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节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二)特征:(1)违宪审查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2)违宪审查有特定的范围。

(3)违宪审查程序具有多样性。

(4)违宪审查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判。

二、违宪审查VS宪法监督
第二节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
一、司法机关审查模式
(一)概念: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宪性进行审查、裁决的一种违宪审查模式。

(二)评价
(1)优点:①使一国的违宪审查具有经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②有利于平衡国家权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稳定国家政权结构、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一国法制的统一等
(2)缺点:①只是针对具体个案的审查,不能撤销违宪的法律及法律性文件
②对有关法律违宪性裁决的效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

二、立法机关审查模式
(一)概念:宪法或宪法惯例所规定的有立法机关负责审查、裁决违宪的一种违宪审查模式。

(二)评价
(1)优点:立法审查具有权威性和权力行使的同一性以及监督的直接性和快捷性
(2)缺点:时效性、经常性和公正性不够理想
三、专门机关审查模式
(一)概念:由宪法所规定的专门机关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的合宪性进行审查、裁决的一种违宪审查模式。

①特设机关审查模式:由根据宪法规定设立的专门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法院负责违宪审查的一种模式。

优点:程序灵活和审查方式多样,审查具有终极性效力。

缺点:案件堆积如山,精力和人手不够。

②专门政治机关:专门政治机关的职权主要是政治性职权。

四、复合审查模式
(一)概念:一国的违宪审查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机关共同行使,并根据法律规定或国家认可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违宪案件进行合宪性审查和裁决的一种模式。

(二)评价
(1)优点:审查主体的双重性或多重性,且各审查主体相互分工,密切配合,使违宪案件得到有效审查。

(2)确定:违宪审查权分散、不统一。

第三节违宪责任
一、概念
违宪责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言论或行为违背宪法原则、精神和具体内容而须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二、特征
(1)主体:多重,主要是国家立法机关
(2)原因:宪法关系
(3)程序:多元性
(4)性质:既有法律性质、又有政治性质
(5)方式:不同于其他法律责任
五、归结
认定违宪责任主要依据以下因素:
(1)违宪事实,即违反宪法规定的客观情况。

违宪事实的存在是确定违宪责任的首要条件。

(2)损害,即受到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3)因果关系,它是指违宪事实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的存在或可能发生的损害是违宪事实所造成或将要造成的。

(4)过错。

即责任主体对造成的损害是出于故意或过失。

第四节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一、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1)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建设,促使违宪审查运行的具体化
(2)加强普通法院行政庭建设
(3)制定程序性规则,建立违宪审查程序制度
(4)增强全民宪法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