角单元、插入单元、中间户单元、尽端户单元、楼梯间单元。
单元的组合拼接方式: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二、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1)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梯间式或无廊式(2)以廊组织各户入口:长外廊、短外廊、长内廊和短内廊(3)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即隔层设廊,再由小梯通至另一层就形成跃廊式。
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双跑楼梯、单跑楼梯、三跑楼梯多层住宅楼梯常见的处理方式:提高勒脚或降低入口、底层做单跑、底层打通一间房、底层作长短跑、楼梯反向布置第二节常见的平面类型及特点按交通廊的组织可分为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跃廊式按楼梯间的布局可分为外楼梯、内楼梯、横楼梯、直上式、错层式按拼联与否可分为拼联式、独立单元式(常称点式)按天井围合形式可分为天井式、开口天井式、院落式按剖面组合形式可分台阶式、跃层式、复式、变层高式等一、按交通廊的组织分类(一)、梯间式: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分户门,一般可安排2~4户1、一梯二户2、一梯三户3、一梯四户(二)、外廊式:(三)、内廊式:(四)、跃廊式:由通廊进入各户后,再由各户内小楼梯进入另一层二、按楼梯的布局分类(一)、外突楼梯(二)、内楼梯(三)、单跑横楼梯(四)、直上式:梯跑单跑直上,由休息平台入户,形成梯廊合一,也称为梯廊式(五)、错层单元三、按单元拼联方式的分类(一)、单向拼联(二)、两向拼联: L形(三)、三向拼联: Y形(四)、多向拼联: 工形、X形、蛙形(五)、异形拼联: 蝶形、楔形四、按独立单元的形式分类凡不与其他单元拼联而独立修建的住宅称为点式住宅。
点式住宅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T字形、风车形、Y字形、凸字形、工字形以及蝶形。
五、按天井的形式分类(一)、内天井式(二)、开口天井式:天井只有三边围合(三)、院落式六、按剖面组合的形式分类(一)、台阶花园式:将住宅单元逐层错位叠加、层层退台、使每户都有独用的大面积平台,外形形成台阶形或金字塔形。
(二)、跃层式:上、下层(三)、复式式:在住宅层高为3.3~3.5m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的重复利用。
该高即高,可低则低。
家具设计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
(四)、变层高式:起居室两层高度相当于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三层高度第三节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一、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的由来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物质老化期可以达100~120年。
住宅的精神老化期较短,一般为10~25年。
第四节住宅的标准化与多样化一、模数网和建筑参数的确定国外常用的扩大模数有3M×3M,6M×6M,6M×12M以及12M×12M等(M-建筑模数单位,1M=100mm)。
我国住宅都采用3M,即以300为级数的系列。
如选用12M则参数系列为1.2、2.4、3.6、4.8、6.0、7.2m我国住宅高度方向的模数,采用1M,即100mm的倍数二、住宅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幢设计法、单元设计法、套型设计法、基本间设计法、模数构件设计法第五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第一节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一、电梯的设置美国认为在住宅中,等候电梯的时间小于60s较理想,小于75s尚可,小于90s较差,以120秒为极限。
英国和日本规定在60s~90s之间。
第二节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一、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消防云梯高度多在50m以内。
高度50米相当于住宅18层。
高度超过100米,即相当于36层住宅。
一类住宅:高级住宅和19层及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二类住宅:10~18层的普通住宅第三节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一、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常见的有矩形、T形、十字形、Y形及Z形二、长廊式高层住宅:(一)、长内廊高层住宅:一字形走道、L形走道、门形走道、Y形、十字形走道(二)、长外廊高层住宅:天井式三、塔式高层住宅:我国北方常见的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Y形、X形、V形、T形、H形、蝶形我国南方常见的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双十字形、井字形、钻石形、蝶形另外还有十字形、五角形及圆形、菱形、风车形、宝塔形、八角形、星形、鼓形、矩形。
塔式住宅一般每层布置4~8户第五章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第一节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称严寒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0℃,高于-10℃的地区称严寒地区一、规划布局:(三)、避免季风干扰(1)、利用建筑物紧凑布局,使建筑间距控制在1:2范围之内,充分发挥“风影效应”,使后排建筑免受寒风侵袭。
(2)、减少季风主导风向与建筑物长边的入射角度。
“风槽”(3)、避免局地疾风。
风旋、风槽、拐角气流、风洞二、住宅节能设计:(一)、控制住宅的体形系数(5)、严寒地区采用东西向住宅(6)、加大建筑体量应避免作建筑面积在2000m2 以下的小体量,一般以面积大于3000~4000m2 为宜(六)、加强住宅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在室外温度低于-6℃的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和设防风门斗二、炎热地区住宅的平面设计与建筑处理(三)、遮阳与隔热1、遮阳我国南方地区的夏季,通过建筑南向和西向外墙上的门、窗(在门开着的情况下)传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和外部环境的热量,分别比痛过同面积的墙体传入的热量大2~4倍和10~20倍遮阳的方式: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式遮阳构件和家用遮阳设备(窗帘、百叶窗、活动百叶窗),固定式遮阳板的主要形式有栅板式(或称百叶板式)和实心板式(四)、改善住宅外部环境条件建筑物采取一字平直形,一般以长30m左右为宜。
若风向与建筑物的纵轴能成60°左右的入射角,较有利于前后各排住宅的自然通风三、东西向住宅设计东、西向住宅平面形式通常采用“锯齿形”。
“锯齿”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住宅朝东、西向的阳台或房间的局部进行45°旋转,形成锯齿。
一是将各个房间处理成呈45°错位,形成“锯齿”。
第三节坡地住宅设计三、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一)、错叠(二)、跌落(三)、掉层:根据地形的需要,在局部范围下面加设一层,称为掉层(四)、错层四、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一)、掉层(二)、吊脚(三)、天桥(四)、凸出楼梯间(五)、连廊(六)、室外梯道二、住宅与商店的几种布置方式(一)、住宅与商店上下叠合布置1、底层商店与楼层住宅同样进深2、底层仓库或营业厅后凸3、底层营业厅前凸4、底层前后都凸出(二)、商店作为连接体与住宅楼垂直(三)、商店位于街道转角处,与住宅楼相连第六章工业化住宅的设计第一节建筑工业化的概念第二节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基本原理一、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一)、模数网格法我国《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定为100mm,以M表示,又规定1500mm以上的尺寸要用扩大模数(但住宅层高仍可按100进级),扩大模数可选用3M、6M、15M等15M有3m、4.5m、6m三种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