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客马周|附译文翻译_中考课外文言文在线测试(附答案)_九年级语文_在线做题网
家客马周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
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
周为何陈便宜①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
及谒见,与语甚悦。
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②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③,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
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便宜:有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
②累除:经过多次升迁而担任。
③敷奏:陈奏,向皇仁报告。
【阅读提示】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
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满腹才华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选文叙述了马周由一介平民变为朝廷重臣的传奇故事,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表现马周的才华,但从“令奏之,事皆合旨”“及谒见,与语甚悦”“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等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其人,同时也能感受到李世民识才、爱才之心。
【参考译文】
马周是博州茌平人。
贞观五年,(他)到了京城,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里。
当时唐太宗要求百官上书讨论(执政)得失的问题。
马周为常何罗列了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件事都令唐太宗满意。
唐太宗对常何的能力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不是我的提议,是我家的客人马周(的提议)。
”唐太宗当天便召见马周,在他没有到来的这段时间,还四次派人催促。
到了会见他时,与(马周)谈论得很高兴。
(唐太宗)下令直接通过门下省,授予(马周)监察御史的职位,经过多次升迁而担任中书舍人的职位。
马周机智善辩,能够明察事情的缘由及时上奏,所以每次都令唐太宗满意。
唐太宗曾经说:“我一会儿看不见马周,就会想念他。
”。