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胶模具设计指引

塑胶模具设计指引

设计标准目录第一篇产品一、抄图二﹑产品分析及检测三﹑常用塑料分析(一)常用塑料缩水率(二)常用塑料成型性能(三)常用塑料壁厚值(四)常用塑料拔模角度第二篇模具一、排位二﹑模具系统设计(一)浇注系统1.1主流道1.2分流道1.3冷料井1.4浇口1.5转水口1.6典型产品流道浇口布置(二)成形系统2.1行位系统行位斜顶2.2镶件(三)顶出系统4.1顶出系统设计要点4.2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4.2.1顶针4.2.2司筒4.2.3扁顶针4.2.4直顶4.2.5推板4.3先复位机构(四) 冷却系统5.1.运水位置5.2.水路大小5.3.水路及模胚位置关系5.4.水井(五) 导向定位系统(六) 排气系统7.1产品排气7.2导套排气槽7.3尼龙螺丝排气孔(七)模胚结构件(支撑)及周边辅助件7.1撑头7.2垃圾钉7.3锁模机构7.4温控箱、水管、紧固件三﹑细水口模设计四、模具零部件材料选择六、分模(一)模具档分模(二)组立档分模七、注射机选择第三篇图档一、出图要求1.排位图2.装配图3.顶针图4.线割图5.零件图6.分模图7.爆炸图二、图纸管理及进度控制(一)图纸管理(二)审图(三)进度三、电脑图档管理第四篇附录一、标准件二、工程表格产品篇抄图一.抄图前,先要看懂,看透产品线图,然后班顺思路,特别是外形面的画法。

抄好产品图要转为2D线图及设计部提供的平面线图套。

要保证主要的视图和边界线完全重合一致。

若有不重合、不一致的情况,首先分析是2D线图本身表达有问题,还是抄图时造成的。

若为2D线图表达问题则应及时标明,并及设计部沟通、反映;若为抄图问题,及时修改。

二.一个产品通常要多次转图及标题栏对上几次逐步确认(看版本),避免最后的问题堆积。

三.在抄图的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基体外形面的控制和核对。

四.抄好的UG尽可能保证可以再生,以实现UG的参数设计功能。

五.通常抄图应先抄好影响模具结构之处,如外形面、行位处倒勾、前后模基面加减胶。

至于柱位、骨位可最后再抄。

六.要区别常用的做曲面命令。

七.分清结构线及效果线。

原则上结构线一定要及线图完全一致,效果线应尽可能接近。

八.抄整体产品外形,要考虑产品出模基体外形的出模角(拔模方向)应在最初放好,不然,到最好去做,通常是不会成动和很麻烦的。

九.特别注意,在倒角前应将拔模做好。

十. 产品外形抄好后,应做一个全面、细致的抄图报告。

详细说明UG图及线图间的不同之处和处理方案。

二、产品分析及检测(一)、装配检测(二)、结构检测1.检查产品各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对加工、注射是否存在明显不利影响。

2.检查产品是否存在难出模或不能出模之处,如倒勾等。

(三)、拔模角检测1.首先在分析----形状----面----斜率指定及开模方向为一致的矢量方向,将最合最小值设为对称值(正负),选择产品确定就可以得到用颜色区分的拨模面角度颜色.拨模斜度要特别注意插穿位拔模角的大小,一般为3~5°。

2.产品各骨位(火花直接打出)、柱位拔模角可不考滤。

3.当需增加拔模角时,一般原则是往减胶方向拔模,以利今后改模。

(四)、肉厚检测三、常用塑料分析(一)常用塑料缩水率(二)常用塑料成型性能以上均为热塑性通用塑料.(四)常用塑料拔模角度二、模具篇一、排位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1X3、1X4、1X8、1X16 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

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

5.排位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以产品零线为定位基准。

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外形分中。

二、模具系统设计浇注系统内模结构行位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导向定位系统排气系统模胚结构件。

说明﹕在具体的模具设计过程中﹐不一定会严格遵守此程序﹐通常我们要返回上一步甚至上几步﹐修改部分数值﹐直至最后确认。

(一)﹑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等部分组成。

在设计浇注系统时,要考虑: 制品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外观还是强度或是尺寸精度,找出最主要的矛盾,设计时,立足主要矛盾,同时,在不及主要矛盾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改善其它次要矛盾,要做到进浇的均匀及顺畅。

1.1.主流道主流道一般为圆锥形,角度2~4o主流道要设计的尽量的短。

1.2.分流道1.2.1 .分流道的形状有圆形﹑梯形等几种,从减少压力和热量损失的角度来看, 圆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状。

当分型面是平面或者曲面时,一般采用圆形流道;细水口模,选用梯形流道,当流道只开在前模或者后模时,则选用梯形流道。

1.2.2.布置一模多腔的流道时,应充分考虑进浇的均匀性,尽可能做到平衡进浇。

1.2.3.设计分流道大小时,应充分考虑制品大小,壁厚、材料流动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如PC料其流道应相应加大,并且分流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时应选适合成形品形状的流道长度。

流道长则温度降低明显,流道过短则剩余应1.2.4.如图1.3.侧浇口加工容易、易保证浇口加工精度.有浇口痕迹、浇口修改困难.CD门、中层、镜件、按钮、布网架、手挽、电池门、CD座、装饰件、面板、盖板.潜伏式浇口浇口痕迹不明显、可自动切断浇口.加工困难、浇口尺寸精度不易保证.齿轮、手挽、按钮(仅指钮身高度大于15MM的情况).点浇口开模时自动切断浇口、浇口周围残留应力小、痕迹小、可设置多点浇口.压力损失大、要求较高的注射力.底壳、面壳、按钮(仅指钮周边均有骨位的情况)例CD109钮组.1.4.2.侧浇口在选择侧浇口时,必须充分考虑制进胶,例如大装饰件等制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夹水纹。

潜水运用使得产品分型面无浇口疤痕,并且可自动切断浇口,同时也改善了制品表面因为喷射产生缺陷的可能,应用广泛。

※分型面在模具设计中,分型面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定分型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1).产品的质量及外观要求;2).开模后产品留前模或后模的方便性;3).易加工性(例钮CD座中间碰穿孔位);4).排气;5).客户指定。

设计时,考虑到产品的精度、加工的方便性、模具的强度、本公司的加工能力以及排气及冷却的因素,往往需要采用镶拼结构。

2.1. 当产品某处需换呵,必须单独镶出。

2.4. 当产品某处结构复杂,难加工时要镶。

例如CD座上CD门转轴柱位,前后模对碰前后模均需镶出。

2.5 齿轮产品前后模均需做镶件,如图2.11.CH型模胚前模镶针底要加压板。

2.12.固定内模的螺丝位于内模边时,其及内模边的尺寸对应关系见表﹕当需模胚厂开框时,开框深度不超过40MM,四角R10。

开框深度超过40MM,四角R16。

当深度超过60MM时,四角R16,同时底面R6.0。

(三) 行位系统由于制品的特殊要求﹐其某部位的脱模方向及注射机开模方向不一致﹐需进行侧面分型及抽芯方可顺利顶出制品。

侧面分型及抽芯机构有两种:行位和斜顶。

3.1. 行位AB = AC+(2~3)3.1.2. 后模行位均采用压块+斜销+弹弓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有时当行位宽度超过100,又不方便用此结构时,可考虑采用T块结构形3.1.6.行位斜销角度一般为15 o ~25 o,最大不能超过25 o, 斜销角度比行位小2o,一般尽量不采用细小的斜销,以保证行位运动的顺利。

3.1.7.斜销孔比斜销单边大1/64",约0.4,当斜销穿过行位时,(40%﹣10%)L=ML=(10/3)M弹弓空间为0.6L.但当L过小时,为了防止弹弓失效,往往要加大弹弓长度。

3.1.11当行位完全包裹制品侧面时,为防止行位运动时拉伤胶件,需在行位上设置侧顶装置,其结构形式如图所示:设计中,应根据模具空间是否足够来选择适合的结构,建议采用图a结构。

为防止失效,往往要加大L尺寸。

3.1.18.前模行位均需做行位拉钩,采用公司自制标准件,见附表3-1.18。

3.1.19前模行位改为T块做在行位上,T槽开在铲鸡上。

3.1.22.前模内抽行位有时产品需设置前模内抽行位,如图所示。

此时,为了避免A板避空过多的问题,常将T块做在行位上,而在铲鸡上开T槽3.1.23.行位上开设“V”型油槽时,应斜向行位运动方向,”O”形油槽则应环环相扣,油槽深0.5~1.00mm,油槽边不做通,以防漏油。

3.1.24.行位上有相互运动的零件,均需淬火处理。

例如限位块、压条等。

3.2.斜顶当制品侧壁内表面或制品顶端内表面出现倒扣时,采用斜顶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为:在顶出制品的同时受斜面限制,同通更改产品。

出来,这一机构称之为顶出系统.同时必须保证,当模具闭合时,它不会及模具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并回到初始位置,以便开始下一循环。

4.1 顶出系统设计要点4.1.3设计中尽量选用大的顶针,大模不用小顶针,特别是要尽可能地避免采用3/64"的有托顶针.当在产品有相互配合的地方2)当产品弧面上设置顶针时﹐为防止顶针顶出时滑动﹐需在顶针端面开“十”形防滑槽﹐槽深0.5mm.。

7)有时,将顶针顶端加工成”z”形头,达到制品留后模的目的,此时应保证,使”z”形头方向一致。

8)当在流道上设置顶针时,要避免犯如下图所示的错误,图a为镜类产品,中间的顶针应取消。

5种规格的司筒,其司筒针为有托顶针,其规格见图.3040以下模胚选用a类司筒针,3040以上模胚选用b类司筒针.如图:下单时的书写格式为:司筒长x ø3.5x30x ø2.6xL(非标)司筒长x ø3.5x50x ø2.6xL2) 司筒针一般采用无头螺丝固定,但当多支司筒针相距很近时,采用压块及杯头螺丝固定。

4) 原身直顶采用T座及杯头螺丝固定,其及后模的配合关系见如4.34.3.11)2)3)胚,超过意:小否则,如齿轮镶件等圆形镶件,一般设置环形水路;大的行位也要单独冷却。

D=d+(1~2) (d为水道直径)却“OUT”和“IN”的标记。

“OUT”表示出水,“IN”表示入水.同时应加上序号,表示连接的顺序。

5.2. 水路大小5.2.1.尽量选用大的水路,其最小直径为ø1/4”,迫不得已时可采用ø3/16”的水路,但最大也不能超过ø1/2”,常用水路为ø1/4”、ø5/16”、ø3/8”。

水路中各水道的直径应尽量相同,避免流速不均。

模具中,单独一组水路转接不可太多,以免影响冷却效果。

5.3. 水路及模胚位置关系5.3.1.优先考虑在模胚的宽度方向接入﹑导出运水,否则须在模胚长度方向加四支角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