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地处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与缅甸联邦山水相连,国土面积14703平方公里,是“三江并流”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州府设在六库,全州辖有泸水、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四个县,有29个乡(镇)、260个村委会,总人口49.2万人,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与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和云南其他地区比较,怒江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自治州,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为一体。
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0%,占全省国防线的10%以上。
境内居住着傈僳、独龙、怒、普米、白、藏、汉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比例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
其中傈僳族、普米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0.9%,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州独有的少数民族。
怒江州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由北向南纵贯云岭、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四大山脉,形成山高、坡陡、谷深、水急的三大峡谷。
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75万亩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民族自治政策指引下,怒江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与贫困、落后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展开了长期艰苦的奋斗,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社会形态的历史跨越和经济发展的巨变。
2 002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是解放初期的148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5倍;粮食总产量16万吨,是解放初期的5倍,是改苹开放初期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35元,是解放初期的43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2倍,累计解决了22万群众的温饱问题。
怒江州既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同时又是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
矿产资源方面,州内己发现各种矿藏28种,矿床点200多个,其中仅兰坪铅锌矿探有储量就达1645万金属吨,是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
水能资源方面,仅怒江流域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700多万千瓦。
怒江州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江并流”的壮美景观、神秘的东方大峡谷、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怒江州还是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此外,怒江州还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区位优势。
总之,怒江州的贫困只是一种暂时的贫困、是资源富有但欠开发的贫困、是可以改变的贫困。
只要在基础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扶持,资源优势就可转变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
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4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9亿元,第二产业25.7亿元,第三产业12.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财政总收入7.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6.7亿元和2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3%;边境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完成2亿元,下降47.6%。
怒江州情-自然资源水利资源水资源本州境内江河密集,纵横交错的江河使这里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
在怒江两岸倾泻出118条中小河流,羽状排列注入怒江,澜沧江两岸中小河流36条汇入江中,独龙江两岸有支流13条。
据资料调查,全州降水总量为259.9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178.72毫米,年径流量(产水量)为169.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4.8万立方米。
水利设施本州水利设施控制的水量为1亿立方米,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山高水低,发展农业灌溉有限,目前利用率只占水资源总量的0.44%水能资源怒江州境内河流密集,拥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及183条支流。
水资源总量是955.91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3%。
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00多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0%,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50.9亿千瓦时,占全省的19%。
仅怒江干流两库十三级可开发装机容量就达2132万千瓦,我州境内可开发以马吉为龙头水库,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等9级电站(松塔、赛格、岩桑树、光坡不在我州境内)装机容量达1428万千瓦。
兰坪县境内澜沧江开发黄登电站,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
183条支流中,可开发中、小型电站的有80余条,总装机容量达70多万千瓦,现已开发6.4万千瓦,尚待开发的有63.6万千瓦。
生物资源属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交汇地带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境内容纳了寒温性、暖热性等植物类型,成为地域性植物类型组合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长期以来为国内和世界植物学学科研者所瞩目。
全州已知的高等植物200多个科、600余属、3000多种。
全州有林地面积6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用材林树种以冷杉、云南松、云杉、铁杉为最多,珍稀名贵树种有红豆杉、秃杉、榧木、红椿、楠木、珙桐、紫檀、香樟等。
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42种。
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1984年-1988年普查,已知中药材资源356种,其中药用植物314种,全国药材资源76个重点保护品种,怒江州有51种,珍稀名贵药材有虫草、阁草花、天麻、贝母、癞头参、红景天、鸡足黄莲等。
观赏花卉有鸽子花(珙桐)、杜鹃花、茶花、兰花等上千个品种。
特殊自然环境为各种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条件,境内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次考察,已知脊椎动物有48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40余种,鸟类284种(鸟类中有32种为中日保护候鸟,8种为世界濒危鸟种)。
兽类128种,爬行类动物30种,两栖类动物30种,鱼类44种。
戴帽叶猴、羚牛、赤斑羚、大鼯鼠、黑鹇、灰腹角雉等,是中国最珍贵稀有动物。
濒危动物有王锦蛇指名亚种、熊猴、滇金丝猴、中国穿山甲、云豹、印支虎、黑麝、菲氏麂、血雉、白腹锦鸡等55种。
为更好地保护动物资源,国家将泸水县和保山市毗邻的高黎贡山地段,以及泸水、福贡、贡山县境内的碧罗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带,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3万公倾,占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3.9%,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2%,被列入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共1500多种。
森林植被本州国土总面积147.0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9.1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2%。
在林业地中:有林地面积90.08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5%;灌木林地面积12.5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5%;疏林地面积3.3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1%;未成林造地面积0.32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3%;无林地面积2.8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6%。
全州活立木蓄积量为13459万立方米。
有林地覆盖率61.4%,森林覆盖率为70%。
自然保护区本州有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怒江州泸水部分)和怒江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怒江州泸水部分,面积为42882公顷,林地覆盖率90.96%,高等植物有136科1569种。
动物有兽类140余种。
怒江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37585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的森林类型种多种珍稀动物种群。
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的国家保护植物有桫椤、秃杉、长蕊木兰、滇山茶、董棕、贡山三尖杉、红花木莲、云南榧木、西藏红豆杉。
其中十萼花、贡山三尖杉、长啄厚朴等是保护区特有的种属。
保护区内动物有羚羊、赤斑羚、斑羚、鬣羚、金猫、云豹、豹、藏马鸡、白尾稍红雉、黑劲长尾雉、树鼯、熊猴、猕猴、穿山甲、马熊、小熊猫、水獭、大熊猫、小灵猫、水鹿、毛冠鹿、黑麝、林麝、马麝、血雉、白鹇、红腹角雉、大绯胸鹦鹉以及华形目的多种猛兽。
动物资源本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各种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应条件,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境内脊椎动物有488种,其中鸟类284种(鸟类中有32种为中日保护候鸟,8种为世界濒危种)。
兽类,128种,爬行类动物30种,两栖类动物30种,鱼类44种。
国家保护的动物境内分布有61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20种,二类保护动物40多种。
戴帽叶猴、羚羊、赤斑羚、大鼯鼠、黑鹇、灰腹角雉等主产于怒江州,是中国最珍贵稀有动物。
濒危动物王锦蛇指名亚种、熊猫、滇金丝猴、中国穿山甲、云豹、印度虎、黑麝、菲氏鹿、血雌、白腹啼鸡等55种分布于境内。
本州有森林昆虫20个科目141个科,1021个种,蝶类昆虫9科45属,62种。
已知境内爬行动物30种,有高原蝮,美姑脊蛇等。
兽类资源已知128种,隶属9目27科。
鸟类资源有284种,分隶138属,41种。
旅游资源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云岭四山夹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相间排列,形成滇西北独有的“三江并流”风景区,形成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大峡谷和独龙江大峡谷等峡谷景观,其中怒江大峡谷长316公里,高低差5000多米,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
景区内飞瀑悬天,群峰巍峨,峡谷幽深,林海苍茫,江河奔泻。
拥有峡谷奇观“石月亮”、怒江第一湾、天然地质剖面------独龙江绝壁和吴符岩画、腊思底岩画、兰坪金鸡寺、泸水县伊寺、贡山白汉洛天主教堂、普化喇嘛寺、“片马抗英纪念碑”、二战驼峰运输航线等多处景点。
雄伟林立的冰斗雪峰、神秘的溶洞、板块碰撞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珍稀植物、独特的民族风情,定会使您胸襟顿开,流连忘返。
它适应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旅游、科考、科研、休养、登山、探险、猎奇,是大范围、多功能的风景名胜区。
怒江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属于“三江并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初步开发的景点有:福贡石月亮徒步旅游景区,兰坪县罗锅箐景区,独龙江徒步控险景区,碧罗雪山七莲湖徒步旅游景区,片马口岸旅游景区。
旅游度假区有姚家坪旅游度假区,玛布温泉度假区,贡山县丙中洛度村。
旅游业将建设为“一个龙头,两层网络,三条线路”的基本框架。
一个龙头,即:开展建设怒江大峡谷及与之相配套的自然景点,民族风情,使之成为怒江向国内外重点推出的特色旅游产品。
两层网络,即:发展建设怒江与省内,尤其是与滇西及滇西北旅游区相连的省内网络,以连接缅甸密支那、仰光及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旅游网络。
三条线,即:北线,怒江大峡谷旅游线;西线,中缅跨国旅游线;东线兰坪第三纪特大铅锌矿床旅游线。
旅游业是怒江州刚州刚起步的新兴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列为全州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怒江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既是“三江并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科学考察、探险、民族风情、边境口岸贸易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年会表决通过“三江并流”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据初步普查,可开发的旅游景点有3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